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美景与人文诗韵交织,总台这档节目看点好足!”千峰竞秀、古树茂盛、云缠雾绕……作为中国珍贵的世界自然遗产之一,三清山集中了花岗岩峰林地貌的精华,拥有丰富的生态植被和远近不同的气候奇观,曾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赞誉: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样一片充满仙风神韵的峰林,其实是从一片汪洋大海演化而来。
数亿年沧海桑田与风霜洗礼,让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巍然挺立,也塑造了三清山丰富多样的花岗岩地貌类型,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造型石景,比比皆是。这也是为什么有国际专家称三清山为“世界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生物侵蚀、风化剥蚀及崩塌等综合因素影响下,三清山造型石更天然成趣。“巨蟒出山”“猴王观宝”等造型石栩栩如生,共同组成了独属于三清山的“十大绝景”,诠释出中国的山是多么鬼斧神工。

据原三清山申遗专家组成员、地质矿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马振兴介绍,其中的“东方女神”一景还有过一个“司春女神”的曾用名,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时,为更好地向世界传达东方气韵,才改换“芳名”。
在中国现存的花岗岩地貌中,“年轻的”三清山有着极具特色、契合“年龄”的造型石。如“企鹅献桃”中企鹅尖尖的嘴巴、“犀牛石”凸起的小犀牛角等,都是三清山花岗岩地貌还处于幼年晚期到壮年早期阶段的象征。大自然的丹青妙手和时间的奇妙魔力,不仅赋予三清山饱含“中式美学”的绚丽景观,还赐予三清山丰美的水土。行于三清山近9公里长的栈道上,高空绝景尽收眼底。
在玉台上环望三清山,顿觉“四面云山皆入眼”,再用从花岗岩缝隙里流出的山泉水,泡一壶源自山中的特产茶叶,引得节目主持人尹颂不禁称赞:“如画江西,风景独好。江西茶,香天下!”不少看完《踏歌行》首期节目的观众对屏幕中的三清山流连忘返。一方山水孕育一方人文。三清山这片如画山水曾吸引众多古代先贤前往上饶隐居打卡,也滋养着一代代的上饶人,逐渐形成了“三清天下秀”的另一个侧面——人文之韵。古往今来的诗词大家眼中有着不一样的三清山。明代诗人丁玑曾在三清山留下“攀缘飞磴立峰顶,一鉴四海双眸空”;杨万里在《玉山道中》写道:“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陆游则在《玉山县南楼晚望》中写下“安得此溪水,为我变春酿”。这些诗词墨宝丰厚了三清山的文化底蕴,也成为三清山生动的文化注脚。地灵会人杰,踏歌行山水。拥有着灵秀三清山的上饶,也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与“人杰”结缘。公元1181年,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来到江西上饶。感叹于无与伦比的秀丽风景,辛弃疾在这片他尤为热爱的土地上,前后共写下词作465首,“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名篇佳句频出。
800多年前,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和心学翘楚陆九渊兄弟也曾相聚上饶、激辩三日,探讨儒学义理,开启中国思想史上一次著名的学术交锋——“鹅湖之会”。如今,在上饶的鹅湖书院,就是为纪念这次哲学之辩所修建。
踏歌三清山,听节目嘉宾一同吟诵千古名词,感受时间流淌与岁月变迁;在“踏歌 山水诗会”“踏歌 鹅湖之会”“踏歌 三清天下秀”中,沉浸式感受古人踏歌山水的酣畅;跟随节目镜头掠过三清山和美丽上饶,品味自然、历史与烟火人文的奇妙碰撞……“三清山何以天下秀”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