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抖音一自媒体博主发布了一条视频。视频里记录了一个香港74岁大爷重走长征路的故事,这位大爷个子不高,身体瘦弱,但在过去的半年时间里,他从江西于都出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的道路,徒步了6000多公里,如今也即将抵达吴起镇。这位大爷名叫郑镇炎,来自中国香港,退休前是一位媒体人,当博主询问他重走长征路的原因时,他却说和自己看过的一本书有关。到底是什么书呢?这其中还藏着什么样的故事呢?本期最人物纪就带大家走进郑镇炎的爱国情。
1951年2月,郑镇炎出生在中国香港的一个普通家庭里,他的父母都是广东人,战争时从广州辗转来到香港定居。
到香港打拼的父母起初做一点小生意,后来,通过夫妻的努力,一家人也在香港扎根下来。父母给儿子提供了不错的成长环境,也是在这种条件下,郑镇炎学习成绩优异,在18岁那年时,他考上了香港大学新闻系。
读大学时,郑镇炎喜欢运动,经常参加户外活动,除此之外,他也喜欢看书,在香港大学图书馆里,郑镇炎看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书籍。
1972夏天,当时正读大三的郑镇炎看了一本由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写的书《Red Star Over China》,翻译过来就是《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和毛主席
这本书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看了这本书后,郑镇炎对中国工农红军有了更多的认识,他也因此崇拜起了工农红军的领袖毛泽东。在郑镇炎看来,正是因为有了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中国共产党才可以建立新中国。
那时候,作为毛主席的崇拜者,郑镇炎阅读了大量和毛主席有关的书籍。其中毛主席领导的红军长征更是让郑镇炎记忆深刻。他是一个非常喜欢徒步的人,在他看来,徒步25000里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而中国工农红军却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完成了这一壮举,于是上大学的时候,郑镇炎就有了重走长征路的想法,可那个时候的他还没有机会和时间来到内地实现这一壮举。
1973年夏天,郑镇炎大学毕业,之后他进入了香港某报纸工作,成为了一名媒体人,工作的几年时间里,郑镇炎撰写了大量的稿件,也在香港新闻媒体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之后,他又重新回到校园深造,到法国某高校留学
留学期间,郑镇炎曾三次在法国完成了100公里的长跑,那个时候,郑镇炎几乎每天都要跑步,在假期时,他也会经常报名参加马拉松比赛,至今,郑镇炎也已经参加了30多次的马拉松比赛。
留学归来后,郑镇炎进入香港大学任教。
1996年暑假期间,郑镇炎还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到美国东部徒步,行驶了1000多公里。
2005年,在香港大学任教的郑镇炎读了一本名为《两个人的长征》的书籍,这本书记录了两个英国人重走长征路的故事,看到他们的故事后,郑镇炎就觉得两个老外都可以重走长征路,为啥自己不可以,所以他更加确信自己要重走长征路,但因为没有时间,这件事又被拖了下来。
2016年65岁的郑镇炎正式退休了,退休后的他也有了充足的时间。但在大家看来,65岁好像只适合含饴弄孙,但郑镇炎却并没有选择休息,而是全身心地将自己的心思花费在了户外活动中去。
2017年,66岁的郑镇炎登上了非洲第一高峰,海拔5895米的乞力马扎罗峰。当时与他同行的朋友们都被他的精神所折服,而就在一年后,67岁的郑镇炎又两次参加了在哈萨克斯坦和尼泊尔的越野马拉松比赛,并且两次都顺利完赛。
郑镇炎爬山
疫情期间,郑镇炎虽然无法出国参加赛事和户外活动,但他坚持每天跑步10公里,每天都在锻炼身体。
2022年,郑镇炎一人来到了欧洲,他从瑞士出发,徒步71天,行程1500公里,穿越了欧洲5国四条山脉。
2023年6月3日,郑镇炎来到了成都,他从成都出发,沿G318国道,历时80天时间,徒步2160公里抵达西藏拉萨。由此一来,72岁的郑镇炎也征服了川藏线,但这一路并不轻松,因为途中需要经过多座海拔超过4000米的山峰,期间,郑镇炎饱受高原反应的困扰,他也为此消耗了大量的氧气瓶,但他从未放弃,最终成功抵达拉萨。
2024年1月,73岁的郑镇炎再次俩到了成都,这一次他来到了成都淮州机场的飞鹰航校,他报名成为了该校建立以来年龄最大的学员。
为了学好开飞机,郑镇炎先后5次来到成都淮州机场,每次会待上10天至半个月在航校里。最终,郑镇炎在经过了30个小时的理论学习和36个小时的驾驶训练后,成功拿到了飞行驾照。他也如愿驾驶着飞机,越过了五凤溪、洛带古镇等地,俯视过辽阔的成都平原,也遥望过巍峨的川西群山。
郑镇炎开飞机
“他已经能相当熟练地驾驶飞机,这位大爷太酷了!”飞行教练不禁感叹道!
