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菲+朱时茂!带五百万网友“云探”万荣后土祠!

10月23日

刘芳菲和陈佩斯带领全国观众

“云游”解州关帝祖庙

点燃山西古建筑文化热潮

10月26日

文化直播节目

《芳菲的文明之旅——寻访山西古建筑》第二季

运城篇第二期

再度启程

将镜头对准“中华农耕文化祖祠”

万荣后土祠


著名主持人刘芳菲

嘉宾朱时茂携手文化专家

以一场沉浸式深度直播

带网友解码千年古建的细节之美

与历史文脉

节目通过多家主流平台同步推送

累计在线观看人数峰值突破500万人次

不仅在线上掀起“云赏古建”热潮

更带动线下景区客流激增

形成文化传播与文旅消费的双向联动


当日上午10时,直播正式开启。刘芳菲、朱时茂与专家组成的“探访团”,以后土祠中轴线为脉络,从山门开始逐层深入,用“边走边讲”的形式拆解古建密码。

站在山门前,“探访团”指着门楣处的石雕大字细致讲解。沿中轴线前行,献殿的琉璃瓦、木雕、斗拱雕花与石碑接连成为焦点——阳光洒在琉璃瓦上,泛起温润的光泽;木雕纹样精巧灵动,藏着古人的吉祥期许;斗拱结构稳固精巧,尽显传统工艺智慧;石碑上的字迹虽有些斑驳,却清晰记录着古祠的修缮历史与祭祀故事。

行至后土圣母殿,建筑与文化的融合之美愈发凸显。

专家指着殿内的石雕柱础与墙面砖雕解读:“柱础上的花鸟、祥云纹路,不仅是吉祥寓意的表达,更能分散柱体对地面的压力,真正实现‘美观与实用’的统一;墙面砖雕则生动再现了古代祭祀场景,人物神态鲜活、动作细腻,仿佛在向我们讲述千年前的祭祀盛况。”

直播的“高光时刻”,集中在后土祠特色遗存的解读上。

面对呈“品”字形排列的戏台群,专家解释:“这三座戏台的设计极为巧妙——台面用于演绎秦腔、蒲剧、河南梆子等戏曲,台下则留出宽约两米的通道供人通行,完美实现‘演艺’与‘通行’的双重功能,既不浪费空间,又兼顾了文化传播与实用需求,堪称古代剧场设计的经典案例。”刘芳菲紧接着补充:“这种设计是山西古建的特色之一,即便放在如今看,依然充满新意,足以见得古人的智慧有多了不起。”


行至秋风楼前,现场氛围更显庄重。

这座因汉武帝《秋风辞》而闻名的楼阁,自带历史厚重感。朱时茂站在楼前,伴着秋日景致,饱含深情地朗诵起《秋风辞》:“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悠扬的声线搭配千年楼阁的古朴意境,瞬间将网友带入汉代文人登高抒怀的场景,直播间内“太有感染力了”“终于读懂《秋风辞》的韵味”等评论刷屏。

随后,“探访团”登上秋风楼,逐层讲解楼体的十字歇山顶结构、七踩斗拱工艺,以及楼内珍藏的历史碑刻,让网友全方位领略这座古楼的建筑价值与文化内涵。


整场直播中,线上互动热度持续攀升。

在抖音“刘芳菲”“运城文旅”等直播间,网友围绕建筑细节、历史故事积极留言,“第一次知道戏台还能‘上下两用’”“看完想去秋风楼现场感受《秋风辞》”等评论不断滚动。刘芳菲也分享了自己探访古建的心得,让直播间成为生动的“文化交流场”。

线下的万荣后土祠同样热闹非凡。

多个自媒体直播团队闻讯而来,架起设备同步传播这场文化盛宴;众多游客特意从各地赶来,或跟随直播路线打卡核心建筑,或在秋风楼前驻足聆听,沉浸式感受古建与文脉的魅力。一位来自河南的游客说:“早上刷到直播就立刻动身,跟着专家的讲解逛古祠,比自己盲目游览有意思多了,还学到了不少历史和古建知识。”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直播当天的游客量较平日增长显著,不少游客都是被直播吸引而来。

此次直播不仅让万荣后土祠的古建魅力与文化底蕴被更多人知晓,更以“名人引领+专家解读”的形式,让传统文化走出“小众圈层”,为古建筑文化传播探索了新路径。同时,也为万荣后土祠的文旅发展注入新活力,让这座千年古祠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 END|运城文旅 -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9

标签:旅游   后土   网友   刘芳   万荣   秋风   运城   斗拱   专家   文化   戏台   山西   柱础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