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丛余(江苏)
从徐州回到南京,已是暮春时节。忽然想到多年过其门而未入的莫愁湖公园,于是轻装出门。
早上七点半,从小区北门乘坐306公交车,顺着黄山路一路向北。半个小时到了莫愁湖公园南门下了车。
我对莫愁湖并不陌生。早在四十年前的国庆节我第一次就拜访过莫愁湖。
那一年之所以要游览莫愁湖公园,是因为当时一首由朱明瑛演唱的歌曲《莫愁啊莫愁》。歌词中一句“自古人生多风浪,何须愁白少年。”多么的催人奋进。
走进景区大门,顺着人群鱼贯而入。直走不远,就是一处打造极其精致的假山群。到了近处发现假山前有池子,形如月牙,故名之曰“月牙池假山”。好诗者写了许多咏联,咏联粘贴在长条透明玻璃上,悬挂在假山各处。
月牙池里睡莲刚刚露出水面,点缀着池水。假山叠起,或横卧或直立,造型别致,尽显漏透瘦皱之风骨。
我从月牙池假山下绕过去,就是华严庵。门口空地处已经有几个人在音乐声中练太极了。
从华严庵右侧走过去,就看到了莫愁湖,我决定逆时针开启首次环湖漫步游。
晨练的人们大都拥挤到不到两米宽的环湖步行绿道上。年轻人有的快跑或快走;年纪大了则慢跑或慢走。
游客们如我一样在自由地漫步,走走停停,左顾右盼。更多的游客以湖水为背景驻足打卡。
行走不远在绿道外侧靠近栅栏的地方竖立着一块黑色大理石板。板面刻着的是《莫愁啊莫愁》的歌词和曲谱。是南京作曲家陶思耀在1980年创作的。
莫愁湖走进鸟语花香的四月,处处生机勃勃,更加迷人。
环湖绿道两边鲜花盛开,篱笆墙上的蔷薇花挤挤挨挨,月季花在枝头怒放。花中神仙的海棠正吐芳华。地面花带里还有许多开着黄色或蓝色或粉色的花朵,只是叫不出名字来。
绿道靠近湖水的一边,生长着一片片的鲜嫩的芦苇、芦笛和蒲草。一组组排列有序的哨兵般的水杉树直插云霄。香樟树香气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远处的高楼与湖畔的树木相映成趣
天朗气清,湖水清澈,波光粼粼。由于时间还早,所以此时还没有游船在湖面穿梭。只有两条清理水面漂浮物和打捞水中杂草的小船在工人师傅的操作下行驶在湖面上。
几只白天鹅正在湖面悠闲自在的游来游去。还有不知道名字的野鸭和水鸟,漂浮在湖面上随波逐流。偶尔扎个猛子,在湖底好一会儿才浮出水面,又立刻抖抖翅膀。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尽情的享受着明媚的春光。
湖里有两个小岛,距离湖边远一点且大一些的叫湖心岛。岛上建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远远看去,飞檐勾心斗角。亭子四周树木葱郁。
另一个距离湖边近一点且小一些的叫白鹭岛,也叫生态鸟岛。岛上完全被绿色植被所覆盖,无数的鸟儿在林间丛中嬉戏争鸣。我看到一只正在空中盘旋的长嘴鸟,急速飞到岛的高树上。这里的确是鸟的天堂。
两个小岛被清澈的湖水环绕,此时仿佛两块翠绿的宝石镶嵌在湖面之上,为莫愁湖增添了几分神秘感。耳闻目睹此景,不禁想起古人一句诗“眼始见花发,耳得闻鸟鸣”。
莫愁湖在南唐时期,时称横塘,因其依傍石头城,故亦称石城湖。后来改称莫愁湖,源于一位名叫莫愁的女子。
传说,莫愁本是河南洛阳人,幼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十五岁时父死,莫愁卖身葬父。被在洛阳做生意的卢员外带回梁朝京都建康(今南京)家中。
莫愁嫁进了卢家,成了员外的儿媳。卢员外曾在梁朝为官。一日,梁武帝闻水西门外卢家庄园牡丹花开,便服来员外家赏花。
梁武帝偶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
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决心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石城湖而死。人们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
