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天津旅行,值得一看的地方有哪些?好吃的又是什么?(下)

书接上文

在上一篇天津旅游攻略中,我们一同探索了十五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好去处。没想到文章发布后,评论区瞬间热闹非凡,大家纷纷踊跃分享自己心目中天津好玩的地方。从隐匿在市井小巷里的特色小店,到鲜为人知却风景独好的小众景点,每一条评论都饱含着对这座城市深深的热爱。那么,话不多说,让我们带着这些宝贵的推荐,开启新一轮的天津精彩之旅,去探寻那些同样不容错过的游玩胜地 。

(滨江道)

时尚之都的繁华脉络 ,滨江道

滨江道商业街自海河边的张自忠路起,向西南方向延伸到南京路上,全长约 2094 米。它分两段建成,张自忠路至大沽路一段建于 1886 年,大沽路至南京路一段建于 1900 年。1946 年,两段合并并定名为滨江道,沿用至今。滨江道原属旧时法租界,街名数度易称,如福熙将军路、26 号路、兴亚三区中经三路等。

作为天津市最为繁华的商业步行街之一,滨江道汇集了天津市商业、餐饮业、服务业的精华。这里国际品牌店鳞次栉比,是最新潮流的聚集地,商业零售额居天津市第一。游客可以在这里找到各种知名品牌店铺,如滨江商厦、吉利大厦、米莱欧、国际商场等。同时,滨江道还保留着许多老字号店铺,如劝业场、中原公司、稻香村食品店、亨得利钟表店等,这些店铺承载着天津人的记忆。

来到滨江道,购物是必不可少的体验。无论是国际品牌还是本土老字号,都能在这里找到。逛累了,还可以品尝周边众多美食店铺的特色美食,如桂发祥麻花、天津三鲜打卤面等。此外,参观劝业场、西开教堂等历史建筑,能让您感受天津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当夜幕降临,滨江道彩灯闪耀,成为津门夜市新景,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解放北路)

百年金融街的前世今生 ,解放北路

19 世纪中叶,天津开埠后,英法两国在租界内修路建房,从解放桥开始向南拓建的主要交通干线,便是解放北路的前身。当时,从解放桥到营口道为法租界 “大法国路”,1918 年成为国内第一条柏油路;从营口道到徐州道为英租界 “维多利亚路” ,因贯穿两租界中心被称为 “中街”。

1882 年,英国汇丰银行率先在此设行开业,此后法、德、意、日、俄等国的银行如麦加利银行、美国花旗银行、中法工商银行、俄国华俄道胜银行、日本横滨正金银行等纷纷在此开设分支机构。许多著名洋行如英国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等也在此聚集。到 20 世纪初,这里已成为外国银行和企业的集中地,操纵着天津乃至华北地区的金融业 ,“东方华尔街” 的地位逐渐确立。

(解放北路)

解放北路上的建筑风格多样,哥特式、罗马式、日耳曼式等西洋建筑林立,展现出浓郁的异国风情。这些建筑大多由钢筋混凝土和大理石、花岗石、红砖等材料建成。例如,建于 1925 年的原汇丰银行(现中国银行),采用近代银行建筑经典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姿态舒展,气势壮观;原华俄道胜银行大楼则具有典型的俄罗斯建筑风格,其造型独特,装饰精美。建于 1926 年的原麦加利银行(现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是新古典主义风格银行的代表作,华丽不失庄重。这些建筑不仅是金融机构的办公场所,更是一件件艺术珍品,见证了当时的建筑潮流与工艺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外商银行相继撤出天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在解放北路成立。1978 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相继在此设立天津分行,全国各地证券机构、城市信用社也纷纷加盟,在解放北路及其附近设立营业部,这里再次成为金融机构聚集的热土,逐渐形成了众多金融机构聚集的格局,成为天津金融机构集中的地区和全国闻名的金融一条街。

(解放北路)

如今,解放北路依然是天津重要的金融机构集聚地,中国人民银行以及中国银行等七家中资银行天津分行都在此办公。同时,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许多老建筑得到了妥善的再利用。像原大清邮政津局成为天津邮政博物馆,展示着中国近代邮政的发展历程,还有部分建筑被改造为高端酒店、餐厅、写字楼等,如原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大楼将被改造成高端酒店 。在保留历史韵味的同时,融入现代功能,使这条百年老街焕发出新的活力。

