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秦川
五一假期近在咫尺,很多景区趁机放大招:免费开放。
比如,北京房山区周口店遗址、云居寺、石花洞、上方山云水洞向社会各界免门票开放;江苏昆山亭林园景区取消入园门票;河南省多个热门景区也推出免门票活动……
武汉凌波门/图源:长江日报城市摄影队
景区免费票,是一种互利共赢。对于景区来说,免了门票,但吸引了游客,游客来了总要消费,只要消费,景区就会得利,城市必然受益。对于游客来说,门票免了,少点支出,还能大饱眼福,何乐而不为?
对这样双赢之举,也有观点认为不宜盲目跟风,原因是,有的地方未做好科学论证、充分准备,引发客流骤增、服务缺位、投诉增多等现象,出现生态维护困难、古建修缮成本增加等问题。
应该说,这种提醒并非多余。无论什么事,一旦一哄而上就容易跑偏,盲目跟风就容易掉链子。
但要看到,很多景区免费开放不是第一次,而是早就试水。这方面的成功案例为数不少。一个典型的案例是,作为全国首个“免费开放式”5A级景区,杭州西湖景区拆掉围墙、取消门票之后,收益不降反增。
据报道,杭州市旅游部门曾提出“241算法”,即每名游客在杭州多逗留24小时,当地旅游年综合收入会增加约100亿元。西湖免费开放,不仅能吸引游客到西湖游玩,还能吸引游客到杭州其他景区乃至浙江景区打卡,带动了更多消费。
算账,要算大账,算长远账;要算明账,也要算看不见的账。西湖免费开放,给杭州带来多少好评?杭州形象因之提升多少?这都是花钱买不来的。
当前,我国景区免费开放的不是多了,而是还不够多。免费开放景区,失小得大。
一个简单的道理是,旅游业包括吃、住、行、游、购、娱等内容。景区免费开放,吸引了游客,游客到此吃、住、行、游、购、娱,带来的消费远远大于门票收入。
不久前,中办、国办印发《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指出:“支持旅游景区景点、文博单位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
方案虽未明确提出景区免费开放,但“拓展服务项目,合理延长经营时间,扩大接待规模”是为了吸引更多游客,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值得各景区品味。
五一假期临近,全国多地景区掀起“免票潮”,这是好事。游客超量涌入可能带来一些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还没填饱肚子就想着如何减肥。
事实证明,“放水养鱼”是激活文旅发展的重要引擎,用一张免费门票带火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是高明之举。
打破“门票依赖症”,让整座城市都变成综合游玩区,以及持续优化服务,文旅业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来源:九派新闻】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更新时间:2025-04-3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