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神奇的老饭垛——豫西南秘境中的神奇传说与历史遗韵

  早就听闻河南省南召县五朵山前怀青杠扒村刘庄组,藏着一处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老饭垛,心中一直向往不已。2025年农历三月二十二日,我与众好友相约,踏上了探寻老饭垛的奇妙之旅。

  汽车驶过南河店,沿着通往五朵山景区的公路向西北疾驰。此时春意正浓,满目皆是铺锦叠翠的盛景,我们的轿车宛如一叶轻舟,在绿色的海洋中穿梭前行。


  抵达刘庄组后,向西远眺,只见在巍峨的五朵山怀抱之中,一座海拔三四百米、钟形的小山包拔地而起,峻拔高耸。

  同行之人介绍,那便是令人神往的老饭垛。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我们从村南绕向西北的盘山路,向着山顶进发。

  临近垛下,停车驻足,仰望山崖之上,层层叠叠的台阶蜿蜒伸向山顶。我们随着众人拾级而上,越往上走,愈发感受到山间的清幽与静谧。行至近前,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的逍遥亭与钟灵宫,在葱郁翠木的掩映下若隐若现,尽显古朴雅致之美。


  登上山顶,遥望俯视山下,阡陌交通,土地村庄,风景如画。

  据熟知此地历史掌故的当地人介绍,这里古称旧寺,又名双霞寺,建庙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代便已存在。岁月更迭,战火侵袭,庙宇历经焚毁坍塌,如今刘庄前小桥上的残碑、庙中的古基、赑屃、石锅,皆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无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

  老饭垛之名从何而来?它究竟"神"在何处、"奇"在何方?这些疑问如磁石般吸引着我们,渴望探寻其中的奥秘。


  听当地人大春讲述,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有一个神奇的老石锅,它仿佛拥有无尽的魔力,无论庙中道士、香客数量多少,只要将煮熟的饭倒入石锅,便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然而,好景不长,一位"下江蛮子"觊觎石锅的神奇,偷走了锅底的宝物,自此石锅失去魔力,不再灵验,"老饭垛"之名也由此而来。

  更令人称奇的是,娘娘庙下据说藏着一座地下粮仓。曾有一年,一位村民前往娘娘庙后边阴坡处的石缝边拾柴,不经意间,竟看到石缝中自动流出许多小谷子。他赶忙脱下上衣兜起谷子,可当想再装一些时,石缝却悄然闭合,再无谷物流出。


  还有一次,一位村民清晨路过此地,想用火镰在坡边寻找火石头取火,却发现石头皆是圆形、没有棱角,找了许久才找到一块。待天亮仔细一看,这块石头竟是一块重达六两四钱的银子。原来,那晚是送生奶奶在"亮宝",为村民带来意外之喜。


  我们来到老母山老母殿,大殿右侧有一只大型汉白玉驮碑赑屃,其雕刻工艺精湛,神态栩栩如生,只可惜已失去头部。关于它的遭遇,一位游客为我们娓娓道来:古时,附近一位年轻貌美的女子前来上香,被成妖的赑屃相中。每到夜晚,赑屃便化作书生前往女子家中捣乱,搅得家中不得安宁。女子的嫂子推测是妖孽作祟,心生妙计——准备好大红线球,待书生再次前来,趁其松懈时将线头缠在他手腕上,顺着红线追踪,最终找到了作恶的赑屃,加之有人发现这个赑屃经常夜出糟蹋周边农作物,犯了众人之怒,大伙用大锤砸掉它的头部,才消除了祸患,从此这只赑屃便成了无头模样。


  中午用餐时,大家闲谈间,又听闻了许多有关老饭垛钟灵宫的奇闻轶事。这里流传着"千处祈求千处应,万方随顺万方灵"的说法,一个个神秘故事口口相传,为老饭垛蒙上了一层又一层奇幻的面纱,让人不禁沉醉其中,感叹这片土地的神奇与魅力。(南召县崔庄乡中心校张红阳 张志芳供稿)


  作者简介

  张志芳,1957年生,男,汉族,汉语言文学专科毕业,中学高级教师,南召县十佳教师,南阳市优秀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论文、小说、散文、诗歌、故事、历史研究文献资料,曾在县、市、省、国家级报刊及网络平台上发表。

  省、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民协副主席、收藏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南阳市民俗研究会会员,南召县文学艺术研究会理事,南召县政协文史委资料研究员,政协南召县委员会智库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南召县   南召   南阳市   神奇   石缝   历史   谷子   听闻   山顶   村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