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山清水秀、景美物丰、鸟语花香,郁郁葱葱的林海向远处蔓延,悠然自得的鸵鸟等为旅游区带来了勃勃生机,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风景秀丽的花园,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绿色矿山、中国最美矿山、国家矿山公园、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现已打造形成准能双百基地、生物多样性公园、露天印象、西北风情园等诸多特色场馆和景观群,建构起一座集工业遗迹保护、煤炭科普文化、休闲产业观光、生态文明展示于一体的“现象级”工业旅游景区,精心设计推出“矿业之旅、红色之旅、文化之旅、和谐之旅、研学之旅”6条特色游览线路,观赏、骑行、研学、采摘等特色景区活动,深受游客青睐。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绿意葱葱。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也因煤而痛。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准格尔旗下定决心,妥善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坚持“恢复治理标准化、资源利用高效化、产业转型绿色化”的总体思路,重点治理“复垦区、沉陷区、矿区”的绿色系统,统筹利用地上地下资源,实践“标准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探索出具有准格尔特色的多元化绿色矿山建设模式,通过建设绿色矿山,为经济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规划先行 绿色矿山定方向
绿色矿山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怎保障?准格尔旗谋划超前、布局优化、措施得力。
从编制《准格尔旗绿色矿山建设规划(2021—2025)》和一矿一策、一区一线提升方案,到2023年初出台的绿色矿山建设生态修复(提升)治理二十条措施,准格尔旗从制度层面“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怎保障”四个部分,提出了解决路径,明确了全旗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任务、主体、做法及要求等。
做什么?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了三年规划、分区方案、整体提升三项任务。
谁来做?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中企业自己、旗里组织、乡镇街道三个实施主体。
怎么做?从示范引领做、分解任务做、分类细化做、整山整沟做、集中连片做、规范标高做、统一坡比做、统筹林草做、科学指导做九个方面提出了绿色矿山建设的具体推进措施。
怎保障?明确了绿色矿山建设组织保障、执法保障、资金保障、监督保障四个方面的措施。
准格尔旗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标准为纲,建立制度找准航向;以引领为要,打造典型以点带面;以智能为引,创新科技提升能效;以精准为托,多措并举因地制宜。准格尔旗在绿色矿山建设进程中,围绕“两山”理论,探寻绿色矿山长效机制的构图越来越明确。
准格尔旗压实各方责任,建立旗乡村矿联动机制,突出旗级层面政府领导,明确乡镇层面牵头统筹,压实矿山企业主体责任,调动村级层面积极参与,以更大力度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准格尔、生态准格尔。
准格尔旗矿山变青山。
只要规划清晰,实干为要,难题便不再是难题。
井工矿沉陷区——通过实施整山整沟治理,采用全域化整合、整体性推进、多元化增值、系统性治理模式,执行“坡改梯”“沟筑坝”等措施,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综合治理。
露天矿复垦区——实施集中连片治理,通过统一标高、连矿联排等措施,在复垦区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
单体区域治理——精准治理44座煤矿1555公顷地面塌陷区域,减少环境影响。
公共区域生态治理——全面开展绿化整治、道路改造。
煤矿集中区——推广联排联治,解决土方回填问题,提升矿区土地资源利用价值,支撑社会经济及产业结构调整。7个联排联治方案经政府公示后实施,预计完成后将形成约23平方公里的产业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土地支持。
准格尔旗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推动矿山建成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绿色矿山,“两山”理论转化成效显著。2024年,高标准推进矿区生态修复治理,成功承办全区绿色矿山建设培训会和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现场会,建成全国5A级绿色矿山2座,准格尔绿色矿山治理经验获全区推介。
科学治理 绿色矿山显生机
“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宜林则林、宜草则草、乔灌草搭配”,推动能源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准格尔旗正不断提高绿色矿山的“含绿量”。
说到煤矿,满目疮痍、沟壑难填、污染严重等场景不禁浮现脑海,然而,在准格尔旗的矿区,夏日里会是满目的翠绿,废矿变良田种植着瓜果蔬菜,俨然一幅生态园的景象。
如果秋季走进准格尔旗力量煤业的复垦区,不仅能看到挂满枝头的苹果和葡萄,更能品尝到甜脆的苹果、甘甜的葡萄以及醇厚的葡萄酒……
