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同学又翻车了,网友为何劝他“做个人吧”?

文丨将爷

开局一幅图:

上面这段言论,让互联网博主“何同学”翻车了,网友批评他“太傲慢”“尖酸刻薄”。今天,各大媒体也都在报道这事。

这事给我的触动还蛮大,推人及己,想再和大家再说说“我为什么如此悲悯”。

在这公号上,关于情感表达,我用最多的词,就是悲悯,有几十篇文章,标题都有这词。

以前,写到一些生命被踩踏生命的现象,我还会说自己在掉眼泪。对此,有人曾说“矫情”。其实,那是我真实状态。后来,我也克制了,不说了。

但,悲悯一直都是我的精神底色。活到这把年纪,依然还是心太软,看到世间不平事,看到民生疾痛,眼睛就是不争气。

对何同学翻车这事,我已经没有半点愤怒了。但,又觉得挺悲哀的,为这个时代丢掉了悲悯。

还先说几句何同学吧。

几年前,何同学的视频“5G到底有多快”火了,后来,他采访苹果CEO蒂姆·库克上了热搜,成了这个领域头部大V了。

这种垂直领域头部博主吸金量是很大,要比我昨天说的那个“又被举报了的唐尚珺”高上百倍千位。

说何同学现在已经成为财富精英阶层,是并不为过的。

在我心中,科技是和文明连体的,文明是和悲悯同生的。对这个科技类博主的”尖酸刻薄“,我最大的遗憾,是因为他代表这类人的文化自觉。

他们财富在向上升长,人性人格在向下降落。

相对于何同学上次因为抄袭翻车道歉,这次何同学对网约车司机态度翻车,无疑是当前精英阶层对待普通民众缺乏深度悲悯的一面镜子。

何同学这次是在做一个引导公共人性趋恶的公共导向。

本来,“打网约车该不该给好评”纯属个人行为,也是很具体的。

比如,网约车内环境干不干净、有没有烟味,司机行车路线是否经济节约、服务态度好不好等等,都可以拿来作为给不给好评的前提条件。

问题是,何同学是统而筹之,不分细节,针对了网约车司这样庞大的群体。

他公开主张“直接拒绝”,并称这是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这样的公共表达,缺乏起码的公共悲悯和人性关怀。

很多人在把网约车司机这个庞大人群称为“社会底层”,我个人认为未必恰当。毕竟,有些开网约车的人,是兼职,自身经济条件没那么不堪。

但是,看问题,得看整体基本面,得抓主要矛盾。

在当前就业艰难环境下,有两个职业已经成为人们讨生活的普遍选择,一是外卖小哥,二是网约车司机。

事实上,大量城市白领,包括一些大厂被辞员工,都不得不挤入网约车司机这个群体。

这个行业是极卷的。很多网约车司机一天工作十大几个小时,顾客的好评对他们来说极其重要,因为他们收入构成,受制于平台的赏罚。

世易时移。把今天的“网约车司机”说成是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真不算太过夸张。

这个行业,是在挣血汗钱,也是在拿命换钱。他们值得尊重和悲悯。

何同学把给网约车司机好评条件设置为“除非服务真的很好”,给人一种“地主对待长工”的居高临下感。

特别是,他主张以“直接拒绝”来作为克服“讨好型人格”的锻炼方式,这就是通过踩踏他人的尊严,来成全自己的傲娇,显然是失德了。

这,才是何同学翻车挨骂的根本原因。

很多网友认为,何同学把自己向网友讨要“一键三连”视为正当需求,却把司机向他索要好评当作自己锻炼工具,这是典型的不平等,是刻在骨子里的“特权意识”。

还有很多网友拿何同学和库克对谈时的状态进行对比。

对待库克,何同学极其卑微、拘谨、拘谨,而对对待网约车司机,则极为傲慢、踩踏、俯视。如此差异,折射人性变异。

不要低估民意的智慧和理性,大家批评何同学,其实是在提醒我们每个人,不要有点钱了,有点地位了,就忘记“做个人吧”这句灵魂警示。

回到开头,说说我为什么认为,今天没有什么比悲悯是更需要的情感道德。

大约五年前,我在这个公号写过一篇文章,叫《这个社会的悲悯正在大面积死亡》(可点蓝色字体阅读),讲的是大家可能已经忘掉缪可馨小朋友的坠亡事件。

但,我忘不了,特别是其中有个细节——对着把缪可馨变相逼死的袁老师,家长群里的38位家长,集体地袁老师行为点赞。他们用竖起谄媚的大拇指,宣告自己是一群丧尸型人格。

其实,这些年,我写作有时确实有愤怒情绪,有些文章攻击性强实很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着那些失去良知悲悯的恶权。

原谅我简单重复点代表性事件。

老铁可能知道,我当年批评最猛最狠的是武汉市中心医院原书记蔡莉。我对蔡书记恶感生成的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当时这家医院有多名奋战在一线的医务人员都失去生命了,而蔡书记五十多天未进病房的蔡书记,后来做的第一件事,是给自己安装舒适的床,以及淋浴设备。

你不洗那热水澡,真会死吗?

往事已矣,我也因批蔡大人遭过难,不说也罢了。

还有一个女人,也被我骂得极凶,后来线下还发生过撕扯,她就是山东平度那个王丽书记。

当时,这个小权力为控制民众,竟然如此预谋极恶手段,恐吓上访者:

他们家可还有两个小孙子,肚子里的还有一个,嗷,你把这个话转达给他。


你放心,我豁上了,我有一百种方法去刑事他儿子。

连对腹中孩子都不放过,这是怎样的人性灾难?

一年后,北京同样出现“他的软肋其实是他儿子”这样的权力歹念。

当时让我心如刀绞,以至于批评言论用词太过生猛,总在犯忌。

这两年,我渐渐不再写有关悲悯的文字了,上一次聚焦这个词,就是这篇《今晚莫言为何突然发表“什么是真正的悲悯?”:我们到底应如何自渡和渡人》(可点蓝色字体阅读)

那时,我也开始明白,仅仅停留在道德表面和人性层面的呼唤,似乎无法阻挡这个社会失去悲悯的进程。

显然,相较于莫言的笔力和思想,我这样平凡的写手表达太过苍白,所以,我才通过那篇文章,传播莫言关于“悲悯”这样的深刻呼喊:

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是真正的悲剧,才可能具有‘拷问灵魂’的深度和力度,才是真正的大悲悯。

这是智者对时代的悲悯。

联系我们这个社会的人性弱点和病态人格,我认为,有点钱了,有点权力,为何就忘了自己是个人了,仍是最值得拷问我们灵魂的命题。

不经意间,文章又写长了,得迅速收尾了。回到何同学翻车这事上,这个人的“傲慢狂大”和“尖酸刻薄”,其实还是了文化的毒。

怎么治呢?科技博主可能读书是少了点,我多少算是个读书博主,今天就送何同学一首鲁迅先生的这首冷门诗吧:

赠邬其山

鲁迅

廿年居上海,每日见中华。

有病不求药,无聊才读书。

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

忽而又下野,南无阿弥陀。

我还是希望何同学自己去悟一下,大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初的大环境下,为什么要写出这样的诗行。

其中那句“一阔脸就变,所砍头渐多”,就是在揭露出军阀得势后手段之凶残,视百姓为草芥。

而对反对他们的人,更是极尽迫害,屠刀之下冤魂无数。

南无阿弥陀佛!

何同学,你是不是也成了“人一阔,脸就变”的那种失去悲悯的变色龙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库克   可点   同学   尖酸刻薄   翻车   人格   书记   好评   人性   司机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