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让全中国沸腾的“亚洲飞人”,退役十年后似乎活成了另一种模样。
从雅典奥运12秒91的封神时刻,到两次伤退后的舆论围剿。
刘翔曾承载国人所有期待与苛责。
退役十年,他悄然淡出公众视野。
而一组国外近照,让这位“亚洲飞人”的近况浮出水面。
常年旅居海外,手握终身合约吸金的传言又是否属实?

23岁的他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冲过终点时张开双臂的画面至今仍在很多人脑海里发烫。
这次他晒出的照片里,两张个人出镜照格外引人注意:休闲牛仔裤搭配浅色外套,头发随意打理,笑容里没有了赛场的紧绷,多了几分松弛。
有网友认出背景里的体育场看台,瞬间读懂这份“故地重游”的深意,评论区里“20年了,你还是那个飞人”的留言很快被顶到前排。

很少有人知道,这份从容背后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付出。
刘翔小时候可不是现在这副沉稳模样,上海的老邻居还记得,这孩子像匹脱缰的野马,进了亲戚家就从沙发跳到茶几。
最后总能在橱柜顶上找到他,一度被怀疑有“多动症”。
12岁进体校练跨栏时,他的身体条件算不上出众,孙海平教练第一次见他,就发现他右膝有旧伤,为了让他能继续训练,特意带着他去华山医院做手术,还签下了风险责任书。
万一出问题,责任全由教练承担。
基础差就用汗水补。

刚开始练力量时,50公斤的杠铃要求让他举着空杆都发抖,可他咬着牙从5公斤慢慢加,直到能稳稳完成动作。
拉韧带时,孙海平按住他的背往下压,痛得他眼泪直流也不吭一声,每天训练结束还要留下来“开小灶”。
孙海平手里总藏着两本数据册,一本记真实成绩,一本故意写慢些给刘翔看,就用这种方式逼他一次次突破极限。
2004年雅典奥运,他在黑人选手扎堆的赛道上以12秒91夺冠,那句“谁说黄种人不能进前八,今天我是冠军”的呐喊,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巅峰时期的刘翔,商业价值堪比顶流明星。

2012年前后,他手上握着17个大品牌的合约,总价值高达10亿元,单年广告费就突破1.6亿元。
从运动装备到汽车、金融,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他的身影。
但这份荣耀背后,是常年超负荷训练磨出的伤病。
2008年北京奥运,他在万众瞩目下因跟腱旧伤退赛,赛场瞬间从欢呼变成寂静,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骂声。
“刘跑跑”“假跑骗钱”的标签贴满网络,论坛里的极端言论点赞破万,没人在乎他赛前在无麻醉状态下硬扛疼痛的细节。

四年后的伦敦奥运,悲剧再次上演。
赛前医生就警告他跟腱可能断裂,但他还是站在了赛道上,心里想着“就算死也要死在赛场上”。
跨第一栏时膝盖重重撞上栏杆,他摔倒在地,却咬着牙单腿跳到最后一栏,俯身亲吻栏架的瞬间,成了职业生涯最悲壮的告别。
可舆论没有丝毫留情,“作秀”“骗两届奥运”的骂声更凶了。
刘翔关掉了评论区,默默去做康复,那些康复室里拉筋的疼痛,或许远不及网络暴力伤人。

2015年4月,刘翔发长微博宣布退役,那句“我老了,跑不动了”让无数人心疼。
退役十年里,他的社交账号更新得越来越少,上次发动态还是2022年11月,间隔472天的更新足以看出他有多低调。
但熟悉他的人知道,他其实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治愈过往。
2024年7月巴黎奥运开幕前,有人在法国莫奈小镇偶遇他。
他背着简单的背包在街头闲逛,在塞纳河边喂鸽子,坐在咖啡馆里抿拿铁,路人擦肩而过都没认出这个曾经的体坛天王。

远离赛场的刘翔,并没有被商业世界遗忘。
截至2024年,他手里依然握着耐克的终身合约,这份从2002年就开始的合作,在他退役后升级为乔丹同级别的待遇,耐克甚至在上海总部设了“刘翔中心”。
除此之外,他还新增了霸王茶姬、伊利等多个品牌合作,商业号召力比不少现役运动员还强。
品牌方看中的不仅是他的冠军光环,更是他历经舆论沉浮后依旧正面的形象。
这种“体育精神+人格魅力”的组合,让他的商业价值十年不衰。
当年的“喷子”们,如今大多已沉默。

2021年东京奥运苏炳添跑出9秒83后,“欠刘翔一个道歉”冲上热搜,人们才突然想起,这个黄种人短跨的开拓者,曾承受了多少不该有的指责。
2024年9月,昔日对手罗伯斯发视频忏悔,承认2011年世锦赛故意碰撞他,说那是“犯罪”,可刘翔压根没回应,依旧晒着国外的风景照。
知情人说,他早就释然了,常年在国外旅居不是逃避,只是想拉开距离,让那些噪音变成远雷。
现在的刘翔,活成了真正的自己。

42岁的他和妻子吴莎过着低调的生活,偶尔更新的动态里全是世界各地的风景和日常碎片,没有炫富,没有炒作。
商业合同带来的安稳生活,让他不用为生计奔波。
国外的悠闲时光,让他能远离纷扰。
白岩松曾说“刘翔退役后十年难有同类天才”,确实,至今没人能复刻他的成就。
但更难得的是,他在经历过巅峰与谷底后,活成了自在的模样。

从雅典夺冠的意气风发,到两次伤退的舆论围剿。
再到如今国外旅居的从容,刘翔的人生就像一场跨栏赛,跨过了荣耀的栏,也跨过了挫折的栏。
有人羡慕他能靠终身合同安稳“吸金”,有人佩服他能彻底远离舆论漩涡,可这些都是他应得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刘翔选择用远离喧嚣的方式与过往和解,这没什么可指摘的。
当年我们把他捧上神坛,要求他必须完美,却忘了他也是个会受伤、会疲惫的普通人。

如今他在国外看风景,靠自己挣来的合同过安稳日子,远离了当年的纷扰,这正是对生活最好的回应。
而旁观者,最该做的不是评判他的生活,而是记住他曾为中国田径带来的荣光,然后尊重他如今的选择。
毕竟,每个人都有权利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