而就在学会开飞机以后,郑镇炎也将重走长征路提上了日程。那些天他每天都在锻炼身体,还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翻看了整个长征路线的地图。
在出发之前,郑镇炎严格规划了自己每天行驶的距离何时到何地,该住到哪里,又该带多少行李,带多少钱。他计划每天行走8到10个小时每天行驶25公里,只在白天的时候徒步,到了晚上必须找到宾馆休息,毕竟年龄大了,郑镇炎没有带帐篷和户外用品。
郑镇炎徒步路线
2024年10月17日,郑镇炎来到了江西于都,这天正好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他也决定在这天从于都出发。
出发的时候,郑镇炎的行李很简单,一身冲锋衣傍身,背着一个很轻的背包,背包里也只有充电宝和水、食物等,背包后还插着一根红色旗子,旗子上写着:香港大爷,重走长征路。除此之外,他的手里还拄着一根木棍,像是在路上随意捡到的一根,倒不是他行动不便,只是拄棍的话徒步起来会更省力,尤其是上坡的时候。
因为是重走当年工农红军走过的长征路,所以郑镇炎行走到贵州遵义的时候,还特意买了一顶红军的帽子,所以他在徒步时,也会戴着这顶帽子,让别人一看就会肃然起敬。
这一路上,郑镇炎每天都会写日记,通过日记记录他这一路所遇到的人和事,郑镇炎从小在香港长大,即便来过大陆很多次,但对于大陆的风土人情了解不多,但这一次重走长征路让他感觉到了大陆人民的热情好客,也感受到了少数民族的淳朴善良。
2024年10月24日下午,当郑镇炎徒步到祁禄山镇时,镇子里找不到宾馆,经过村民的介绍,再往前行驶2公里有住宿地方。于是郑镇炎继续向前行驶,到了住宿地时,当老板得知郑镇炎来自中国香港,正在重走长征路时,老板不仅将房租由328元一晚减为120元,还指示餐厅晚饭给他打7折。
这些暖心的举动让他很感动,所以他也在自己的笔记中记录了下来。
2025年9月9日,郑镇炎来到了一个藏家村落后,当他徒步在村中的道路时一个中年藏族妇女主动和他打招呼,并邀请他到屋子里喝茶。在屋子里,郑镇炎还见到了家中的男主人,夫妻俩热情地招待了他,在他离开时,女主人还给他装了一袋水果,这让他非常感动。
2025年国庆假期期间,郑镇炎已经进入了甘肃地界,此时在路上徒步的他遇到了很多游客,游客们见到他后,纷纷和他打招呼,有人邀请他上车,载他一段路,有人主动将食物分给他,还有人停下来陪他一起走。
而也是在这期间,郑镇炎遇到了一个名为“翟树杰故事汇”的博主,这个博主当时正在开车重走长征路,因为他本身是一名退休记者,所以他采访了郑镇炎。面对采访,郑镇炎表示:“重走长征路,是想体会和学习红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的精神。”
2025年10月4日,郑镇炎来到了宁夏固原境内,当他得知固原二中30年来坚持组织学生徒步百里,祭扫任山河烈士陵园时,他被固原师生感动了。郑镇炎和同学分享了这件事,二人各拿出5000元捐给了固原二中,以此来帮助该校的困难学生,郑镇炎此举也是将长征路上收获的温暖,化作滋养未来的涓滴善意。
2025年10月17日一大早,郑镇炎从甘肃洪德镇出发前往耿湾乡,两地相距26公里,按计划,到了晚上的时候,郑镇炎就将抵达耿湾乡。当天出发的时候,还有两位粉丝陪同郑镇炎一同出发。可出发后,外面一直在下雨,并且雨势渐大,丝毫没有停下的意思。
当三人中午吃过饭,再往前行驶2公里时,遇到了一处塌方,塌方导致粉丝的车子无法前行郑镇炎只好停下来等待塌方清理。而很快,当地政府派出了铲车,不一会儿便让道路重新通车。这个时候,郑镇炎也不禁在自己的日记中感慨道:中国政府的高效率,平心而论,不单是高铁,其他可举的例子比比皆是。
大爷和交警合影
截止2025年10月18日晚,74岁的香港老人郑镇炎已经离开了甘肃耿湾乡,距离终点吴起镇还有不到100公里,从去年开始重走长征路到如今,这一年的时间里,除去中间因为处理事情而休息的4个月外,郑镇炎总计徒步超过了6000公里,独自行走了200多天,不出几天,我们就将看到这位老人到达吴起镇的消息。
这几天,郑镇炎在网上彻底火了,他接受了很多媒体的采访。当被问道即将抵达吴起镇完成目标后的感受时,郑镇炎回答道:“完成这项毕生最困难的挑战,此生无憾。”
更新时间:2025-10-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