力量煤业在建矿之初就秉持“绿色矿山”理念,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绿化。多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精心规划实施复垦区绿化工程。2018年,力量煤业专门成立全资子公司——内蒙古量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矿区生态修复、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在复垦区发展现代农业项目,打造了集种植、养殖、果酒生产、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农业产业链,每年可吸纳300多名村民从事种植、养护等工作,人均年收入8万元,绿色矿山建设也富了当地百姓。
近年来,准格尔旗积极推进绿色矿山建设,推行“边坡种树、平盘种草、整山整沟、连矿复垦、产业融合”治理模式,对煤矿采空区、露天煤矿排土场等区域进行生态治理,建成一批集种植养殖、生态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绿色矿山,有效促进当地矿区生态修复。
国能准能集团在土壤重构方面,构建露天矿海绵土壤,下层土壤能够阻渗,中间土壤实现蓄水功能,上层土壤具备保水功能,同时得益于多年来固氮植物种植,极大地提升土壤肥力;在植被重建方面,筛选适合当地生存环境的植物,目前已从开矿前可种植的十几种植物增加至240多种,通过乔、灌、草科学混交种植,构建适宜植被配置模式,破解了生态退化难题;在景观重建方面,不断优化生物多样性搭配,从生态景观的造型、颜色、层次等方面统筹设计,为工业旅游、生态旅游打下坚实基础;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矿区微生物、植物、动物普遍增加,形成完整食物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准能矿山生态旅游区生机勃勃。
国能准能集团生态环境保护部副主任王瑜说:“公司创新形成了黄土高原生态建设技术体系,集成了水土流失控制技术体系、生态重构技术体系、复垦绿化标准化作业流程三大技术体系,实现了‘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把沟壑纵横的‘鸡爪子山’原始地貌,改造为良田、森林和草原,使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得以有效修复,生态系统实现正向演替、良性循环,植被种群由单一趋向多样化发展,探索走出一条‘采矿愚公移山、复垦绿水青山、转型金山银山’的道路,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高质量保护提供了低成本、易推广的实用技术,支撑准能集团矿区成为国内矿山生态建设示范。”
矿在绿中藏。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旗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准格尔旗矿业企业实现了开采与治理的相辅相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被运用于矿业生产建设的全过程,绿色矿山建设从理念到实践不断迈出坚实步伐。
智能加持 创新科技提能效
为了建设绿色矿山好风光,准格尔旗高招频出,推进智慧矿山建设,打造以数字化、智能化为“内核”的绿色矿山,煤矿智能化转型实现“降碳”开采。
在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探索中,麻地梁煤矿主动适应煤炭行业发展新趋势,按照“能智尽智、应智尽智”思路,相继建成了全视频调度通讯系统、5G+智能采煤系统、5G+智能掘进系统等10大智慧矿山系统。准格尔旗积极推进矿井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坚持不懈在绿色环保上做加法,在节能减排上做减法,引领智能建设升级,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在龙王沟煤矿调度指挥中心,可以在巨大的LED显示屏上看到,井下400多米深处的上百台采煤设备自动运转,井然有序地割煤、推溜、移架、运输,滚滚的乌金奔向了地面,采煤工人穿着工作服在地面上操控着智能采煤系统进行采煤作业。
龙王沟煤矿智慧调度系统。
国能准能集团坚持数字驱动,智能矿山建设走在前列。煤炭开采与物联网、北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形成“单机装备智能控制、多机装备智能协同”模式,实现电铲采装远程控制、辅助作业无人值守、矿用机器人大显身手。300吨级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实现多编组“装、运、卸”全程自主运行。
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副矿长秦少华说:“我们以智能调度管理系统的实时数据为基础,集成生产一张图、生产联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系统,综合运用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测及三维矿图等前沿技术,进行全过程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实现了生产计划下达、任务执行、过程管控全流程数据综合分析,提高了全矿生产运营各环节效率。围绕打造安全、绿色、高效、智能的示范煤矿目标,建设智能调度指挥平台和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在提升煤矿管理效率、加强人员安全管控和规范内部管理等方面,实现了人、事、物的可视、可管、可控。”
