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会沟通,孩子少叛逆,和青春期孩子相处的最好模式

是不是发现孩子一到青春期就像换了个人?你说“天冷加衣”,他偏穿单裤;你问“考试咋样”,他回“关你啥事”。


其实,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很多时候不是故意跟你作对,是想告诉你“我长大了,想自己做主”。

这时候硬着来只会把他推得更远,可要是会沟通,能顺着他的毛捋,你会发现,那个处处较劲的孩子,其实心里藏着不少想对你说的话。

真正聪明的父母,不是逼着孩子“听话”,是用对方法让他“愿意听”。

1、用“倾听”代替“说教”,孩子才愿意敞开心扉

青春期的孩子最烦“我当年如何如何”“你应该怎样怎样”,你刚开口说教,他心里就竖起了墙。

不如先闭上嘴当听众,让他把话说完,说不定你会发现,他的想法没那么离谱。

王姐特别会听孩子说话,儿子上初三后总说“上学没意思”,王姐没骂他“不懂事”,而是说“你觉得没意思,是因为作业太多,还是跟同学处得不愉快?”


儿子絮絮叨叨说了半天,原来只是最近跟同桌闹了别扭。王姐听完说“换作是我,被好朋友误会也会难受”,儿子眼睛一红,说“妈,其实我还是想好好学习的”。

后来王姐帮儿子分析了咋跟同桌和解,儿子的学习劲头又回来了。

倾听不是让你全盘接受,是先让孩子把心里的不如意倒出来。他觉得“你懂我”,才会慢慢听你说的道理,这比讲大道理管用一百倍。

2、用“商量”代替“命令”,孩子才愿意配合

“必须考进前二十”“周末不准出去”“这衣服太暴露,赶紧换了”——这些命令式的话,只会让青春期孩子浑身不舒服,哪怕心里知道你是为他好,也偏要对着干。

不如换成商量的口气,给他点选择权,他反而会主动配合。

李哥家的儿子想染蓝色头发,李哥没说“绝对不行”,而是说“染头发可以,但得等考完试,而且选个浅点的颜色,不然老师该找你了,你觉得咋样?”


儿子没想到爸爸会同意,想了想说“那我染个深蓝色,考完试就去”。后来真染了头发,却发现同学总盯着看,没过多久自己就染回来了。李哥说“你越不让他干,他越好奇,不如让他试试,知道麻烦了自然就改了”。

商量不是没原则的妥协,是把“我决定”换成“我们一起想想”。孩子觉得自己有话语权,反而会更在乎你的意见,毕竟谁也不想让商量好的事搞砸。

3、用“共情”代替“指责”,孩子才愿意亲近你

孩子犯错时,你越骂“你怎么这么笨”“早就跟你说过”,他越不服气,甚至故意犯更多错。

可要是你先站在他的角度想想,说句“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他反而会愧疚,愿意听你说该咋改。

张叔的女儿不小心把同学的吉他摔坏了,吓得不敢回家。张叔找到她时,没骂一句,只是说“我知道你现在肯定吓坏了,咱们先想想咋赔给人家,钱不够爸给你凑”。


女儿哇地哭了,说“爸,我不该带同学的吉他出去玩”。后来张叔陪女儿一起给同学道歉,还帮着修好了吉他,女儿从那以后做事特别小心。

共情不是纵容错误,是先处理情绪,再解决问题。

孩子摔了跤,你先帮他揉揉疼的地方,他才听得进“下次要小心”;你上来就打他一巴掌,他只会记恨你,忘了自己错在哪。

写在最后

青春期孩子就像带刺的玫瑰,你硬要抓,只会被扎;你轻轻捧着,反而能闻到花香。会沟通的父母,不是让孩子“服软”,是让他觉得“爸妈懂我、信我、尊重我”。

试着多听听他咋说,多问问他“你觉得呢”,多想想“换作是我会咋想”。你会发现,那个总跟你对着干的孩子,其实只是想让你看看“我已经长大了”。


等他感受到你的理解,叛逆的刺自然会慢慢变软,说不定还会主动跟你说“妈,今天我们班发生了件事……”

这时候你就知道,好的沟通不是赢了孩子,是和孩子站在一起,陪他慢慢长大。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是@婷妈alan,国家认证育婴师、家庭教育讲师,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儿经验,欢迎关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育儿   孩子   青春期   叛逆   父母   模式   儿子   同学   头发   女儿   吉他   同桌   没意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