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纪行之一:柏木铺记

古道纪行之一:

柏木铺记

吴家良

绣岭连云牌坊

《绣岭连云》牌坊题记

茶马古道驿站

柏木铺村口大榕树

村口大榕树

古道遗址

古道遗址

古道遗址

拾级而上台阶

柏木村牌坊

我行至大理漾濞,跨过云龙桥,淌过黑潓江(漾濞江),苍山西麓的柏木铺如一轴缓缓展开的千年画卷,将南方丝绸之路的驼铃、徐霞客的孤影、滇缅公路的烽烟,悉数藏入青石板与古榕的褶皱里。

南方丝绸路上的马蹄声声

柏木铺,古称“白木铺”,曾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古驿站。柏木铺村口的“绣岭连云”石坊,如一道跨越时空之门,门内是徐霞客笔下的“数家夹道,大坊跨之”的旧景。

柏木铺村中的石板路上,马蹄印深深浅浅,恍若听得见商队叮咚的铃响。昔日的马帮驮着蜀锦与筇竹杖、茶叶与盐巴,从川滇入缅甸、抵印度乃至西亚、欧洲,将东方的繁华与西方的神秘编织成一条文明的纽带,叫做南方丝绸之路。柏木铺村中拴马桩犹在,藤蔓缠绕间,仿佛仍有马锅头卸货时的吆喝声仍然在秀岭回荡,这是生命意志力的坚忍不拔和顽强拼搏。

柏木铺这条古道在漾江濞水的山水间蜿蜒,或许大汉张骞西域见到的筇竹杖,曾经在柏木铺马背上驮过。于是汉武帝开通了博南古道,柏木铺便是“度博南,越兰津”的必经之地。绣岭连云,漾水不止。明人尹艺诗中“点苍千岭雪,漾濞一江风”,正是古道行者眼中的山河壮阔的优美画卷。

霞客行踪的背影孤单背影

万里遐征,背影孤单。1639年的那个春天,徐霞客踏过云龙桥,渡过黑潓(漾濞)江,于柏木铺稍驻。他在游记中寥寥数笔,却让这座小村与历史长河中的行者共呼吸,相互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柏木辅村东石月亮河喧喧,村西飞凤山如屏,徐霞客曾在此仰望苍山雪峰,慨叹“石门崖劈云削翠,高骈逼凑,真奇观也”。

柏木铺村口两株古榕叶子长了又落,落了又长,春夏秋冬几度,日出月落几回,如今枝柯如伞,徐霞客的雕塑静立树下,与马帮铜像对望。当年他“循南坡而西向上”,攀秀岭坡至大觉寺,寺悬山腰,放雪楼远眺苍洱,云光雪影尽入诗行。当时游圣万里遐征壮游是多么的形单影只,只留下孤孤单单的背影。难怪清人吴自肃登楼赋诗:“柏木高悬一孤寺,登楼遥望客踌躇”,道尽古道险峻与旅人孤怀。

烽火滇缅铁血的生命动脉

南方丝绸之路千年以后,古道化身滇缅公路。1938年,这条“抗战输血管”沿博南古道旧迹疾驰而过,柏木铺成为“三蹬车路”险段的一环。柏木铺村民以血肉之躯凿山开道,马帮铃与卡车轰鸣声交织在一起,那是一曲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日战争之歌。每当我徒步走在滇缅公路遗址,仍可见六尺桥、四尺桥的斑驳石墩,以及“绣岭连云”坊旁蜿蜒的“S”形盘山道,如一条勒进山脊的疤痕,铭刻着民族存亡的坚强与壮烈。

徐霞客若重游,或会惊异于古道的“重生”——滇缅公路不仅延续了商贸使命,更在抗战烽火中成为救国的动脉。柏木铺村中“乡村记忆馆”陈列着马灯、驮鞍与筑路铁镐,新旧交织的器物,诉说着从山间驼铃到车轮滚滚的文明嬗变。

古驿涅槃重生后的绿美乡村

2021年“5.21漾濞6.4级地震”后,柏木铺涅槃重生。沪滇协作资金注入柏木铺,古村修旧如旧,青石板街巷蜿蜒,土墙藤蔓攀援,新修的栈道与亭台隐于古榕荫下。

2019年4月28日,我曾经在两株大榕树下与两位老人笑谈“山绿水清,日子甜蜜。文旅融合,古驿巨变。”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的绿美乡村。昔日的马店、客栈化身为民宿,柏木铺糕饼店的月饼仍遵循古法,中秋时节你去买肯定是一饼难求。

柏木铺村人依托博南古道(南方丝绸之路)、徐霞客游线、滇缅公路遗迹,发展文旅融合产业。大漾云高速公路穿境,大瑞铁路近在咫尺,古驿站村不再僻远。游客至此,可采山果、宿老屋、听赶马调,亦可在徐霞客雕塑前遥想当年,于滇缅公路徒步中感悟历史的仓桑巨变。

山河不改,古道长青。柏木铺的时光,是叠印的。南方丝绸之路的芦花、徐霞客的孤灯、滇缅公路的尘烟,与今日的绿美乡村交融成为一曲多元的史诗。古榕依旧苍翠,石月亮河喧喧如旧,唯有云霞下的新桥与高铁,将这座千年驿站的记忆,轻轻推向更远的未来。

作者简介:吴家良,云南大学哲学学士,大理州破格中职新闻编辑,大理历史文化践行者,大理州徐霞客研究会顾问。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柏木   古道   苍山   牌坊   云龙   马帮   纪行   村口   丝绸之路   遗址   公路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