北宋《太平寰宇记》记载:“莫愁湖在三山门外,昔有妓卢莫愁家此,故名。”
明代罗宾王写过《莫愁湖》一诗:"春草萋萋十里铺,石头城外莫愁湖。六朝花柳犹如昨,不见湖边有姓卢。"也是依据传说故事。
到了明中叶,莫愁湖为徐达后裔、魏国公徐氏别业。明亡一度衰败毁坏。清代乾隆年间复建,后毁于战火,又复建,增建。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开辟为公园。
整个莫愁湖呈大三角形制。湖面面积30多公顷,南北长约680米,东西宽约770米,湖面标高4米。是南京主城区内仅次于玄武湖的第二大湖泊。有“江南第一名湖”“金陵第一名胜”等美誉。
步行到了湖东北端的五显亭,于是坐在亭下,拿出携带的一盒牛奶喝下去,小憩一会儿。
据说这五显亭旧时紧挨着五显庵。庵里供奉的是道教里的五显大帝,民间把五显大帝俗称马王爷,五显庵就是供奉五显大帝的庵庙。
看到临湖的亭柱子上一副对联“柳线绾春余缱绻,菱花倾月弄黄昏。”细细品味一番。
继续漫步西南方向,和风吹送,带着湖水湿气,温暖脸颊,感觉惬意得很。不知不觉中到了鸢尾园。
鸢尾园颇像伸入莫愁湖的半岛,三面临湖。园内临湖种植着诸多的垂柳,此时万条垂下绿丝绦。长长的水榭青藤攀爬,长廊下是休息的游人,在这里是观赏莫愁湖的最佳美景处。
复再行,不远处有四方小亭,名之曰平亭。亭下一老者悬挂鸟笼遛鸟,笼中黄色小鸟并不怕人,不停欢歌。老者则临湖马步冲拳。
小池旁立一圆形雕塑,图案上两条鲫鱼游戏与菖蒲之间。并刻有《茭瓜塘》一诗,“茭瓜塘里芦花飞,莲花塘在鱼苗肥。积起葑泥占湖面,北圩田似水田衣。”
顺着绿道,随着步行人流继续前行,就到了湖的西岸。然后折东,便见到大片活动场所,名为海棠广场。
高大的树丛下聚集着市民娱乐。节奏感很强的音乐声中老年人在舞池中翩翩起舞;打羽毛球的男女不断地跳跃着,羽毛球在空中形成一道闪亮的弧线;石凳旁边的几个人专注地吹着萨克斯,悦耳动听。从我这个外行看来,那几个人动作颇有点夸张,都挺卖力的。
不远处有一长廊,中间有一高大建筑,名云“抱月吟风”,其下聚集四五十之众人,或站立或坐于廊下长条凳上。
我过去时众人正专注地合唱歌曲,声音调子不高,起伏不大,舒缓悠长。每个人手中拿着曲谱。我走到一个坐着歌唱者的背后,手中白纸上写着《生死之恋》。原来众人在唱生命的赞歌。
走到长廊尽头连接着一个四方亭子,抬头一看亭子上方写着“怡情”二字。回头再看合唱者,信然。
临湖就是抱月楼,看简介才知其南侧的大舞台是莫愁湖公园景区举办文艺演出的主要活动场所。抱月楼二楼则是观赏“莫愁烟雨”之处。我本欲等楼观赏,可是登楼口铁将军把门,不得而入,只好作罢。
再走到一片银杏林下,被一堵砖墙半包围的地方,中央立着一块纪念碑,是孙中山先生书写的“建国成仁”的粤军殉难烈士墓碑。
不远处有一八角亭,叫“邹鲁碑亭”。中华民国37年元月(1948年),原粤军经理部部长邹鲁撰文立碑于粤军墓。2005年,公园为“邹鲁碑”重建八角重檐碑亭。
终于到了莫愁水院,在水池矶石上是一尊莫愁女雕像。这座雕像高达2.1米,由汉白玉雕刻而成,展现了莫愁女采桑归来的形象。她体态婀娜,云鬓高绾,双目含笑,端庄文静,仿佛在采桑归来或荷池观鱼。
这座塑像是上个世纪的1979年立的。她不仅是南京的一个文化符号,更是南京人心目中的“南京女儿”。
四十年前我首次到此一游,穿着一身蓝色解放装,就在这座雕像前花了“巨资”拍了一张彩色照片。照片在单位炫耀了好几年。
我走到水池边上,好几个游客在轮流打卡拍照。一个年轻人微笑着对我说:“叔叔,要不要来拍一张与莫愁女的合影照?此处风景独好。”
我微笑着摆摆手说:“早就拍过照了,那时候我与你现在的年纪差不多。”年轻人听我这么一说微笑着走开了。
物是,人是,只是时空不再是。
水池北面是四开间的赏荷厅,厅下正有戏曲爱好者们在演奏演唱京剧。我从侧面的回廊走到厅里听了好一会儿。从小听贯样板戏的我对京剧唱腔并不陌生。
郑板桥写过一首词《念奴娇·莫愁湖》,“即今湖柳如烟,湖云似梦,湖浪浓于酒。”这成了莫愁湖如今最有名的广告词。
至此围绕莫愁湖游走一圈,看到南出口大牌楼内侧上方写着“到此莫愁”。
漫游在都市佳境,心旷神怡,除却两鬓清霜,何愁之有?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