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历史锋芒——悬壁长城

四月,中旬。

正午的戈壁滩上,疾驰的车轮碾过片片碎石,我要赶去看看那见证历史锋芒的悬壁长城。

远望群山莽莽苍苍,当赭红色的山体撞入眼帘,悬壁长城依着山势蜿蜒曲折而上,恰似一条长龙盘踞。


它以这样亘古不变的姿势在讨赖河北岸的峭壁之上已经盘踞了将近五百年。这座始建于明嘉靖十八年的军事要塞,此刻被正午的阳光镀上金边,有一种孤胆英雄的悲壮感。

沿着栈道拾级而上,粗粝的砂岩台阶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叹息。那些戍边将士是否也是这样踏过同样坚硬的石阶?他们的铁甲在此撞出过怎样的火花?春风掠过垛口时,仿佛断续的埙声,或许是当年守军遗落在箭孔里的乡愁。

长城的制高点海拔在一千七百米,城墙突然以七十度角直坠深谷。俯身下望,讨赖河水在像是用刀深刻出来的百米深的峡谷中急流。抬头远望,若隐若现的嘉峪关主城巍峨挺立。依赖山河这些天然屏障,再加上人工修筑的防御工事,可谓如虎添翼。古人的智慧可佩,勇气可嘉,其艰辛又令人可叹。


工匠们究竟是如何将那些重达千斤的条石,以怎样的人力一寸寸拉上了如此险峻的峭壁,筑成这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此刻,阳光穿透云层,在斑驳的夯土墙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影子,仿佛无数戍卒重叠的身影。

听讲解员讲,修长城的土叫三合土,是用糯米汁混合着砂砾,比现代的混凝土还要结实。对这些历史工程究竟应该持一种怎样的态度?有人说,这是统治者利欲的产物,以百姓的鲜血与生命为代价,有什么可自豪的!像秦始皇、隋炀帝这样的统治者对他们歌功颂德是愚蠢的。

可我不这么认为。这些现代人已经无法理解古人生存地艰难以及一定要活下去的决心。古人讲保家卫国,“保家”是放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修长城,外族入侵,敌人来袭,首当其冲的还是平民老百姓。修建长城的那些民夫,洗衣送饭的妇孺,未必是怨声载道。想想解放后的红旗渠是怎样建成的。历代劳动人民,无分男女, 他们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毅力,他们的创造精神, ,具有着强烈的人的生命脉搏。

归途中我频频回望,那道嵌在绝壁上的灰色脊梁正在暮霭中渐渐隐去,仿佛在阐明它的隐喻:文明从来都是悬挂在危崖之上的奇迹,需要每个时代的人用新的方式接续传承。山风掠过耳际,是无数个世纪在此碰撞出的悠长回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9

标签:旅游   长城   锋芒   见证   历史   防御工事   古人   峭壁   红旗渠   正午   统治者   嘉峪关   金边   戍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