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王殿
回龙古寺原名回龙观,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龙门镇国家AA级小桥村景区内。距离市中心12公里,依山傍水、果木葱茏,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回龙古寺周边有市级重点保护文物清同治年间的张家“五世同堂”牌坊和回龙老井、泉水湾、“牛王祀田碑”、龙门“牛王会”等历史文化资源和“农家乐”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集生态、休闲、观光、餐饮为一体的绵阳近郊休闲旅游圣地。
一尘不染菩提地 万善同归般若门
观音殿
回龙古寺始建于明代,据清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直隶绵州牧文启篡辑、董贻欲厘订的《四川绵州志》记载:“回龙观治西三十里,云南临安府巡抚胡汝翼创修”。当时时代动乱,绵阳龙门盗贼多,当地官府无力破案。
为了确保百姓平安,明代皇帝多次派人来此围剿,均无所获。后派云南临安府巡抚胡汝翼来此破案,在此盘桓两三个月始终无法破案。胡汝翼便就地起香立誓破案后,便在此兴修庙宇。此后不足二十天将匪患平息,并将土匪全部捉拿归案。
胡汝翼将建庙之事上报朝廷后,就此起庙。因此处地形像九龙回首,故名回龙观。清咸丰、同治年间,因“教匪”作乱,李永和、兰大顺起兵反清,兵困绵州四个多月,附近乡镇亦未能幸免其难。战乱连年,民不聊生、观中香火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清光绪之初,当地黑恶势力又图谋观中利益,常派爪牙散布道观流言,滋事生非,矛盾日增,进而创制出“绣花鞋”事件。逼使观中道众无法立足,为避其祸,都先继碟观而去。
几年后,实有数位僧人过此,见道观无人管理,便留观中改观为寺,大力宣扬佛法,积极各方募化,将寺庙逐一修复。到明末清初,还有数十位僧人在庙内修行。抗日战争期间,红军路过并借住回龙古寺七日,那时回龙古寺还有二十多位僧人。回龙古寺内原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玉皇殿、文殊殿、地藏殿、天王殿等六重殿堂。内塑诸佛神像,殿堂两侧建有天井式四合院,住房60余间,都是小清瓦、砖木结构。山门内两侧有钟、鼓二楼,山门外右侧还建有戏楼一座,寺院后山建有一座十三层的宝塔。整个寺院错落有致,占地约十六亩。
庙产田地较多,东至龙西埝;西至双巴埝;南到清义邓家沟田地界;北到魏家老房子,共约180余亩。
1960年, 寺僧圣光、果成相继圆寂,庙产田地无条件归入村生产队。
后来寺庙在“大跃进”和“文革”期间遭到了毁坏,片瓦无存,停止了一切宗教活动。
改革开放后,落实了党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得到保护。2001年,由山西省五台山宗樑法师来此重修回龙古寺。
宗樑法师成立回龙古寺管理委员会,募集建寺资金,着手为寺院未来发展构想蓝图,并将寺名改为回龙古寺。同年闰四月十六,宗梁法师亲自主持寺院重建奠基仪式。
2007年二月初八日,回龙古寺被政府授牌开放,并已建成大雄宝殿、文殊殿、天王殿、五观堂、伙房、生活用房五十多间,还修建了居士住宿楼、僧人住宿楼等,可惜在2008年“5.12”大地震中被毁。
莲花圣洁尘不染 英勇救灾献爱心
更新时间:2025-05-1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