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爱的秋日清幽之地,曾经最高学府国子监,金黄的银杏美爆了

相比于那些人挤人的景点,秋天国子监真的安静很多了,游人也不是很多,没有地坛那么夸张,如果你在地坛只能看到人山人海,那么多走几步路到国子监来,这里的秋景也不错,从孔庙走向国子监的那扇大门,宛如一幅天然的画框,将里面的秋色框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简直就是通往北京深秋的金色大门!


Tips
北京国子监
周一不开放,周二至周日09:00-17:00
16:30停止入园
门票30元
拍照机位:
孔庙与连接的大门、太学门、琉璃牌坊


门外被框住的是银杏秋景,那扇大门正将国子监和孔庙的深秋裁成两幅画卷,门外是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林,当傍晚的斜阳给银杏树镀上一层柔软的光,整座门廊便成了秋日里金色的相框,古香古色的大门让国子监里面的银杏林多了一点历史的韵味,门外金黄色的银杏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影,落在古老的石板路上


穿过孔庙到国子监的这扇大门仿佛踏入了古时候的秋天,这里面最让我喜欢的一个场景就是,红色小屋的玻璃倒映着金黄色的银杏,秋风一吹那种真实的画面和倒影一起随风摇曳,那种感觉真的很梦幻,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形成一片片光影斑驳的图案,光影洒落在古老的红墙灰瓦上,为这座古老的学府增添了几分很多秋日的浪漫气息



踏入国子监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那一堵堵朱红色的宫墙。这红并非张扬热烈之色,而是历经岁月沉淀后的醇厚质感,宛如陈酿多年的佳肴散发着悠悠古韵。阳光斜射在其表面,折射出柔和而温暖的光泽,为周遭的空间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晕


国子监的秋,是被银杏叶揉碎在阳光中,朱红的棂窗浸着银杏的暖,漫步在国子监的庭院中,脚下是厚厚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那种宁静感会让人忘却了外界的喧嚣与纷扰,只想沉浸在这古建筑与秋色交织的美妙世界中


国子监似秋天景色不像地坛那般受人追捧,不知道为什么国子监里那种安静又祥和的感觉,总有一种坐在老朋友家大院中的感觉,没有高高的围墙,旁边小房子的玻璃倒映着在风中摇晃的银杏叶,丝毫没有深宫中的那种威严感,这里的每一寸光阴都似被揉碎了般洒落下来,带着一种温润而沉静的力量,让人恍若置身于一位老友家的大院之中,没有丝毫的拘谨与疏离,只有满满的熟悉和安宁


国子监中散落在廊庑间、碑亭侧、亭台楼宇间的银杏,将朱红色的古建筑点缀的格外浪漫,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每一幕的画面都是那样的岁月静好



国子监的秋,是被银杏叶浸透的。当夕阳把琉璃瓦焐成蜜色时,这个古代的最高学府好像有一种在接近色海洋中的感觉,朱红的墙和青灰的砖都随着银杏的碎金流淌起来,



夕阳把照在银杏上的暖黄色的光投在了窗上,傍晚的国子监与白天的鎏金不同,此刻的叶影是温柔的琥珀色,从来不是单纯的色彩堆砌,而是古建的厚重托住了银杏的轻盈,历史的沧桑包容了光阴的鲜活


暮色渐浓时,光影的游戏愈发精妙。夕阳把辟雍殿的九脊歇山顶拉出长长的斜影,正好框住一丛低矮的银杏——那些金叶沾着晚霞,像谁把揉碎的云锦撒在了“圆桥碧水”的泮池边。飞檐上的脊兽眯着眼睛,看影子爬上彝伦堂的山墙,而银杏叶仍在飘落,有的掠过集贤门的斗拱,惊起一串铜铃轻响;有的停驻在老柏的虬枝上,与六百年的苍绿撞个满怀。最妙的是集贤门的门洞,夕阳从西边斜照进来,把银杏的影子投在东墙上,形成一幅流动的剪影:金叶作笔,青砖为纸,写满了光阴的韵脚。


古建筑飞檐翘角与银杏枝叶的柔美线条相互映衬,营造出时温馨又静谧秋日意境,不知是墙外的人间烟火打动了国子监,还是国子监内的书香气飘到了小巷中,那种温柔的祥和感我几乎在北京,其他的秋日的古建中很少能感受的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7

标签:旅游   国子监   清幽   学府   银杏   秋日   金黄   北京   最爱   银杏叶   大门   孔庙   光影   集贤   夕阳   金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