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后,与人工作业模式相比,无人驾驶卡车控制精度高、运行时间长、持续稳定性好,无人驾驶系统配备多冗余安全保障措施,消除了传统人工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显著提升黑岱沟露天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了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目标实现。
引用矿山无人驾驶技术后,一线技术人员的感受最为深刻。黑岱沟露天煤矿现场技术主管石峰说:“卡车司机无需再在颠簸、狭小的驾驶室内工作,而是可以在地面控制中心等相对舒适、安全的环境中,通过智能调度平台或远程操控系统对车辆进行指挥控制。经过系统性的培训后,操作人员可以通过简洁直观的操作,轻松实现对无人驾驶卡车行驶、装卸、入场等各种动作的控制。既提升了露天矿运输作业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故障诊断效率,推动矿山智能化建设向更加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综合利用 生态产业多元化
绿色矿山建设不是简单的“披绿”,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生态产业多元化才是关键。
国能准能集团在煤矿复垦区上盖起了蔬菜大棚、种起了试验田。“目前大棚主要种植了白萝卜、西红柿、黄瓜以及一些叶菜,如茼蒿和小白菜等。这些蔬菜的生长周期较短,适合大棚环境,能够保证全年供应,蔬菜长势良好。”国能准能集团生产服务中心绿化服务队队长段国君说:“外面试验田从3月份开始就从生态农牧业公司拉取农家肥。4月中旬进行翻土、上肥、起垄和扣膜,5月初开始种植土豆、玉米和南瓜,5月中旬开始种植秧苗类作物,6月初种植西红柿、豆角和黄瓜。7到10月份是收获期,我们会把果蔬免费提供给矿区各食堂。”
国能准能集团大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培育了“政府+企业+农户”产业联合体、“国家矿山公园+准能生态旅游区+准旗文旅集团”联合体,探索集成“生态+农业、牧业、林果、文旅、研学”等多元产业模式,已建成叠翠林区、紫东农区、毓秀景区、迎曦草区、抱朴田区、望舒果区、梦青牧区和生态治理先行区8个生态功能区,有能源企业特色、覆盖一二三产业的绿色产业链初步形成。
国能准能集团公司生态农业试验田。
国能准能集团将绿色生态经济作为企业转型发展之基,通过“生态+”多元产业的集成发展,丰富产业结构、延伸产业链条,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以矿区绿色生态经济产业为支撑,积极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新机制、新方法、新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责、全员参与、全民共享”的共同体格局,地企联合成立生态公司,成为当地农牧业龙头企业,每年为当地村民增收4000万元,带动矿区群众致富;培育了产业联合体、文旅联合体,通过种植养护、畜牧养殖和生态旅游等,推动当地交通、餐饮、住宿、文化等产业蓬勃发展,有效助推乡村振兴。
自2022年起,准格尔召镇的7座煤矿实施了13000余亩的集中连片治理项目,包括现代畜牧、特色养殖、智慧农业和新能源4个板块。通过建设光伏发电项目,形成了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产业集群,创新了利益链接机制,并发展了特色养殖业。通过土地流转和集体入股等方式,推动集体经济显著增长,在矿山复垦土地上发展产业,实现从依赖煤炭资源向新能源资源的转型,提升村集体经济和农牧民收入,形成工业支持农业、二产促进一产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准格尔旗纳日松镇,一个以煤炭资源闻名的工业重镇,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绿色矿山建设+人居环境治理”的新路径,通过成立镇属国有公司——准格尔旗聚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紧紧围绕“工业反哺农业、二产拉动一产”的发展思路,按照“党委搭台、企地联合、村村联营、利益共享”的发展模式,积极拓展业务范围,涵盖了环境卫生治理、集装箱租赁、垃圾解析炉运营、厕所管理、绿色矿山建设项目等多个领域,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绿色发展,更带动了本地群众的就业增收。
纳日松镇羊市塔村村民刘美军就是增收的一员。“我加入了公司从事运输工作,以前在外面跑运输,现在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一个月能拿5000多元,公司还给交五险,我对这份工作非常满意。”
2024年,准格尔旗聚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营业额突破2亿元,连续两年为全镇19个村和2个社区各分红50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稳步增长。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绿色矿山建设是生态文明和矿业转型的关键。准格尔旗通过绿色矿山建设,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生态与乡村振兴的共振。实施土地返还流转模式,实现产业规模化经营。通过“光伏+”和“风光农牧林”一体化,新能源和绿电替代项目促进矿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互动升级,绘制共富共享新图景。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