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这一建筑群列为第76座国家古迹,曾创年接生近4万婴儿纪录

新加坡国家文物局近日宣布,建议将位于小印度翰莎路的旧竹脚医院第一至第三座建筑正式列为国家古迹。若提案通过,这组现作为陆路交通管理局总部的历史建筑群将成为新加坡第76处国家古迹。

据文化遗产官网披露,这三栋建于1930至1950年代的建筑,是前竹脚妇幼医院的核心组成部分,见证了新加坡在助产服务、产科及妇科护理领域的重要发展历程。

具有百年医疗传承的竹脚医院最初成立于1858年英国殖民时期,是新加坡第五家综合医院。其简称”KK”来源于马来语”Kandang Kerbau”(意为水牛棚),因医院所在地历史上曾是养牛场集中区域。医院早期主要收治性病与传染病患者,自1868年起开始接诊妇科疾病患者,并于1924年正式转型为免费妇产专科医院,开启母婴保健专业化进程。

二战后,该院发展成为新加坡最重要的产科与妇科医疗中心。1952至1978年间,院内设立了全国首所助产学校,为战后婴儿潮时期(约1945年至1960年代中期)培养了大批专业助产护士,显著降低了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率。1966年,医院更创下全年接生39,835名婴儿的纪录,占当年全国新生儿总数的85%。

现存三栋建筑中,第二座大楼建于1933年,是园区内现存最古老建筑;第三座三层建筑则于1940年落成。这些建筑是为应对当时人口增长和医疗需求升级而建,替代了原有的单层医疗设施。

据统计,在1924年至1997年迁址前的73年间,旧竹脚医院共接生超过120万名婴儿,为新加坡国家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此次古迹认定提案将进一步强化这些历史建筑的法律保护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9

标签:旅游   新加坡   建筑群   古迹   婴儿   纪录   国家   医院   建筑   医疗   产科   国家文物局   马来语   新生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