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约:4732 字
阅读时间约:8 分钟
本文章节:
01、武大学生因湿疹抓痒,被师姐控诉“性骚扰”
02、含血喷人的她有NPD,还受到极端女权主义影响
03、他为何不敢反抗?逆商低是“致命”的不足
04、父母要采取真正科学、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
01、武大学生因湿疹抓痒,被师姐控诉“性骚扰”
最近,“武汉大学图书馆”的风波闹得沸沸扬扬。
大约2年前,武汉大学研究生杨某某认定师弟肖同学在图书馆“隔空”对她自慰,说是“性骚扰”。
杨某某偷拍肖同学的视频截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她不但逼迫肖同学写道歉信,还在网上公布了师弟的信息,并告到了法院。
才读武汉大学大一的肖同学被贴上了“猥琐男”“社会败类”的标签,不但受到学校处分,还在网上惨遭“开盒”,被人网暴。
但最近,剧情大反转了——法院审理认为,不能认定肖同学实施性骚扰,相反,他有抓痒的高度可能,驳回了杨某某的指控。
肖同学的母亲也列出问诊证据,说儿子很早就在大腿根部出现皮疹,那天他在图书馆是挠痒!
肖同学的室友也证实,在宿舍,他确实看到肖同学“有点频繁的挠痒”。
简单来说,真是六月飞霜,肖同学比窦娥还冤!
而且,肖同学因为长期被网暴、谩骂、很快就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心理症状,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简称PTSD),一度痛苦到割腕、想跳楼!
就连他的家人也未能在网暴中幸免。肖母说,肖同学的爷爷看到网友谩骂之后,难受得当场晕倒,半年之后离世。
按理来说,法院都判决了,杨某某也应该知错认错了。就算她拉不下脸跟师弟道歉,那也应该让这件事尽快平静下去。
但她不依不饶,说自己会继续举报肖同学,还嘚瑟地说自己保研成功、通过法考、赴港读博,阴阳怪气地一顿拉踩,说肖同学连找工作都难。
杨某某发布的信息截图
幸好,剧情反转后,大部分网友也不眼瞎。
真相大白之后,大批网友开始调转矛头网暴杨某某,她也被“开盒”了,据说她尝到了被网暴的滋味后,精神很崩溃。
最近,还有网友曝光她学术造假、论文抄袭。
8月1日,武汉大学宣布,学校已组建工作专班,正在对肖同学纪律处分、杨某某学位论文等进行全面调查复核。
02、含血喷人的她有NPD,还受到极端女权主义影响
现在很多网友对杨某某恨得咬牙切齿,觉得她的所作所为简直难以理解,咄咄逼人。
甚至有网友说,这个杨某某是不是有“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啊?是不是有敏感多疑、妄想的症状而不自知啊?
我作为一名精准精神心理医生,可以非常负责的说,杨某某绝对没有所谓的“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也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她公开肖同学的信息时,意识非常清晰,也深知这个行为给肖同学带来的伤害。
也就是说,她要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所有责任!别想着能用这个所谓的精神疾病逃脱责任!
但你说杨某某是不是健康、正常人群?那也绝对不是,不然怎么会做出那么出格、过分、恬不知耻的事?
