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岁中国工程师背叛马斯克,套现5000万,偷走核心代码投奔死对头

自古英雄出壮年。

敢和马斯克对着干的人估计没有几个吧。

29岁华人天才工程师李雪晨,用一年时间完成了从xAI核心骨干到“商业间谍”的身份反转。

这场精心策划的背叛不仅让马斯克怒不可遏,更在全球科技圈掀起轩然大波,成为AI行业商业伦理与机密安全的争议焦点。

从学霸到硅谷新贵

李雪晨在父母的严格培养下,学习成了他生活的核心,这份专注与天赋让他一路披荆斩棘。

17岁考入北京四中后,李雪晨的物理天赋愈发凸显,19岁便拿下全国高中物理竞赛二等奖,为学术之路奠定了坚实基础。

21岁时,李雪晨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深造,用四年时间同时攻读数学、计算机、统计学三个专业,最终顺利拿下三个学位。

即便身处全球数学天才的聚集地,他依旧是其中最耀眼的存在。

22岁那年,李雪晨进入多伦多向量研究所实习,凭借出色表现加入谷歌TensorFlow团队,首次触及AI技术核心,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际应用的差距。

第二年,他再次获得谷歌实习机会,专注于AI技术的产品落地,这份经历让他对技术转化的成就感更加痴迷。

25岁李雪晨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博士学位,师从机器学习领域泰斗、诺贝尔奖得主Geoffrey Hinton,主攻当时尚未热门的人工智能安全方向。

读博期间,李雪晨因严谨的学术态度斩获ICML最杰出审稿人奖,彰显了对技术细节的极致追求。26岁,李雪晨在微软总部实习期间,成功将差分隐私技术应用于Outlook邮箱,为用户数据筑起“隐形保护罩”,也让他在科技职场声名鹊起。


2023年,马斯克宣布成立xAI公司,立志打造前沿AI模型,急需顶尖人才加盟。

李雪晨亮眼的履历很快进入马斯克的视野,为了招揽他,马斯克开出诱人条件,不仅提供公司股票,还允许他直接进入Grok核心研发团队。

2024年2月,刚博士毕业的李雪晨毫不犹豫地加入xAI,成为公司最早的20名核心工程师之一,手握Grok模型的最高权限,全程参与训练数据处理和算法优化,接触产品所有技术细节。

精密布局的背叛

28岁时,李雪晨的职业心态悄然转变。

xAI后续调查发现,他年初便开始秘密联系OpenAI,对方开出的优厚条件,更高的薪资、更多的股票以及核心项目主导权,让他动了跳槽的心思。

但精密布局并未选择直接离职,而是精心策划了一套“三步走”计划,试图在离开xAI时利益最大化。

他先是套现股票,2024年6月,李雪晨首次出售xAI股票,获利470万美元,7月李雪晨净卖掉剩余股票,又拿到220万美元,两次套现累计近700万美元。

xAI虽察觉他可能萌生去意并尝试挽留,但最终还是按流程完成兑付,误以为这只是正常的离职套现,并未察觉背后的阴谋。


接着是窃取核心代码,7月25日,距离提交辞职信仅剩三天,李雪晨启动了关键行动。

他利用手中的最高权限,登录Grok代码库,用多个移动硬盘分批下载核心代码。

为躲避监测,他将机密文件改名为“工作报告”等普通名称,压缩加密后设置隐藏属性,分多次小批量上传至个人云账户。

传输过程中,李雪晨刻意装作正常工作,每传完一批就与同事讨论工作或参加短会,传输完成后,他彻底删除操作记录、系统日志,甚至清理了浏览器缓存,试图掩盖所有痕迹。

最后是伪装离职,在确认操作未被发现后,李雪晨提交了辞职信,并签署书面保证,声明已归还所有公司财产、删除全部机密信息副本。

与领导面谈时,他只以“想换工作环境,OpenAI的发展方向更适合自己”为由解释离职原因,对偷取代码的行为只字未提,而此时OpenAI早已为他预留好职位。

东窗事发

李雪晨自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终究没能逃过xAI的安全监测。

2024年8月11日,xAI安全团队在例行检查时,发现7月25日前后有大量标注为普通文件的数据从Grok代码库流出,追查后发现,来源IP和账户均指向刚离职的李雪晨。

结合他此前的股票套现和突然离职,xAI管理层立刻意识到,这是一起有预谋的商业机密盗窃案。


马斯克得知此事后怒不可遏,当即下令法务部向李雪晨发出警告函,要求他归还所有机密信息。四天后,李雪晨带着律师回到xAI,面对质问,他起初试图抵赖,声称是操作失误导致代码下载。但当xAI拿出详细的后台日志,包括下载时间、文件名修改记录和云账户传输痕迹时,他无法再狡辩,只得承认事实,并上交了部分移动设备和云账户密码。

然而,xAI技术团队检查后发现,这些设备和账户中根本没有Grok的核心代码。

当被要求提供其他存储设备的密码时,李雪晨突然改口称“忘记了”,试图蒙混过关。

这种敷衍的态度彻底激怒了马斯克,他随即在社交平台X上公开曝光此事,指责李雪晨盗取公司核心资产、毫无职业操守。

8月28日,xAI正式将李雪晨告上加州北区联邦法院,指控他违反保密协议、盗取商业机密等四项罪名。

法院很快作出裁决,责令李雪晨交出所有存储Grok代码的设备和账户密码,并删除所有拷贝,案件审理期间,禁止他与OpenAI有任何来往,同时需赔偿数据泄露可能造成的损失。

此外,xAI依据竞业协议,申请了职业禁令,要求未来两年内禁止李雪晨从事生成式AI相关工作。按照美国法律,盗取商业机密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而xAI在起诉书中称,这些被盗技术“能为竞争对手节省数十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多年的工程努力”。

代价初显


曾经的学霸光环、天才工程师标签,如今都被“商业间谍”的阴影笼罩,李雪晨的职业前景岌岌可危。

即便案件尚未最终宣判,他的职业生涯已经遭受重创,职业禁令意味着他短期内无法在深耕多年的AI领域立足,而盗取商业机密的污点,也让他很难再获得行业内任何顶尖企业的信任。


这场闹剧的背后,还牵扯出马斯克与OpenAI的多年恩怨。

2015年,马斯克与阿尔特曼共同成立非营利性的OpenAI,初衷是研发造福人类的AI技术,避免其被过度商业化。

但随着发展,双方在技术路线和商业策略上产生严重分歧,2018年马斯克退出OpenAI董事会。

此后,OpenAI与微软合作,彻底走上商业化道路,而马斯克则自立门户创建xAI,推出Grok与OpenAI的ChatGPT抗衡。

多年来,双方从理念分歧升级为全链条竞争,此次李雪晨事件,无疑让这场恩怨愈演愈烈。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才流动本是常态,但任何职业选择都必须坚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试图通过盗取商业机密走捷径的行为,最终只会付出沉重代价。



曾经的天才工程师,因一时贪念葬送了大好前程。

在AI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唯有坚守规则与伦理,才能让行业摆脱无序内耗,真正走向造福人类的未来。

而李雪晨的遭遇,或许会成为无数科技从业者心中的一道警钟,时刻提醒着人们,职业道路上,底线不可破,捷径走不通。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科技   死对头   中国   核心   工程师   代码   机密   技术   商业   账户   职业   股票   多伦多   天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