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周黄河水“由清转黄”,壶口再现人民币景观,黄河水的预兆

40米宽的瀑布从30米高空砸下,每秒4680立方米的黄河水裹挟着1441万吨泥沙奔腾而过,人民币上的风景活了。

6月底,黄河壶口瀑布的水还是清的。短短一周后,这条母亲河又恢复了标志性的浑黄本色。

站在陕西宜川的观景台上,游客们目睹着河水颜色戏剧性的变化:前些天还隐约可见河床岩壁的壶口瀑布,如今已变成翻腾的金黄色巨浪。

“这才是我记忆里的黄河!”一位山西老汉对着轰鸣的瀑布喊道,他的声音瞬间淹没在水雾中。

(上图6月底新闻中的黄河画面)

(上图7月初的黄河)

就在同一位置,第四套人民币50元背面的图案被永远定格——黄河水从壶口奔涌而下的壮丽景观。如今,这个“国家名片”上的风景正经历着一年中最惊心动魄的时刻。

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选用这个画面,能看得出壶口瀑布的震撼。设计时,专家们走遍全国寻找最具代表性的景观。当设计团队站在壶口瀑布前,看到翻江倒海、奔腾跌泄的雄浑景象,当场就确定了50元纸币的背面图案。


一碗水半碗沙,黄河本色之谜

7月初的壶口,还能看到水底石头,现在又成了‘黄河’。短短一周的时间,黄河的河水就上演了由清到浊的变化。

从数据来看,黄河多年平均含沙量高达35千克/立方米,也就是说每立方米河水中就有35公斤泥沙。而在1997年,三门峡站曾实测到含沙量911千克/立方米的惊人记录,几乎达到“一碗水半碗沙”的程度。

但是,你想不到,在支流窟野河1959年的数据显示,洪水含沙量达到1700千克/立方米,这泥沙含量还真是够多的。

河水变清只是短暂现象,6月上游降雨少,加上水库调控,周围河床的绿植治理等,河水就变清了。一旦暴雨来临,新冲刷的泥沙会让黄河恢复本色

每年7月是黄河最凶猛的时刻。黄河90%的泥沙集中在6~9月汛期,7、8两个月就占了全年输沙量的71%。

也正因为母亲河常年裹挟着泥沙奔流而下,才有了“黄河清,圣人出”这句古话。从古至今黄河水变清的时候都极为罕见,而今年已经第二次变清又恢复黄色。

春秋时期,郑国官员子驩就曾感叹:“俟河之清,人寿几何!”意指黄河变清之难,如同等待不可能发生的事。

在古代黄河泛滥也被视为上天对人间统治的警示,而“河清”则被看作祥瑞之兆,预示着圣人降临、天下太平。

其实,现代科学如此发达,人们对黄河的治理也取得了相当的成效。黄河水无论是清是浊,都是我们的母亲河。李白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何等的壮阔。

黄河船夫的号子:“我晓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哎,九十九道湾上,九十九只船哎。”

这些质朴的歌谣,记录着农耕文明与母亲河相依相存的岁月,也见证着中华民族与泥沙的斗争与共生。

——小禾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5

标签:旅游   预兆   景观   人民币   黄河   泥沙   瀑布   含沙量   河水   母亲河   本色   河床   宜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