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五一假期开始的第一天,连休五天的诱惑可能已经让无数人的心蠢蠢欲动。
而对于那些胆子大、计划周密的人来说,利用调休,甚至可以拼凑出一个长达11天的超级假期!
想象一下,长达半个月的放松时间,足够让许多人的出游梦想照进现实。今年五一,注定将成为一场全民的出行狂欢。
然而当我们在游览名胜古迹、山水风光之时,总会在景区或周边发现琳琅满目的水果摊位。这些摊位上陈列的所谓当地特色的“高端水果”,个个色泽鲜艳,光洁诱人,让人忍不住想要买些尝尝。
但也许你不会想到的是,这些看似新鲜健康的“高端水果”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骗局。
在假期出行游玩时,除了醉人的景色和人文景观,还有那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吃和水果,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这其中,就有一种能常在景区遇到的“明星水果”金西梅,其又被叫作水晶果。
单是从外表上来看,个头小巧,带着诱人的色泽的金西梅,确实是很招人喜欢,一时很难有人能抵挡诱惑不去品尝一下。
而商家在售卖时,甚至还特意强调这是从美国进口而来的新品种,所以价格并不算低,每斤售价约在30-60元之间。
加上名字中还带有着“西梅”二字,很容易让人将它与同样产自美国的西梅联想到了一起。
要知道,西梅这种口感酸甜、色泽诱人的水果,如今早已成为人们口中的健康之星。不仅老少皆宜,同时所富含的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还有助于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道疾病的发生。
甚至可以这么说,小小西梅好处几乎多到数不胜数。然而这仅有一字之差的金西梅又到底是什么来头?
实际上,金西梅和西梅压根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甚至从严格意义上讲,其根本就不能算是水果,而是经过人工加工过后的蜜饯。
别看个头和西梅的大小差不多,实际上用的全是从树上掉到地面,且未成熟的小毛桃和烂李子加工而成。
在经过漂白去涩、染色增亮、糖渍增甜、防腐保鲜、人工晾晒五道工序处理后,摇身一变成了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的“高档水果”。
而那些很多一时被外表吸引,忍不住好奇掏钱购买的人们,却在品尝后发现除了齁甜,完全没有一丝水果的味道,全是色素和糖精的味道。
与其说是水果,不如说是“糖衣炮弹”。
本想出外游玩花钱吃个新鲜,可回头再想起来,不免还是有些担心这种东西到底卫生不卫生,万一在吃出个病来。
所以大家在假期出去游玩时,如果遇到可尽量不要轻易尝试。
所谓一天上一当,当当不一样。
同样是景点常见的另一“明星产品”嘉宝果,近些年也是风头无两,总是同金西梅成双成对一同售卖。
然而与金西梅最大不同的是,嘉宝果却是一种真实存在的水果,并不是后期人造加工得来。
这种外观看起来有些像葡萄,表面亮晶晶的“水果”,其实很多人在第一次见到它时,并不相信它是真实存在的,因为这种果子竟然是一颗颗长在树干上。
也正是因为看起来太像一颗颗饱满多汁的大葡萄,所以又被人们常常称作为树葡萄,但它实际上跟葡萄没有一丝的血缘关系,反而跟番石榴和莲雾算是近亲。加之表皮是乌黑乌黑的,有些人更习惯将它叫做乌梅。
作为一款生长在南方的特有水果,嘉宝果其实很早就有在南方开始进行种植,但由于植难度较高,生长周期也相对较长,所以产量并不是很高。
也正是因为产量不高,比较稀缺,所以近些年在商家的精心包装和宣传下,被贴上“高营养”、“稀有品种”标签后的嘉宝果,突然开始爆火起来,成为了一款炙手可热的“网红水果”。其价格远超普通水果。
然而这种果肉紧实,皮薄多汁的水果,却很难长久保存,常温下只能存放2-3天,冰箱冷藏下也撑不过一周,所以嘉宝果在平日很少能轻易见到。
实际上,我们在旅游景区所看到的嘉宝果,其实多数都是由普通的葡萄清洗干净后,再在其表面涂抹上菜籽油或薄薄的蜡层,冒充嘉宝果进行销售。
除非是亲自品尝,否则是很难分辨真假。
除了在颜色和外观上做“变装”外,有些地方甚至还玩起了地域身份。
我们也许都听说过红梨、白梨或者东北冻梨?但或许是第一次听说过藏乌梨。单从名字上看,就给人一种神秘和高贵的感觉,认为这是一种来自于雪域高原上的水果。
而在小贩口中,这个被冠以“产量稀少、具有富硒、抗癌”等奇效的藏乌梨,乍一看去,与东北的冻梨颇有些相似。
但因为是打着“世界之巅、川藏特产”的旗号,许多来此游玩的人们,以为是遇到了当地特有的水果,于是纷纷争相购买。
这也使得藏乌梨卖的异常火爆,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每斤售价在7元到31元不等,相较于普通梨每斤仅1元到3元,价格相差了十几倍。
然而,就当大家拿着抢到的藏乌梨回到家中四处炫耀时,但却被本地人打了脸。
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的工作人员表示从未听说过有此品种的梨。业内专家也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原生黑皮梨物种。
简单来说,穿着“黑色外套”藏乌梨就是商家的一种营销手段。
所谓的“藏乌梨”,实际上就是普通的雪花梨或砀山梨。商贩们通过冷冻或者加热等方式,让梨皮表表面发生氧化,以此伪装成稀有品种。
所以大家在游玩时一定要擦亮眼睛,避免花高价买到普通白梨。
如今带有“野生、有机”等标签的食物正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首选。在选择时,往往不自觉地会加上一层“天然又健康”的滤镜。
而在这众多水果之中,猕猴桃也凭借着酸甜多汁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深受很多人的喜欢。而野生猕猴桃更是被一些人视为珍宝。
也正是看准了人们的这种需求,一些在景区周边的水果商贩,纷纷打出了“本地野生猕猴桃”的招牌,以十元四斤、三元一斤的价格,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购买。
然而大多数人也许并不知道的是,所谓的“野生猕猴桃”,很多都是从种植园中淘汰下来的残次品。
这些“野生猕猴桃”,往往是由于疏果不当、授粉失败或大小不符合标准而成为次品。通常以五六毛一斤的价格出售给商贩,随后这些商贩再利用“野生”这一标签,高价卖给游客,让人误以为它们是山林间自然生长的野生猕猴桃。
与真正的优质猕猴桃相比,口感上也是相差甚远,营养成分和新鲜度更是大打折扣。
实际上,人们常常盲目追求所谓的野生、有机及价格低廉的产品,却忽略了水果的品质。而真正的野生猕猴桃品往往是价格合理且物有所值。
所以我们在出行游玩时,一定不要被这些标签所迷惑,要擦亮眼睛理性消费。
所以还是说尽管名字叫的好听,但还是要擦亮眼睛,保险起见还是吃咱们的老牌水果,美味又健康!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