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打卡地——扁山
位于襄阳城南5.5公里处
以华山之险、黄山之峻而闻名
作为市区最高峰
这里的日出云海景观
近年来走红网络
每天清晨
都有大批市民游客结伴登山
风景绝美但路况不佳
一度让市民游客扼腕惋惜
好消息来啦
岘山绿道建设项目即将启动
将直通山顶
增加7个休息驿站
和6个观景平台
其中包含扁山山顶观景平台
和岘山寺观景平台
半年后登山赏景将更安全、舒适


11月10日
市公共资源电子交易平台发布消息
岘山绿道建设项目开始招标
根据规划,扁山将新修绿道
值得期待的是,除了扁山的核心区域,项目还将在菊花潭、市博物馆新馆、六〇三文创园、马跃檀溪、襄水源等景点修建绿道廊道,这些绿道打通后,不仅登山路线更丰富,还将串联起岘山136处自然景观和48处历史遗迹,游客可一路沉浸式感受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魅力。同时,各种户外体育活动,比如大型徒步登山比赛,也可以在岘山举行。让体验式旅游、慢旅游有了空间,岘山开发之后,让襄阳更加传达出生态宜居,重视文化传承的城市形象。
据介绍
岘山绿道建设项目
计划从下月正式启动
预计明年5月完工
届时
市民游客沿着绿道就能直达扁山山顶
在观景平台上从容欣赏日出云海
沉浸式领略岘山的自然之美与历史韵味
更多阅读:
秉持“轻美境联”理念
绘就人城共生新图景
绿道建设,理念为魂。
市规划院党委书记、董事刘善主介绍,岘山绿道设计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美丽襄阳建设要求,以“轻、美、境、联”四大核心原则为引领,在保护生态本底的基础上激活文化价值,让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城市肌理。

该项目通过完善休憩设施、优化出入口布局、增设无障碍通道及停车配套,既破解了当前市民登山游憩服务设施不足的痛点,更将岘山“三岘”文化、三国遗迹等特色资源转化为可触摸、可体验的公共空间,实现生态效益、文化效益与民生效益的有机统一。
“轻”即最小干预,让绿道如自然生长般嵌入山水之间,最大限度保留原生植被与地形地貌,守护岘山生态原真性。
“美”即彰显灵秀,以绿道为笔勾勒山川肌理,将二十八峰的雄奇与汉江的灵秀融为一体,尽显襄阳山水独有的自然韵味。
“境”即文脉传承,通过景观营造重现诗词意境,让游人穿行其间时,能与孟浩然“山水观形胜,襄阳美会稽”的千古情怀隔空对话。
“联”即融合共生,以绿道为纽带串联生态、文化、休闲等多元资源,推动自然景观与人文遗产、城市生活深度交融。
“一环一轴十廊”
织密生态人文融合网

“立足岘山生态人文本底,项目规划建设总长度23459米的步道系统,构建‘一环、一轴、十廊’的总体布局。”刘善主介绍,岘山绿道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方面还兼具森林防火功能,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服务的双重赋能。
“一环”为山麓骑行环,沿岘山山体周圈铺展,串联襄水源、火石山公园、马跃檀溪、603文创园、摩崖石刻、习家池、中华紫薇园等核心节点,形成闭环骑行线路,让市民在清风中饱览山水城相融的独特景致。
“一轴”为山脊览胜轴,沿山脊线蜿蜒延伸,起于岘山文化广场,途经烈士塔、楚岩、刘秀洞、扁山等标志性景点,止于黄龙观矿坑公园,登顶可俯瞰襄阳古城全景,感受“一江碧水穿城过,十里青山半入城”的壮阔。
“十廊”沿山谷自然肌理延伸,将琵琶山、习家池、吴冲水库等十大片区有机连通,形成“山—谷—城”互联互通的生态网络,让市民无需远足便可抵达“城市后花园”,实现“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的生活愿景。
六处观景台
凭栏览胜景守牢防火线
结合游憩路线与功能需求,该项目规划设置6处观景平台,总面积约836平方米。刘善主说,项目既为游人提供凭栏览胜的休憩空间,又承担森林防火瞭望监测、应急指挥集散等重要功能,实现“一平台多用途”的综合效益。

岘山之巅观景台、天峰晴眺观景台、双梁叠嶂观景台、凤山寻踪观景台、楚山天风观景台、楚岩观景台错落分布于绿道沿线。
站在观景台上,既可将岘山叠翠、汉江如练的自然美景尽收眼底,又能俯瞰襄阳古城的古今变迁,更能实时监测山林火情,为生态安全筑牢屏障。
七座服务驿站
便民暖民心赋能休闲游
民生工程的温度,藏在细节里。
项目将新建及改造7座驿站服务点,总建筑面积约774平方米,以“便民、利民、惠民”为核心,全面提升登山游憩的服务保障能力。

扁山观亭驿站、岘石栖霞驿站、快活林驿站、延庆寺驿站、长坡岭驿站、秋林啸月休憩点、尖山休憩亭,如同散落在绿道上的“便民港湾”,为游人提供休憩、补给、避险等全方位服务。

“从一杯热水到临时避雨,从路线指引到应急救助,细微之处的人文关怀,项目规划团队精心设计,目的就是为了让市民和游客的登山之旅更具舒适感与幸福感。”刘善主说。




山水为卷,绿道为笔;文脉为魂,民生为本。
未来,随着“一环一轴十廊”绿道网络的逐步建成,岘山将从生态屏障跃升为襄阳新的“城市会客厅”,成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实践样本。沿着这条绿色“走廊”,从襄水源漫步至习家池,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脉络上;在扁山观景台远眺古城,于岘石栖霞驿站静心小憩,每一瞬都融在自然的怀抱中,真正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的双赢,让“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襄阳落地生根。
来源:汉水襄阳
更新时间:2025-11-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