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西安市民魏女士携9岁儿子聪聪,与表妹一家赴成都市大邑县西岭雪山大飞水景区游玩,不料发生了意外。在下山途中,突遇猴群,儿子被猴子抓咬后多处受伤。她称:“医生说这个月接诊了20起猴子伤人的病例。”
8月19日,封面新闻记者驱车前往大飞水景区实地探访,证实确有男童被咬一事。除了游客,记者还发现西岭镇村民也饱受猴群“骚扰”多年,当地人“谈猴色变”。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村民不可随意伤害这些野生藏酋猴。但为驱赶猴子,当地村民准备了泥丸弹弓和鞭炮与猴群“斗智斗勇”。
人猴冲突何以产生,又将如何化解?
景区本月发生多起猴伤人
驱赶不治本、游客投喂成难题
驱车约两小时三十分钟,记者到达位于大邑县的大飞水瀑布景区。在景区门口不远处,有一条街道,两侧开设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杂货店、餐饮店,此外还开设有旅馆,道旁空地上也有当地村民摆地摊,俨然形成了一条“商业街”。
在“商业街”的尽头,记者看到有几只猴子在凉亭上蹲坐,有游客拿食物投喂。继续往里走约一百米,到达景区大门。进门后,正在下山的游客告诉记者:“早上在山上看到了猴子,零零散散有几只,其中一只体型很大!不过现在就没有看到了,猴子‘可遇不可求’。”
在景区出口处,记者向门岗工作人员傅师傅和徐师傅出示了男孩受伤的照片,两人一眼就认出来了,“我们还派人、用专车把他送到医院去”。二人透露,魏女士的小孩虽未逗猴,但是旁边的路人有用食物去逗弄,因此猴子才误伤的小孩。他们还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人在山上巡逻,巡逻员最少两名。“但是山很大,巡逻员只能今天在这、明天在那,驱赶不过来。”
聪聪被咬伤的大腿。
其中,傅师傅称:“我已经在这儿工作30年左右了,可以说是90%以上被猴子抓咬都是人为的。猴子是怕人的,不去主动(用食物)挑逗这些野生猴子,猴子不会主动攻击人。以前猴子是在山上的,基本看不见,近年来才下山。”
随后,记者拨通了西岭文旅集团负责景区运营管理的龚先生电话,他说,景区本月发生的猴子抓咬伤人事件有七八起。而卫生院提到的二三十起,可能包含了西岭镇范围内的游客和村民等总体受伤人数。
景区外,中午有游客带着孩子投喂猴子。
“我们其实一直都在驱赶,但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很大,驱赶‘治标不治本’,不可控因素较多。此外,游客投喂也是令我们头痛的一件事,尽管设立了告示牌、也劝诫了,很多人却不会看、不会听。有时工作人员干涉时,还会遭到游客的辱骂,说‘猴子那么可爱,你用弹弓打它,太可恨了’等。”
景区内的告示牌。
记者注意到,景区内确实设有告示牌,写有“野猴凶猛!切勿靠近!”“认识藏酋猴,远离藏酋猴”等内容。此外,景区门口有喇叭循环播放“请大家不要挑逗、远离猴群”。
猴群“骚扰”西岭镇村民
商户生意自备弹弓泥丸和鞭炮驱赶
实际上,饱受猴群困扰的不仅只有游客,还有西岭镇的村民。
龚先生向记者透露:“现在都是猴子,景区里面的只是一部分。景区外,如停车场、大飞水村委会附近,甚至西岭镇街道上都能看见。整个这一片(区域)猴群数量很大,它们一直在繁殖、扩张。目前我们粗略估计,可能数量有三、四百只。它们的破坏性很大,当地居民的庄稼、财物被破坏,猴子还会爬窗到居民家里去找食物。”
看守停车场的侯师傅是当地生产队的队长,居住在距离景区2公里处。他告诉记者,当地村民“苦猴子久矣”,“我家也被猴子‘骚扰’,它们基本见啥整啥。但它是保护动物,人又不能去伤害它,很矛盾。”
侯师傅(左)看停车场之余,还帮乡亲守水果摊。
在“商业街”经营小卖部的周先生,指着一处摊位说:“以前在这摆摊卖水果,稍不留意,就会有一群猴子冲过来疯抢。上周我把水果撤掉了。”即便如今转做小卖部,猴群的骚扰仍未停止。“摆在外面的饮料最危险,可乐是猴子的‘心头好’。”周先生无奈道,猴子常趁店员不注意,抱着几瓶可乐就跑,根本追不上。