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来看,杨某某确实“有病”,她是个不折不扣的NPD者(自恋型人格障碍)!是精致利己主义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网友有没有发现,这次事件跟2023年“张薇地铁事件”特别像!连发生时间都是同一年。
2023 年 6 月 7 日,四川大学研究生张薇在广州坐地铁。她看到一位大叔蹲在角落、拿着手机,怀疑对方偷拍自己。
她强行检查了大叔手机相册,但一无所获。可她不罢休,当场录制了大叔的视频,扭头就发布在社交媒体上,说大叔是 “猥琐男” “感觉他不是第一次作案”。
大叔很快就被网暴淹没了。他的儿子实在看不下去了,选择了说出真相和报警。
面对警方介入和强大的舆论压力,张薇后来公开道歉,称自己 “言行失当”。可是网友没打算轻易放过她,挖出了她学术不端、校园霸凌等过往。
最终,四川大学对张薇给予了留校察看处分、留党察看处分。
现在的杨某某,与当初的张薇是一样的,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经过法院的一审判决,她都已经败诉了,但丝毫没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与能力,认为自己没有一点问题,还公开炫耀、拉踩。
像杨某某、张薇这样的人,其实是在不良的成长经历中“炼成”的,并非天生的坏种。
杨某某能考上武汉大学,还是法学硕士,说明她从小到大的学习成绩是优秀的,被长期过度夸奖、阿谀奉承、收获鲜花与掌声是家常便饭。
而且,很明显,她的父母本身并没有引导她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
久而久之,杨某某对外界的过度夸奖形成了叠加性心理渴求,变得狂妄自大、自命不凡,自以为高人一等。
这种人遇到矛盾与冲突时,总是将所有的过错都推卸给外界及别人,完全不会去想自己有什么不足。
她们往往也不懂得感恩,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认为都是自己很优秀、是自己的功劳,忽视客观因素和别人的付出。
她们极度自恋,只考虑个人利益,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她们的人生字典里没有“我错了”这3个字。
近几年,“极端女权主义”在网络上盛行,杨某某很可能受到了负面影响。
有网友说,武汉大学拥有77万粉丝的学生会女权组织“生活组”力挺杨某某,有的大学还转发女权主义“先驱”西蒙娜·波伏娃的内容,和“生活组”相呼应。
当然,这只是传闻,未经证实。但如果这是真的,这样的操作有可能意味着女权主义组织借此激化男女对立。
女性重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这是值得鼓励的,也是对的,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但是如果女性走了极端,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无视真相和法纪,这反而会对别人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而且,当事件水落石出时,这部分女性也会遭受“回旋镖效应”,被网暴反噬,面临“社死”。
杨某某现在就面临着这个局面。由于杨某某的所作所为实在是太过分,不少网友向香港浸会大学方面进行了举报。
香港浸会大学已向杨某某发出正式“道德问题”核查函,明确表示若查实其行为违反学术或道德守则,将取消博士录取资格。
虽然媒体还没报道最终的结果,但据网传消息,杨某某很可能会被退学处理!
如果她的心理压力不断加大,很可能会出现重度抑郁发作,但不是抑郁症,而是NPD(自恋型人格障碍)继发的抑郁发作。
希望杨某某能痛定思痛,撞过南墙了就要知道回头,要是她能恢复一定的自我反省意识与能力,这能部分逆转NPD。
希望杨某某的父母也要反省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别一错再错、盲目地维护孩子,这其实对女儿百害而无一利!
03、他为何不敢反抗?逆商低是“致命”的不足
在这个事件中,肖同学是受害者。可是,他也有很大的不足。
肖同学能考上武汉大学,肯定也是学霸,智商超越大部分人。但他智商高,逆商却非常低。
当杨某某要求他写道歉信,硬要给他扣上“性骚扰”的帽子时,他完全不懂得有理有据地解释、辩驳,而是一味退让、妥协,想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他以为自己退让了,别人就会罢休。结果,农夫遇到蛇了,杨某某一转手就在网上公开对他泼脏水!
很多网友无法理解肖同学怎么会那么软弱。大丈夫敢作敢当,可如果确实没做,那肯定不能背锅啊!
所以,现在还是有一小部分网友认为肖同学不是无辜的,不然他怎么会愿意写道歉信呢?
其实,如果看了肖同学从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方式,就能理解他为什么硬气不起来了。
肖母对媒体记者说,她对儿子的管教非常严厉,每次肖同学与女同学发生纠纷、打架,无论对错,回家都要被跪罚。
在高三毕业前,肖同学都是家长接送上学,与社会几乎脱离,没有处理事情尤其是困难的能力。
在这种包办式、安排式的家庭教育下,肖同学面对人际矛盾时是胆怯的、隐忍的,甚至是恐惧的,也就是说他的社会年龄实际上是很小的,他只想赶紧息事宁人。
可是,这反而会导致像杨某某这样的人得寸进尺,蹬鼻子上脸!
本来这件事惊动了辅导员、学院,肖同学就够害怕的了,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
后来他还遭受严重的网暴,家人也受到牵连,这一连串巨大的心理打击把他推入了绝境。
新闻报道说,他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令人庆幸的是,他不是被诊断抑郁症,否则,他日后维权会非常困难。
但是,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还是不准确。按照目前国内外主流精神医学的角度,肖同学应该被诊断为复合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因为他遭受的心理创伤不是危及生命的重大事件,而是中等程度的心理创伤。
此图为AI生成
而且,这次风波虽然是由一件事引起的,但肖同学其实遭受了多个心理创伤——被污蔑、被处分、被网暴、家人受到伤害……
这些心理创伤会反复被激活,像噩梦一样不断缠着他!
