编辑/小风
“难道出去旅游也是错?!”
近期一则消息席卷网络,谁能想到,一次海外旅行分享,竟让一位央视主持人瞬间“社死”?
当他高调晒出天价酒店和美丽的风景时,与普通民众收入形成强烈反差,让他深陷“崇洋媚外”、“炫富”的泥潭,公众的愤怒瞬间被点燃,质疑声浪如潮水般涌来。
这位央视主持人叫杨帆,他带着妻子和女儿踏上了前往加拿大的旅程,他们深入了著名的落基山脉,特别是班夫和贾斯珀国家公园,亲身体验了那里的壮丽自然风光。
旅途中的许多细节,杨帆通过自己的社交平台,完整地展示给公众,雪山巍峨,湖泊清澈,野生动物随处可见,这些异域风情都成了他分享的内容。
他们还选择了独特的住宿方式,租住山脚下的小木屋,感受当地特色,近距离接触野生鹿群的经历,也被他拍下来分享,丰富了旅途的趣味性。
尽管旅行途中遭遇了低温、降雨和大风等不佳天气,影响了部分景点体验,但杨帆分享的内容依然充满乐观,但眼尖的网友发现,他们旅程的消费水平可真不低。
他们选择的住宿费用单晚开销,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收入,在此之前,杨帆也曾分享与女儿共同观看演唱会等生活片段,这些都让他的私人生活暴露在公众视野之下。
一顶“崇洋媚外”的帽子被扣了上来,3800元一晚的消费,也被解读为“炫富”,与人们心中对公职人员“朴素”产生了剧烈冲突。
在硫磺山上,因为天气不佳,风大雨大雾蒙蒙,他随口一句“钱白花了”的吐槽,却被网友认为是生活不够积极,充满了负能量。
父女之间将“硫磺山”说成“流氓山”的玩笑,也被一些人批评为不够庄重,有失身份,这些在任何旅行中都可能出现的互动,一旦贴上“央视主持人”的标签,就失去了理解和包容。
引发争议的,不是去加拿大旅游这件事本身,而是杨帆的身份——央视主持人,这个标签在大众心里,已沉淀为无形的标准和期待。
人们习惯了从他们身上看到沉稳、谦逊与低调,撒贝宁即便娶了加拿大人,也从未公开分享过回加拿大探亲的日常,这成了某种不成文的“行为规范”。
这种真实的生活化表达,为他赢得了不少粉丝,但在特定的情境下,却成了问题的导火索,当他分享的地点是加拿大。
这次海外度假并高调分享的行为,很快就在网络上激起了强烈不满,一些网友直指他“过于高调”或者“表现欲太强”。
有人开始分析他此行的动机,认为这不仅仅是旅游,更像是在为移民“探路”,分享的初衷,在网上被彻底扭曲。
从最初粉丝们和谐的互动,到后来批评声音的大量涌入,再到支持与反对两派的激烈对峙,杨帆的评论区,成了舆论场。
批评声浪迅速汇聚,主要集中在“炫耀财富”、“过度表现自我”,以及被解读为“偏爱海外”等多个层面,这些指责,将一次家庭旅行,推向了风口浪尖。
网络上另一部分声音则坚决支持杨帆,他们强调,公民拥有合法收入后,有权自由支配,出国旅游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他们呼吁社会用“平常心”看待事情,并警惕网络上非理性的攻击和随意的道德标准,这场争论展现了社会对公众人物的不同理解。
面对网络上汹涌的舆论,杨帆及其配偶,都选择了暂时停止更新社交媒体内容,外界普遍认为,此举表明他们已经意识到了事件的严重性,并采取了避嫌措施。
停止更新前,“帆嫂”在最后一条视频中,传递出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信息,这起事件,无疑给当事人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不过就在昨天,杨帆又开始更新账号了,显然没有受舆论影响,有家人陪伴还看着美景,心情看起来也不错,他们还特意去看了鲸鱼出海,场面相当震撼。
杨帆的遭遇,并非个案,在发达的网络环境下,公众人物面临一种身份困境,他们的职业身份被无限放大,大众更习惯于看到一个符合想象的“符号”,而非一个真实的“人”。
我们到底希望公众人物是什么样子的,是一个永远正确、完美无瑕的符号,还是一个同样会吐槽、会开玩笑、有个人喜好的普通人?
在公众舆论评判一个人的行为时,能多一分宽容,能清晰地划清职业行为,与个人生活的界限,毕竟,一个更健康的舆论环境,是需要所有人共同努力。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