同样受“猴患”困扰的,还有当地经营酒店的付女士。“你看看这里都毁成什么样了?”她指着酒店旁一处露天饭厅说道。这片紧靠山脚的区域,是猴子下山的“第一站”,饭厅里的罐子、碗、天窗玻璃早已被猴群破坏得七零八落,桌椅更是东倒西歪,一片残破。采访间,不时有几只猴子在悬梁上飞檐走壁,还顺着电线跳到酒店屋顶嬉戏打闹。
下午约三点,付女士的酒店旁,几只下山的猴子正在玩耍。这里以前是柴火鸡用餐处,因为“猴患”,现在已经废弃了。
“‘上房揭瓦’说的就是它们。”付女士无奈表示,猴子虽体型不大,破坏力却惊人,她自己抬着都吃力的音响,被猴子推下摔坏,它们还经常半夜在屋顶成群奔跑,吵得住户无法休息,甚至会弄脏旅客停在酒店门口的车辆。更让她头疼的是,尽管再三警告,仍有个别旅客不听劝阻,近距离投喂、逗弄猴子,进而引发意外伤害,“猴子到处搞破坏,这对我的生意影响很大,每个月的损失至少在六百。”付女士透露,“另外,就在刚刚,你们过来之前,才有一个女生被猴子抓了。”
付女士的酒店。
为应对猴群,商户们摸索出了一套“经验”——普通棍子早已吓不住,弹弓与鞭炮成了家家户户的“标配”,“鞭炮里的弹丸是泥土做的,猴子是保护动物,我们不能真伤它们,只能靠这个吓一吓。”同时,为长期应对,许多商户们自费在店铺附近的树桩上安装了超声波“驱猴器”。
商户自备的弹弓和鞭炮。
专家建议:理清人与猴的“边界”
运用科技提高预警和管控水平
藏酉猴色泽棕青,短尾,个大,当地人称为大青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公开报道显示,藏酋猴是西岭雪山“原住民”,自2006年12月以来,开始有零星的藏酉猴下山,到景区附近觅食。随着人们主动投食,下山觅食嬉戏的野生藏酉猴越来越多、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随着西岭雪山大飞水景区成为网红打卡地,受到更多游客的青睐,游客与猴子互动频繁,人猴冲突逐渐显现并加剧。
“游客的不自觉长期投喂,是人们被猴子骚扰的一大原因。我们亟需一些更科学的办法来治理,不然后续真的很难控制了。”龚先生说。
景区内绿树环绕,很适合猴子生存。
人猴冲突何以产生?又将如何解决?8月20日,西华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灵长类学分会副理事长黎大勇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的“冲突”,根源在于人与猴的“边界”被打破了。
黎大勇进一步解释,部分游客主动投喂食物、刻意吸引猴子靠近的行为,正是破坏这种边界的核心原因。“这种投喂会让猴子逐渐高度依赖人类获取食物,进而诱发矛盾。比如游客今天给了食物,明天却不再提供,习惯了被投喂的猴子就可能出现抢食行为;加之猴群模仿能力极强,只要有一只猴子通过抢食得到食物,其他猴子就会纷纷效仿。”
面对猴子时,人类首先应摒弃玩弄、逗弄的心态,避免主动越界。“景区必须出台严格规范,坚决制止游客投喂行为。”黎大勇补充道,“一旦猴子习惯向人类索要食物,再遭遇断供就容易引发抢食,而藏酋猴本身又存在较为凶猛的一面。因此,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约束人类自身行为,避免破坏猴群原本的觅食渠道与生活习性。”
也有不少专家建议,运用科技手段和信息技术提高预警和管控水平。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郑群明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条件的景区可运用智慧手段对猴群进行空间移动监测,并提前预警景区相关游览地段的管理人员,通过管理人员对游客作出科学的引导避免危险。”比如,对可能造成游客伤害的猴群采用电子拟声驱离技术,实现人与动物保持安全的观察与体验距离,在保障游客安全游览的同时,对野生动物尽量造成最小的影响。
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杨芮雯
更新时间:2025-08-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