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外滩“三件套”所在地,其实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丨闵行情


大江汤汤,
经百里乃成;
大城泱泱,
历千年而兴。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二十四季,我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今天,你将听到的是陆家嘴·东外滩》节选



到浦东陆家嘴这种地方,自己开车的话七绕八拐,一不小心就会把自己迷失在钢筋水泥群中,停车更是件麻烦事。

于是我叫了滴滴打车。周末,车流不密,倒是十分顺畅。从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附近下车,兜了一圈,而后经过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往北,便是陆家嘴滨江地带。对岸,是百年外滩。

来得早,阳光却已铺陈在江面上,波光粼粼,随着细浪涌动,泛着金色的光,一闪一闪,也照耀在人身上。初春的风还是有点凛冽,虽说不是刺骨的那种,裹挟着一点寒意也不至于扰了游兴,却想着,如果是在温暖的季节,在夜幕暗沉中,看江中渔火,看两岸霓虹璀璨,是不是更有感觉?

在江边就这样走走停停,拍拍照,一直到老白渡一带,南浦大桥的雄姿清晰起来。两个多小时,算算,估计走了也有三公里多了。

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厦……这是耸立在陆家嘴滨江一带的标志性的经典建筑。经典到只要讲到上海,绝大多数人的脑海中都会浮现出这一组建筑画面,仿佛是上海的象征。而二三十年前,上海的象征是陆家嘴的对岸,那个叫外滩的地方,那里有着万国建筑博览群的美誉,有上海开埠以来积淀下来的厚重历史、“十里洋场”的灯红酒绿和风格迥异的建筑美学。

在外滩游览的人,把陆家嘴当背景,每一帧的构图往往是竖拍的,那些在游客眼中的风景太高大,太壮观,有着刺破天穹般的力量,虽然,很多人把陆家嘴的三大高楼戏称为“三件套”,打蛋器、注射器、开瓶器,但调侃之中却有莫名的自豪。而在陆家嘴滨江沿岸看外滩,欧陆风情扑面而来,既浸透着当年殖民者的贪婪,也饱含着上海人的奋斗,书写着上海城市近代化的历程。

夜幕下的陆家嘴(陈宇辰 摄)

陆家嘴高楼林立,日伴浮云、夜揽星辉,无疑代表着上海的高度,也最具现代大都市的魅力。它是伴随着浦东开发开放而引起世界瞩目的。作为首个国家级金融贸易区和新时期国家级战略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两大核心区(另一个是重庆江北嘴)之一,它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符号和象征。有人说,相对于外滩而言,陆家嘴,代表着新上海。

是啊,历史演变过程中会有诸多的巧合,有时空间地域会有令人惊叹的重逢。一江两岸,一湾一嘴,书写下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百年风华;江水滔滔,东流不息,吟唱着浦江两岸充满生机活力的骄傲。


在很小的时候,浦东于我而言,是三林塘,是陈行,是杜行,是鲁家汇。我外婆家就在陈行那个叫塘口的地方,紧靠着黄浦江。那时的上海,车少、地广、人稀,城区离我很远,我的眼里只有一望无际的田野;而我的世界又很小,从自己的家到外婆的家,虽然同在一个上海县,但因为隔着一条黄浦江,却要花上半天的时间,变得遥远起来。

所以,当走在陆家嘴滨江的观光平台上,徐老师问我,最早什么时候来过陆家嘴,来过浦东。我认真地想了一下。说,那应该是参加工作以后,但时间已经久远了,大概是1992年的秋天,已经时隔30多年。

那时的陆家嘴是一片繁忙的工地,到处是轰隆隆的打桩声。而我前来这里,是因为受北方一份刊物的约稿,采写浦东开发开放的报道。彼时,浦东新区还没有成立,正在筹备中,浦东还仅是一个地域概念,那块土地为黄浦区、南市区、杨浦区、川沙县、南汇县和上海县分属。采访持续了3天,我在陆家嘴一带来来回回地走着,鞋子上沾满了工地上的泥浆。回来后我写下了一篇名为《东进序曲》的通讯,刊发在该刊次年的第一期。

1900年,从外滩远望,陆家嘴地区农田遍布,芦苇摇曳,一片寂静(资料图片)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国,有两个地方特别引人瞩目。一个是浦东开发开放;一个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建设。海南是在1988年4月被宣布为经济特区的,而我在1990年5月大学毕业前夕,在上海一家小报实习,只是因为感觉无聊,于是便申请前去海南采访,在岛上待了整整一个月。那时十万人才下海南,全岛陷入了一种疯狂的投资和开发热潮,更有许多人前来寻找梦想,“种子炒熟了,丢在泥土里都能发芽”是当年描写海南特区最让人耳熟能详的诗句。我也有同学毕业后来到这里,他们豪情满怀地投入“赶海”的浪潮中。

于是,在浦东采访的时候,我便在想,浦东会不会如海南一样,掀起一股开发的巨浪呢?黄浦江水比不得南海潮那般汹涌,但也有着一往无前的勇气。因为这块土地从来不甘寂寞,尤其是陆家嘴,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它注定会一鸣惊人,只是在等待一个时机,一个崛起的时机,一个扬名全国乃至世界的时机。

陆家嘴因明代翰林院编修、上海人陆深而得名,这里是他的故园和墓葬地。如今上海的两个重要地标都是与历史人物有关。除了陆家嘴,还有 一个就是徐家汇,因是明代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徐光启家族的聚居地而得 名。上海人的先祖特别实诚,在给地方取名时,常常这样直截了当。

陆家嘴原本是由黄浦江水长期冲刷形成的滩地。明永乐年间,夏原吉治水,叶宗行献策,经历了“黄浦夺淞”“江浦合流”等疏浚措施后,最终形成了如今的黄浦江水系。闸港截流,江水自南向北与吴淞江相汇后,折向东流,潮汐逆流上溯,大量泥沙在如今的陆家嘴一带沉积。于是在东岸形成一块嘴状的冲积沙滩。

当时在上海县境内的黄浦江沿岸至少有周家嘴、曹家嘴、薛家嘴、夏家嘴、鳗鲡嘴、龙华嘴、高昌嘴、陆家嘴等地名,而如今,许多“嘴”的地名已经湮没,倒是陆家嘴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最终成为现在上海最繁华的区域。有人还从风水的角度解释,陆家嘴前方,正是“黄浦江龙脉”和“吴淞江龙脉”双龙汇聚之处,玉带环腰,双龙戏珠,想不发也难。这当然是戏言,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里地理位置的优越。

20世纪40年代的陆家嘴(资料图片)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二十四季,们邀请了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的青少年来诵读《申江记》。描写和记载黄浦江的各类书籍和文章特别多,有文史典籍,有学术研究,也有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而《申江记》是首次以文史散记形式为黄浦江立传。从“水脉”探索“文脉”,深耕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全景式描绘了黄浦江旖旎多彩的自然风光,东西方文明互鉴图景和波涛汹涌千帆竞发的时代变迁,记录下上海从江南小聚落蝶变为国际性大都市的千年历程,为上海“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生动而鲜活的注脚。


2025年4月起,第二十四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作者:吴玉林
朗读:上海戏剧学院闵行附属学校 戴安琪
编辑:汤婧娴

初审:陈依婷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7

标签:外滩   闵行   黄浦江   黄浦   滨江   海南   大都市   江水   上海   不为人知   所在地   地方   故事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