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的文旅项目,似乎在集体上演“昙花一现”的戏码。
前阵子去洛阳出差,当地朋友说要带我去“网红新地标”龙凤山古镇。出发前刷到短视频,200米星河天街配着千盏灯笼,水上灯光秀里“鲤鱼跃龙门”的光影在夜色里翻腾,评论区全是“仙侠世界照进现实”的美好场景。
可到了现场才发现,所谓的“爆款灯光秀”其实就是三五个固定画面,循环播放的像老式录像厅;还有穿汉服拍照的姑娘们挤在同一个网红打卡点,转身就是卖义乌小商品的摊位;朋友说:“以前要考抢位置才能看的”的实景剧《夏·禹》,现在演到一半,观众已经少了三成。
“去年还宣传说年接待431万人次,今年就这样了,停车场里的车比游客还多。”朋友指着空荡荡的石板路,“这才刚满三年,就凉成这样了。”
龙凤山的冷清不是孤例。
上个月在成都,我特意去了趟号称“清明上河图现实版”的龙潭水乡。现场的青石板路倒是很锃亮,但是沿街商铺十家有八家挂着"转让"二字,剩下两家卖着全国古镇都能见到的烤肠和冰粉。据一位守店的大姐说,2013年刚开业那会,这里挤得人都挪不动脚,现在“除了附近的村民来散步,白天连鸟都少见”。
这个投资20亿的项目,撑了还不到十年。
更唏嘘的是山东济南的宋风古城。
40亿砸下去,刚建起几座仿宋城楼,却因触碰生态保护红线而烂尾了在原地。去年冬天路过时,项目地的荒草已经长到半人高,寒风里的斗拱飞檐,看着像个没完工的巨型模型。
这两年跑过十几个省市,见过太多文旅项目的“生命周期”:开业时靠灯光秀、网红打卡点引爆流量,半年到一年达到巅峰,然后再经过两三年时间慢慢变得冷清,最后要么空置成“鬼城”,要么拆了重建,算下来,能撑过五年的,寥寥无几。
为什么这些项目火得快、凉得也快呢?
最显眼的问题,是很多项目只是把“文化”做成了贴标签。
洛阳龙凤山古镇号称“复刻宋代风情”,可走完整条街,除了仿宋建筑的外壳,没见到一处展示洛阳宋代历史的文化,倒是奶茶店的招牌比碑文还醒目;贵州遵义古城花15亿建了苗疆风格的仿古建筑群,可里面既没有苗族银饰的非遗工坊,也没有《仰阿莎》传说的沉浸式演绎,很多游客只是拍张照就走了,人均停留时间不足1小时。
还有陕西黄土高原民俗文化村,开业当天12万人涌入,可大家发现所谓的“民俗”,不过是穿着陕北服饰的演员在门口扭秧歌,卖的还是全国景区都有的烤串。一位村民说得直白:“3.5亿砸进去,就建了个穿马甲的夜市。”
更要命的是,很多项目从出生就带着“拍脑袋”的基因。
广西贺州富川县的“水秀+灯会”项目,2230万财政拨款(还是贫困县的钱),从立项到完工只用了3个月。县委书记一句“要搞就搞大的”豪气口号,连市场调研都没做,结果运营半年就停摆,现在灯组也拆了,还有一大批水秀设备在水里泡得生锈。
济南宋风古城更荒唐,没搞清楚项目地块在生态保护红线内,就敢开工建古城,40亿砸进去,最后也只能烂尾。
这样的项目,哪是在做文旅?分明是在赌运气。
更离谱的是,运营的“摆烂”,更加速了项目的死亡。
敦化市综合性旅游项目,耗资15亿元打造“冰雪世界+仿古街区”组合,因运营方忽视后续维护和体验优化,开业半年即闭园。游客反馈其内容割裂、设施老旧,形成“半年活、半年死”的循环,被业内视为资源浪费的教训。
还有江苏昆山的东南东创意乐园,打着“十二生肖文化”的旗号,实际就是把生肖图案印在T恤上卖,所谓的“DIY体验”,也不过是让游客在陶瓷上随便画两笔。对比常州恐龙园靠IP故事持续更新游乐项目,这里连基本的“内容迭代”都做不到,开业后逐渐冷清一点也不意外。
其实游客也不傻。
前几年大家追网红打卡,是觉得新鲜;可现在见多了“仿古建筑+小吃街+灯光秀”的套路,谁还愿意为这种“假文化”现象买单,当代年轻人宁愿去村里喝杯“村咖”,跟店主聊聊天,也不想在千篇一律的古镇里挤着拍同款照片。
就像安吉县的“村咖”产业,没花大价钱搞宣传,就靠懂运营的团队慢慢做,年接待游客就615万人次,反而做成了1.21亿的富民产业。
这说明文旅的核心从不是“建得有多气派”,也不是口号喊得多么震天响,而是简单的一句——能不能让游客再来。
潮水退去后才明白,文旅项目的“五年生死线”,从来不是时间设下的坎,而是被“重建设轻运营”与“重流量轻文化”的短视思维给造出来的。
那些能活得久的项目,比如乌镇靠戏剧节让古镇有了新灵魂,濮院用时装周让老镇焕发活力,都是把“在地文化”做深了,把“游客体验”做细了的典型案例。
(濮院用时装周)
毕竟,游客要的不是一个拍照背景板,而是能真正打动人心的“真东西”,少一些“拍脑袋”的决策,多一点对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少一些“赚快钱”的心思,多一点长期运营的耐心,或许,文旅项目才能跨过那道“五年生死线”。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