也就是说,他显然符合C-PTSD的2个核心特征:遭受过中等程度的心理创伤;心理创伤被反复激活,患者无法逃脱。
肖母说,精神科医生说儿子自杀风险高,建议入院治疗,“我舍不得。亲戚朋友24小时轮班在家里看护”。
肖母对儿子的心疼,这可以理解。客观来说,如果他们就诊的主流精神科住院条件一般的话,也确实有可能对肖同学造成二次心理伤害。
无论肖同学接受的哪种治疗,希望他和家人都要意识到,这是心理创伤导致的,要想办法修复心理创伤才能真正康复。
肖同学的社会年龄、心理年龄都比较小,他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让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否则,他将来再次遇到较大挫折时,还是很可能继续形成心理创伤,甚至有可能一直无法从精神心理障碍中走出来。
如今,这件事还没真正结束,杨某某有可能会上诉,武汉大学也还在调查,肖母也说会采取法律途径维护儿子,起诉杨某某。
希望肖同学不要恐惧、逃避,如果自己是清白的,那就要站出来反抗到底,杨某某有再大的本领,也不能颠倒黑白。
如果他最后能成功捍卫自己的权益,让杨某某真正败诉,甚至负上法律责任,这能在一定程度上疗愈他的心理创伤。
04、父母要采取真正科学、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
如果父母不想孩子成为像杨某某这样的NPD者,更不想孩子成为被冤枉却不敢反抗的老实人,那就一定要采取真正科学、有智慧的家庭教育方式。
人性中有虚荣心,外界的长期过度夸奖会令人开心、快乐、甚至兴奋。这其实是一种甜蜜的毒药,是NPD(自恋型人格障碍)或者典型双相情感障碍的主要根源之一。
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时,父母别过度夸奖,而要对孩子采取及时的、具体化的肯定,并引导孩子看到客观有利因素和别人的帮助,学会感恩。
如果外界的人对孩子过度夸奖,父母更加要引导孩子理性对待,甚至要尽量避开。实际上,这是引导孩子对抗“熵增”的过程。
熵增是热力学定律,现在用来形容在一个封闭系统,会从有序趋向于混乱、衰退。
而“对抗熵增”,就是指通过外部干预或主动努力,来维持或恢复系统的有序性。
结合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来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虚荣心,早期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认可,这是很自然的。
但如果我们放任这种虚荣心不管,那就很容易导致“熵增”,最终精神心理状态失衡。
相反,如果我们有意识地觉察、克服虚荣心,调整出宠辱不惊的良好心态,这相当于就是在“对抗熵增”,实际上就是“熵减”的过程。
这是我们克服动物性增加人性的过程,当我们实现了熵减的过程,不再在意来自于外界的评价,真正实现了“自我肯定”时,高逆商就基本真正实现了!
希望父母群体要引导孩子更深入地理解“人性三原色”——趋利避害、虚荣心、侥幸心理,更深入地看待自身的不足和周遭事物,完成自我人格上的提升。
此图为AI生成
父母还要意识到,人的年龄分为4个方面——物理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社会年龄。
父母别一味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要引导孩子不断提升社会年龄和心理年龄,学会有智慧地为人处事,避免在人际冲突中形成心理创伤。
现在杨某某败诉了,很多网友评论:“正义虽然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这句话看着很正能量,但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义真的有可能会一直缺席,而且“正义”实际上不是世界运行的最高法则。
这世界并不一定“好人有好报、坏人有坏报”。美国的“辛普森杀妻案”就是典型的例子。
辛普森砸重金聘请了号称天下无敌的“梦幻律师队”,为自己开脱罪名。
即使所有证据都指向辛普森,但这帮律师硬是利用美国社会的种族矛盾、刑事诉讼程序中的漏洞,最后说服了陪审团成员,辛普森被判无罪。
还有,在以巴冲突、以黎冲突等事件中,我们更是见证了西方发达国家所谓“民主、平等、自由”的普世价值观有多虚伪、可笑,而且严重“双标”。
做人善良、正直,这是好事。但我们不能用非黑即白的思维去看待这个世界,也不能简单粗暴把人分成好人、坏人。
我们一定要意识到,这世界运行的规则就是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只有强者,才能制定规则,此时善良正直才有更大意义。
我们要感谢我们的国家,在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当下,国家把我们保护得很好。
我们解决了生存难题,进入了生活阶段,我们才有机会、有精力在网络上“吃瓜”。
希望我们在吃瓜的同时,还要利用精准心理学的高效知识看清背后的根源,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有意识地进入“生命阶段”,实现自己积极的人生价值!
#武汉大学图书馆性骚扰# #女权主义# #家庭教育#
更新时间:2025-08-0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