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权转载自【ONE文艺生活】微信公众号(ID:one_hanhan),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友友们,这一个假期连着一个假期,又到了计划旅行的季节。
这几年总有人说,年轻人报老年旅游团很爽;
年轻人没钱,而老年团物美价廉。
年轻人放假只想躺废,而老年团行程适老一点也不累。
一整个性价比休闲游,热心的叔叔阿姨还能给你介绍对象。
硬是吹得老年团的老年人都不够用了,一开团一半都是年轻人。
这事让我气不打一出来,怎么景点出片诈骗没完,旅游团还整出虚假种草呢?
谁能管管这帮种草博主的嘴,在这犯难赦免的罪。
第一批参加老年旅游团的年轻人,已经送命了。
朝气蓬勃的老年人,
和死气沉沉的年轻人
年轻人参加老年旅游团,从睁眼就开始受虐。
老年人的集合时间比早高峰还早很多,五六点集合很普遍,六七点已经算晚。
要是八九点集合,老年人将拥有两小时以上的洗漱晨练时间,这样后果很严重;
有的大爷无聊到给自己剃头,有的阿姨坐立不安到给酒店做保洁。
而平时两三点才睡的年轻人,在第十个闹钟响完终于下了床。
头来不及梳脸来不及洗,眼睛都来不及睁开;
一上大巴车,发现阿姨们全妆出击,叔叔们都打了发胶。
那心情,比章鱼哥见着海绵宝宝还闹心。
@蔡璧安
你想着要在几个城市间穿梭,路程这么长,旅行社不得给叔叔阿姨整舒服了?
没有。交通全靠大巴车,还是座椅调不了角度的那种。
十几个小时的路程下来,狗都拆不动家了,你叔叔阿姨依然精神抖擞。
叔叔阿姨人均钢铁般的腰间盘,和核动能的精神气。
完全不用在车上补觉,在车上能一直聊天一直唱歌,一趟下来能拍十来个整活小视频。
随便拉出来一个老年团的行程,都可以媲美特种兵大学生;
尤其是低价团,早5晚11,一天能塞八九个景点。
升旗和长城放一天,你认真的吗?
走下来年轻人累得脸都不想要了,老年人还在美美拍照。
阿姨们的大行李箱不是白装的,每天一套OOTD,适配每一个风格的景区。
年轻人每一套工装都能穿成睡衣,裹着自己躺遍每一个景区。
小某书上说得好,“比美照更有杀伤力的是生命力”。
年轻人的高能量生命力只存在于朋友圈九宫格,而老年人的高能量不是4:3的照片能框下的。
回程的车上,年轻人玩完在奄奄一息p照片,老年人还在嘻嘻哈哈复盘此行。
俗话说,青少年是八九点的太阳,老年人是夕阳红温馨又从容。
纯属放屁。老年人就是五六点的远光灯,闪瞎每一个半死不活的年轻人。
老年人不仅能逛能走超长待机,挑战心肺功能的爬山也不在话下。
雪山上年轻人喘得满地找氧气瓶,叔叔阿姨谈笑风生轻松超车,终于明白啥叫“too young,too simple”。
这几年赶新潮的年轻人都喜欢上了徒步,算是踢到铁板了;
这正是老年人中的体力王者最爱的运动。
现在徒步圈里有条传言:人均45岁以上的徒步团,别碰,送命。
要说走不过十几年经验的老驴,也还行。
最无语的是,一身始祖鸟的年轻人也爬不过穿解放鞋的大爷。
山路上净是年轻驴友额啊惨叫,老年岩羊轻轻一跳。
各位先不急着羡慕老年人,还有你更羡慕的地方。
老年人不仅有精神气,还有钱。
你看老年人一路负重前行,背得都是长枪短炮大相机,随便一套装备都顶我一年工资。
在这种对比之下,没有一个年轻人不是憋着一口气的,就等团餐环节多吃点解压。
结果真到饭桌上,夹菜夹不过70岁的缺牙叔叔,自助抢不过一米五的阿姨。啥也不是。
人家老年人靠旅游充电,年轻人跟团游几天,饿得都想回去上班歇一歇。
当年轻人在老年人面前开始自卑的时候,旅程也快结束了。
分别时刻都会有个大合照环节,叔叔阿姨在镜头前狠狠绽放,二十来岁的i人还在扭扭捏捏。
按理来说青春无敌,成片应该是慈祥的叔叔阿姨和他们稚嫩的晚辈。
结果成片是血气充足的老年人,和他们慰问的二十来岁绝症且贫穷的病人。
有良心的老年旅游团都会卡年龄。
我悟了,这不是为了保护老年人,而是为了保住年轻人的命,和自尊心。
没了精神气的年轻人,还剩什么
作为一个真的参加过老年旅游团的人,我必须摸着良心说一句:
调侃归调侃,看着老年人那么有精神,生活那么丰富,还是挺治愈的。
他们的精神状态会让人觉得时间没有那么可怕,等自己老了也可以有很充实的活法。
而且年轻人掉进老人堆里,那就是团宠。
一路被投喂,被照顾,连聊天都是老年人主动找话题。
跟他们在一起会让人放下所有戒备,享受上一代对下一代无条件的关爱。
之前总觉得家里长辈管这管那,很烦人;
现在懂了,他们只是能量高到溢出来,想要分给后辈一些。
一到逢年过节,就会有一个问题吵到每个家庭的饭桌上来;
老年人不明白年轻人为啥那么没劲头,放假一睡睡到下午。
年轻人不明白老年人为啥那么有精神,天没亮就在厨房切菜。
跟旅游团里的老年人聊了几次天,我才发现他们他们的精神气从何而来
——他们是没有精神内耗的一代。
他们二三十岁的时候,生活目标没有那么难找。
好好学习就意味着能找到好工作;
好好工作就意味着有机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那时候流行讲财富神话,谁创业了,谁投资了,谁开了个店,谁去大城市成了家。
他们的生活哲学很简单:爱拼才会赢。
而90后00后是一边听着上一代的奋斗叙事,一边听着“北大毕业生卖猪肉”的故事长大的。
撕扯之下我们明白:爱拼不一定会赢。
时代电梯已然降速,但我们的养育者依旧相信奋斗叙事,在这轿箱里形成了内卷,加重了这代人的疲惫感。
当行动不再有效率,这一代的行动力下降,和上一代人形成了对比。
就算是所谓“事业失败,家庭不和睦”的老年人,身上也没太多挫败的味道,更多还是相信“会好的”。
而我们这一代更多是学着“放下输赢”和“寻找目标”。
要说我们这一代比上一代差么?
其实没有,真的没有。
上一代算不上丰富的物质条件,给了他们差不多的价值观,追求的都是相似的人生答案。
我们这一代奋斗叙事失效了,我们迷茫,是因为“什么是好日子”再也没有统一的标准;
然而,这就意味着可以拥有很多标准。
我们生在一个幸福有很多种答案的时代。
世界从线变成了宽广的面,变得不再只能用长度和速度衡量。
每个慢吞吞的年轻人都是未被驯化的种子,在寻找适合自己生长的经纬度。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啃 啃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更新时间:2025-04-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