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知识分子李一
编辑:知识分子李一
在黑河的早市上,能看到有不少金发碧眼的俄罗斯面孔,他们熟练的跟摊主比划着,甚至有的说着流利的中文。
自 2023 年中俄边境免签政策放宽,俄罗斯人涌入中国的规模日益庞大,这背后真的只是简单的旅游热潮吗?
显然没这么简单,他们的到来,其实藏着不少 “流量密码”。
要说当下黑河最具烟火气的景象,恐怕非早市莫属,天刚破晓,市场里不仅有早起锻炼的中国大爷大妈,还夹杂着不少金发碧眼的面孔。这在过去或许是稀罕事,如今已成常态。
这些俄罗斯顾客和本地人一样,排队买油条、豆腐脑,对东北的包子、馅饼也情有独钟,特别是肉馅的,他们吃得津津有味。
有些嗅觉敏锐的摊主,甚至挂出了俄语招牌,学了几句简单的俄语,比如“这个”、“多少钱”,靠着比划也能顺利成交。
不过,文化习惯的差异依然清晰可见,中国人早餐习惯搭配豆浆、小米粥,而不少俄罗斯人。
即便是大清早,手里也可能攥着一瓶酒,或是一瓶“格瓦斯”之类的含酒精饮料,就着包子一口口吃喝。
这幅画面颇具特色,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在同一个市场里并行不悖,互不干扰。
吃完早饭,许多俄罗斯人并不急于返回对岸,他们还会涌入市内的商场和超市,继续大包小包地采购,他们来黑河,远不止为了满足口腹之欲。
中国商品种类繁多且价格实惠,是吸引他们的一大磁石,小到锅碗瓢盆、日用百货,大到家用电器、智能手机,甚至是汽车,都颇受欢迎。
特别是近几年快速发展的中国国产品牌汽车,凭借高性价比赢得了不少俄罗斯消费者的青睐。据说生意红火时,当地车行一天能卖出十几台车。
就连中国的电商促销活动,如“618”或“双十一”,消息也能跨过江去,吸引对岸居民过来“薅羊毛”。
有些在黑河常住的俄罗斯人,甚至成了中国电商平台的“义务推广员”,向他们在俄国内的亲友推荐中国的网购平台。
这种人员和商品的流动是双向的,黑河居民也时常过江去布市采购。那边什么东西更划算?肉类首当其冲。
例如在中国价格不菲的鳌花鱼等江鲜,在对岸购买就便宜不少,有时一斤只需二十多元人民币。
俄罗斯地广人稀,畜牧业相对发达,肉类和鱼类价格自然更具优势。
反观中国,特别是东北地区,蔬菜种植技术成熟,品种丰富,尤其到了冬季,俄罗斯天寒地冻,蔬菜价格飞涨,他们就更乐意到黑河来补充“菜篮子”。
这便是边境贸易典型的优势互补:你缺的我这里有,我少的你那里多,一来二去,不仅生意活络了,两国关系也更显紧密。
俄罗斯人涌入中国,显然不只是为了旅游观光那么简单。
在中国,俄罗斯人尽情享受着生活消费带来的愉悦体验,东北早市是他们探索美食的天堂。
一位俄罗斯游客在品尝了东北的铁锅炖后,激动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这是我吃过最棒的炖菜,肉香四溢,配菜丰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太有氛围了 。
购物方面,俄罗斯人同样热情高涨。无论是琳琅满目的日用品,还是前沿的数码产品,中国商品以其物美价廉的优势,成为他们的心头好。
在黑河的商场里,俄罗斯顾客常常满载而归,从保暖衣物到智能电子产品,购物车里堆满了各种心仪的商品。
医疗健康是俄罗斯人来中国的重要考量之一,中国的中医理疗、口腔科、眼科等领域,凭借专业的技术和显著的疗效,吸引了众多俄罗斯患者。
在黑龙江的一些医院,专门开设了针对俄罗斯患者的双语服务窗口,从挂号、就诊到取药,全程都有贴心的引导。
一位患有颈椎病的俄罗斯大叔,在尝试了中医的针灸和推拿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缓解,他感激地夸赞着中医的神奇。
而且相比俄罗斯本土的医疗费用,中国的医疗服务性价比极高,这也是吸引他们前来就医的重要因素。
随着中俄贸易的蓬勃发展,部分俄罗斯人敏锐地捕捉到了在中国的就业创业机会。
在东北的一些外贸企业中,俄罗斯员工凭借流利的俄语和专业的商务知识,成为企业拓展俄罗斯市场的得力助手。
俄罗斯人的消费热情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在东北边境城市,俄罗斯游客对各类商品的旺盛需求,直接拉动了当地零售、餐饮等行业的增长。
在黑河,许多店铺因俄罗斯顾客的增多,销售额实现了翻倍增长,一些特色手工艺品店,更是成为俄罗斯游客的购物热点,精美的剪纸、刺绣等手工艺品深受他们喜爱 。
不少人似乎嗅到了这里的“流量密码”,纷纷跑到黑河,有的甚至直接深入对岸的布市进行直播。
拍摄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尤其是与当地年轻女性互动,询问她们是否愿意找中国伴侣之类的视频,在网络上确实容易博取眼球。
还有些头脑灵活的商人,干脆将直播带货的阵地搬到了俄罗斯,为什么?一种说法是,那边雇佣当地员工的成本更低,可能比在黑河节省一半。
或许是一些人认为俄罗斯的商业节奏相对缓慢,仍带有某种传统印记,而中国商人则讲求效率和速度。
这种所谓的“时间差”或“观念差”,在某些人眼中便成了可以利用的商机,据说有人凭此在短时间内获利颇丰。
黑河这座边境小城,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渊源,在中俄互动的大框架下,展现出一种别样的活力。
它既是满足口腹之欲的“跨国食堂”,也是商品流通的集散地,甚至在一些人眼中成了一片充满机遇的“淘金热土”。
这种活力源自实实在在的人员往来和经济上的互补需求,只要这种交流得以持续,黑河的故事就不会终结。
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份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跨国食堂”模式更加规范、持久,将涌动的流量切实转化为城市发展的长远动力,这大概是黑河所需要考虑的
地理位置是天赋,但如何将这碗饭吃得更香、更稳,终究要靠自身的智慧和努力。
更新时间:2025-05-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