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11号,上海正式发了《上海市帐篷露营地管理办法》。
简单说就是给露营“松绑”,明确有条件的景区、乡村、郊野公园都能搞露营服务。

这几年露营火得有点超出预期,前几年还只是小圈子玩的户外活动,现在周末去郊野公园,没见着几顶帐篷都算奇怪。
2024年咱们国家露营经济核心市场规模就到了1334亿,看趋势2025年得突破2483亿,连带着整体市场规模能到1.44万亿,这热度是真实打实的。

本来想觉得露营就是找个地方搭帐篷住一晚,后来发现现在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这次上海的新政不只是让大家能露营,还引导露营地从只提供住宿,变成能搞文化、体育、教育这些体验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让营地变成“社交空间”和“内容平台”,经营者也得跟着变,以前可能就是当“房东”收场地费,现在得做“内容策划方”,琢磨怎么给游客搞点高附加值的体验。
比如春野秋梦在上海金山农民画村的露营地,就把农民画艺术融进去了。

游客在那儿既能吹吹自然风,还能看农民画、甚至自己动手画两笔,这不比单纯搭个帐篷坐着发呆有意思?还有嗨King电影营地搞的沉浸式剧本杀《终极代码》,上海影视乐园结合海派文化做的露营项目,都是“露营+”的好例子。
这种复合型产品不光能让营地客单价涨上去,还能避免大家都干一样的活、最后互相压价的尴尬,对整个行业往好里走挺重要的。

聊完露营地本身的花样,其实背后还有一串产业链跟着动起来,这才是经济的门道。
现在大家露营都追求“精致”,不再只满足于“能用”,还得“好用、好看、好玩”,这就让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得往专业、细分方向走。
上游做制造的,就推出了迷你卡式炉、便携养生壶这些适合户外用的小物件。

还有企业研发新材料做帐篷面料,都是往“轻、智能、颜值高”的方向走,毕竟谁也不想扛着又重又丑的帐篷去露营。
下游做服务的更明显,露营家具品类多了不少,还出现了剧本杀、复古主题这些服务,明显是企业在靠“装备+内容”升级来抓市场需求。

如此看来,露营经济不只是带动了产品卖得好,还催生出了新职业。
比如“露营管家”“营地策划师”这些岗位,既需要会搞服务,还得有创意。

上海这边的营地管家月薪能到1-1.5万,对年轻人来说挺灵活,也能发挥自己的想法,比蹲办公室做重复活有意思。
而且这些就业机会不只是集中在营地,还延伸到餐饮、物流、内容创作、短视频营销这些领域,形成了一个以露营为核心的“就业簇群”,能让区域经济更有活力。
露营新政还有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城市的消费力、管理理念,和乡村的闲置土地、生态资源连起来了。

而且这连接的门槛不高,效益还挺明显。
以上海金山区为例,当地引导中国农民画村、廊下郊野公园这些地方搞露营服务,直接把城市游客的休闲需求,变成了乡村的旅游收入和就业机会。

青浦区的张马村、莲湖村也靠着美丽乡村资源做露营项目,没破坏生态,还让村民多了份收入。
露营给乡村带来的不只是赚钱。
游客多了,乡村就得改善环境卫生、修修roads、完善公共服务,人居环境自然就变好了。

而且还能搞农产品直供,比如游客在营地吃的菜,直接从村里菜地摘;还能搞手工艺体验,让村民的手艺变成钱。
这样一来,乡村就不是只搞农业了,能往“农文旅”融合的方向走,乡村振兴也能更实在。
不光乡村受益,城市里的一些“灰色空间”也被露营激活了。

比如滨水区、桥下空间、绿地边缘这些地方,以前可能就是路人路过的地方,现在引入露营之后,变成了大家愿意停留、愿意消费的地方。
简单说就是从“通道”变成了“目的地”,这价值一下就不一样了。
露营在这些地方的作用,更像是“流量枢纽”和“消费催化剂”。

人聚过来了,自然会去周边的咖啡馆买杯咖啡,去书店逛两圈,去市集买点小玩意。
慢慢就形成了“露营体验—社交分享—周边消费”的闭环。
这种不同业态互相带动的效果,能让一块地方产出更多经济价值,算是城市微更新的一个好办法,不用大拆大建,就能让城市更有活力。

说了这么多露营的好处,其实规范管理也很重要,不然很容易出问题。
这次新政的本质,就是建立清晰、公平的市场规则,降低行业的“交易成本”。
比如制定安全、卫生、环保标准,还公布“露营地白名单”。

这样一来,游客不用费劲找信息,也不用担心踩坑,维权也有保障;对守法的经营者来说,也能有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不用陷入“你降价我也降价”的恶性竞争,能专心提升服务质量。
搞不清之前为啥有些露营地会出问题,其实就是没规矩,有的乱占土地,有的卫生差,有的安全没保障。

现在有了规范,能把那些“劣币”清出去,引导行业从追短期流量的“网红”模式,变成靠口碑和复购的“长红”模式。
毫无疑问,只有安全、环保、服务品质成了行业底线,消费者才会一直信任,露营经济才能长期发展,而不是一阵风就过了。

上海这次露营新政,标志着露营经济从自己摸索,变成了规范发展。
通过给露营“松绑”和赋能,打通了休闲经济的脉络:前面靠“露营+”搞出新业态、新生态;中间靠全产业链协同带动就业,靠规范管理保证走得稳;后面把城市消费力引到乡村和滨水这些地方,让城乡资源对接更高效,价值也能再生。

这说明现代休闲经济的活力,就在于用合适的制度和场景,把内在的消费潜力和创新动能激发出来,上海这步棋,走得挺准。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