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城联动,寻迹三国!

【来源:漯河发布】

4月10日,2025“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三国文化之旅主题宣传推广活动在许昌曹丞相府启幕。

来自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安阳市、南阳市、焦作市、周口市、漯河市等三国文化相关城市的文旅部门负责人共同上台,点亮“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三国文化之旅城市地图,一条跨越时空的三国文化画卷由此展开。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行走河南 读懂中国”三国文化之旅主题旅游线路,诚邀游客循着三国文化的脉络,共赴一场三国文化之约。

三国文化之旅主题旅游线路

许昌:汉魏许都故城遗址、曹魏古城、曹丞相府、春秋楼景区、灞陵桥景区(许昌关帝庙)、华佗墓、张公祠等

郑州:官渡古战场遗址(官渡桥村)、虎牢关遗址生态园、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曹操的麦田)

南阳:卧龙岗景区

洛阳: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关林

周口:关帝庙

安阳:曹操高陵

漯河(临颍):受禅台、受禅碑

焦作:汉献帝禅陵、司马故里旧址

三国文化起源地

汉魏交替见证处

繁城回族镇,依颍河而兴,人文荟萃、底蕴深厚。1800多年前,延续400年的汉朝在此终结,三国时代拉开帷幕。岁月流转,当年的金戈铁马尘封于史书之中。然而,在繁城回族镇这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受禅台记载着汉魏政权交替的往事,三绝碑见证着古今文字演变的历史。

受禅台:见证汉魏政权交替的历史

受禅台筑于东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王曹丕在繁阳亭(今繁城)筑灵台,举行受禅大典,接受汉献帝的禅让,代汉立魏,改年号为黄初,是谓魏文帝。受禅台是用于祭告天下的灵坛,也是汉魏受禅最有力、最直接的实物见证,从此刘汉王朝400年的历史结束,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代开始。曹魏代汉后,把繁阳亭改为繁昌县,取魏国兴盛于此的意思。贞观年间繁昌县并入临颍县,繁昌县始称繁城。

受禅台的设计理念是“天圆地方”,分为天坛、地坛,为三级台,每级27层台阶,共81层台阶,取九九归一之意。当年的受禅台,东西南北各80步,一步有5尺,约40丈。

为什么会选择在这里作为受禅之地呢?据文献记载,古时繁城是一个著名的水旱码头,官道南阳路就经过这里,是当时的许都(今许昌)南边的一道屏障。除了其地理位置重要外,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传说这里曾经有凤凰栖息,还出现过麒麟,是一块风水宝地。据传说,当年曹魏多次占卜,确定这里是最佳受禅地。当时,在繁城南6里的地方(现在的司马村)有司马懿驻扎的行辕,在司马村西(现在的司马营村)有司马懿的兵营,对繁城形成半包围之势,既能起到安全保卫作用,也有足够的人手修缮行宫、受禅台等建筑。2001年7月,受禅台被国务院宣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绝碑:珍贵的书法艺术遗产

繁城受禅台北面有两通古碑,被后人称为“三绝碑”。这两块古朴的石碑,分别为《受禅表》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两块石碑互相印证,共同记载了当年汉魏受禅的完整过程,是研究历史发展是和书法演变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三绝碑因“文章绝、书法绝、镌刻绝”而闻名。相传,三绝碑由司空王朗撰文,文辞精妙,论述深刻,气势磅礴,详略得宜,不枝不蔓,无懈可击;尚书梁鹄书丹,笔法遒劲,为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隶书发展的重要资料;侍中钟繇刻字,钟繇和梁鹄一样同为东汉著名书法家,他精于汉隶,由隶入楷,被后人称为“楷书鼻祖”。

从形制上来看,《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的高度换算为古时计量为九尺五寸,寓意九五至尊。整个碑体呈玉圭形,碑文顶部有一圆形碑穿,这两点也体现了汉代碑刻的基本特征。从碑文内容来看,这是王公大臣给魏王曹丕的奏章,内容为劝曹代汉称帝。石碑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上奏的46位王公大臣的官至、封号、名字,从高到低依次排序。第二部分是讲事实摆证据,劝说曹丕称帝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则是讲述曹丕的政绩。多方阐述,让人相信曹魏代汉、曹丕称帝乃是天命所归、人心所向。

《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的材质并不是青石,而是五彩石,是一种沉积岩,十分罕见。选择这种材质也有其独特的意义。神话传说中,女娲炼五彩石补天,今曹魏代汉使用五彩石,契合君权神授的论调。

众臣请求曹丕称帝,而曹丕却多次推辞。“皇帝谦让,让德不嗣。至于再,至于三。”《受禅表》碑上有这么一段记载,说曹丕推辞了5次,不肯称帝。《受禅表》碑中还有大量的文字美化曹丕,宣扬天命论,并描述了当时受禅的祥瑞之景和受禅典礼的盛况。

除了具有不可多得的史料价值,三绝碑的意义还在于其文学价值和它承前启后的书法艺术价值。

中国文字经历了甲骨文、钟鼎文、小篆、隶书的演变过程。三绝碑出现正值刘汉王朝走向衰亡、三国鼎立初步形成的时候。文化的多元融合也促进思想的开放,使标准的汉代隶书逐步向楷书过渡。

“两块碑文均为八分汉隶,渐开唐隶之门,又具备后世楷书的特征。”据中囯书法家协会会员、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戴金昉介绍,从碑文的文字来看,其结构严谨,笔势方正,气势恢宏。起笔含千钧之力,行笔蕴豪迈之势,是我国书法宝库中的珍品,也是研究隶书发展的重要资料。

岁月悠悠,当年记录着汉魏风云的石碑和受禅台还立那里,回望历史沧桑,静观繁华今朝。

文字:漯河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宜书

来 源: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公众号

责 编:许璐瑶 丨 校 对:曹 华

统 筹:周鹤琦 丨 审 核:谭艺君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繁昌县   漯河   许昌   司马   汉魏   碑文   隶书   国文   石碑   河南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