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障碍(TD)作为儿童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常共患情感状态、其他神经发育障碍以及精神-神经-心理共病,易造成患儿社会和生活质量损害1。共患病增加了TD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影响儿童学习、社会适应、个性和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并给TD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增加了更多的困难和挑战2。为提升全国儿童精神科及相关专业医生的诊疗技能,传播最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与心理健康知识,也为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对“2025-2027年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年”的定位要求,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妇女儿童心理健康分会发起了“全国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公益项目”。
2025年9月14日,该协会主办的第十六次全国优生科学大会“第一分论坛‘抽动障碍’主题妇儿心理健康论坛”在西安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次论坛聚焦儿童青少年抽动障碍的诊疗进展与终身管理,汇聚全国多位顶尖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经验,并正式启动“全国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公益项目”,为推动我国妇儿心理健康事业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闫俊娟教授主持,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刘靖教授致开幕辞。会议强调抽动障碍在儿童神经发育性疾病谱系中的重要地位,其诊疗需构建“遗传筛查-临床诊疗-社会支持”的跨学科整合管理体系,建立从儿童期到成人期的全生命周期慢病管理理念。
专题讲座:融汇中西,多维干预探索TD诊疗新路径
专题报告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崔永华教授带来了《抽动障碍的终身管理生态:从基因易感性到社会支持系统的跨学科整合》的专题讲座,强调TD需依托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通过遗传筛查、行为干预及家庭-学校-医院联动,实现疾病的精准化管理。
崔永华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孙锦华教授就《2024年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展开精彩演讲,涵盖神经影像学标志物和非药物疗法的最新进展等方面,为T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了新方向。
孙锦华教授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何凡教授带来了题为《抽动障碍的中医治疗进展》的专题讲座,系统阐述了中医在TD治疗中的独特价值,并重点介绍了芍麻止痉颗粒的III期临床试验数据。该研究显示,治疗8周后,芍麻止痉颗粒组与硫必利组疗效相当,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安慰剂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接近,远低于硫必利组,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循证依据。此外,何教授还提到《中西医联合治疗儿童抽动障碍专家共识》中“宜中则中、宜西则西、中西医联合”的理念,强调中西医结合可优势互补,提高疗效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
何凡教授
病例研讨:从误诊到共病,典型临床病例洞见诊疗挑战与突破
本次论坛共设置八场病例汇报与专家点评环节,覆盖多种TD亚型与共病情况,凸显了TD临床诊疗的复杂性与面临的挑战。来自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的金媛医生汇报了一例TD共病强迫症(OCD)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历程。该例患儿耶鲁抽动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高达69分(重度),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23分(中度),曾接受多种汤药方剂治疗,症状反复。治疗团队在习惯逆转训练的基础上,加用芍麻止痉颗粒(5g/次,3次/日)。治疗2周后抽动症状明显减少,YGTSS评分降至38分;治疗4周后强迫行为有所减轻,情绪趋于稳定。该病例显示,芍麻止痉颗粒在抽动共病OCD的综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与症状控制效果。
金媛医生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叶高波医生分享了一例TD共病情绪问题患儿的长期管理。该例患儿以双腿疼痛伴全身抽动为主要表现,YGTSS评分为中度,症状自评量表SCL-90显示焦虑、恐怖为中度。治疗方案包括芍麻止痉颗粒、阿立哌唑、舍曲林等,并配合心理行为干预训练和物理治疗。治疗8周后患儿症状显著缓解,但因自行停药导致复发;恢复用药后,症状再次得到控制。该病例突出芍麻止痉颗粒在抽动共病情绪障碍患儿中长期管理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也提示多学科联合干预在复杂病例治疗的重要性。叶医生还强调,中西医结合、身心同治是优化儿童TD管理的核心路径。
叶高波医生
河北省儿童医院张明静医生从一例症状反复的TD患儿入手,回顾了难治性TD的特点。治疗团队为患儿调整了治疗方案,除继续硫必利治疗外,将中医治疗换为芍麻止痉颗粒,加用二线药物托吡酯,并配合免疫调节与饮食干预。1个月后患儿抽动症状显著减轻,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半年后随访,患儿症状基本消失,西药逐步减停,仅以芍麻止痉颗粒维持。该病例显示芍麻止痉颗粒在难治性抽动障碍综合治疗中的良好效果,同时也提醒我们早期识别和及时调整治疗在TD管理中仍需加强,避免病情迁延和反复。
张明静医生
除上述病例外,襄阳市中心医院陈明医生、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姜秀芳医生、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赵力立医生、平顶山市中医医院任大鹏医生、赣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廖文娟医生也分别从不同角度分享了TD的诊疗经验。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的罗学荣教授等专家就以上病例展开精彩点评和指导,进一步丰富了会议的临床实践内容。
公益启航:全国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科普教育项目启动,守护儿童成长
论坛闭幕式上,崔永华教授与刘靖教授共同启动“全国妇女儿童心理健康科普教育公益项目”,并为首批“心灵健康守护大使”授牌。该项目将通过科普讲座、基层医生培训、公众教育、家校联动等形式,提升社会对心理健康的科学认知,推动全国妇儿心理健康服务标准化、同质化发展。
崔永华教授在总结中表示,抽动障碍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全社会多方协同努力。本次论坛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更通过公益项目的启动,将包括芍麻止痉颗粒在内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成果转化为普惠行动。临床实践表明,该药在改善抽动症状、提升治疗依从性及长期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构建中国妇儿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了有效工具和循证支持。
参考文献:
1. 陈文雄, 欢 刘. 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断与评估.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5;40(4):298-302.
2. 刘智胜. 重视儿童抽动障碍规范化诊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25;40(4):293-7.
更新时间:2025-09-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