( 滨海图书馆)

知识海洋的梦幻之境 , 滨海图书馆

滨海图书馆以 “滨海之眼” 和 “书山有路勤为径” 为设计立意,令人眼前一亮。其建筑主体高度约为 29.6 米,建筑面积达 33700 平方米 。中庭区域打造出 “书山” 的造型,34 层白色阶梯呈波浪状自下而上铺开,占满了 29.6 米高的四壁,立面以冲孔铝板彩印出书籍的立面,真假图书交相辉映,仿佛将 “书山有路勤为径” 的意境具象化。

滨海图书馆共分为六层,地下一层,地上五层 。各楼层功能分区明确,满足了不同读者的需求。一层设有亲子借阅区、老年人阅览室、视障者学习室等,为特殊群体提供了便利的阅读条件。

( 滨海图书馆)

亲子借阅区色彩鲜艳,充满童趣,适合家长陪伴孩子一同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老年人阅览室环境舒适,光线柔和,方便老年人阅读和交流。三层是中文图书借阅区,藏书丰富,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个领域,是读者们畅游书海的好去处。四层设有中文报刊阅览室、外文文献借阅区等,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和多元的文化视角。此外,馆内还设有自习区、培训教室、读者研究室等功能区域,满足读者学习、研究和自我提升的需求。

(盘山风景区)

京东第一山的自然人文盛宴, 盘山风景区

盘山位于天津市蓟州区官庄镇莲花岭村,地处燕山南麓,北京以东 60 千米,天津以北 100 千米处 。景区占地面积 110.9 平方千米,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型气候,四季分明,阳光充足,昼夜温差大。其为花岗岩地貌,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盘山历史悠久,始记于汉,兴于唐,极盛于清,民国初年同泰山、西湖、故宫等并列为中国十五大名胜之一,素有 “京东第一山” 的美誉 。

盘山以 “三盘”“五峰”“八石” 等胜景闻名遐迩。“三盘” 即上盘松、中盘石、下盘水,形成了 “上盘松树奇,中盘岩石怪,下盘响流泉” 的独特景象。五峰攒簇,主峰挂月峰海拔 864.4 米,前有紫盖峰,后依自来峰,东连九华峰,西傍舞剑峰,宛如一幅雄伟壮丽的画卷。八石中的摇动石,状似寿桃,用手触动便会轻轻晃动,奇妙无比,令人称奇。登上挂月峰,极目远眺,云海松涛、山峦叠翠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盘山风景区)

盘山的人文景观同样丰富多样。从魏武帝曹操开始,唐太宗、辽太宗、辽圣宗、金世宗以及清代的康熙、乾隆等历代帝王都曾游历过盘山,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石刻、碑记。乾隆皇帝一生 32 次登临盘山,第一次巡幸盘山时就发出 “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 的感叹,并命人在山东部兴建行宫 “静寄山庄”。

盘山历史上建有 72 座寺庙和 13 座玲珑宝塔,如天成寺、万松寺等。天成寺历史悠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寺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是佛教信徒祈福参禅的圣地;万松寺以松树众多而得名,寺内古松挺拔,与古老的建筑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漫步在盘山的古寺之间,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古人对这片山水的热爱与敬畏。

(泰达航母主题乐园)

军事与娱乐的完美融合,泰达航母主题乐园

坐落于天津市滨海新区的泰达航母主题乐园,它以 “基辅” 号航母为核心,集航母观光、武备展示、主题演出、会务会展、拓展训练、国防教育、娱乐休闲、影视拍摄等八大板块于一体,完美地将军事文化与娱乐体验相融合 。

威风凛凛的 “基辅” 号航母,曾是前苏联 “基辅” 级航母的首制舰,建造于 1970 年,全长 273.1 米,宽 52.8 米,全高 61 米,标准排水量 32000 吨,满载排水量 40500 吨,如。登上航母,作战指挥中心里,各种精密的仪器和设备,让人不禁想象当年指挥官们在这里运筹帷幄、指挥若定的场景;情报舱内,似乎还弥漫着紧张的气息,那些曾经传递着重要信息的设备,如今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

(泰达航母主题乐园)

除了航母本身,乐园里的主题演出也是一大亮点。《航母风暴》作为世界首部以真实航母为题材的大型实景海战表演剧,由好莱坞班底精心打造,邀请了全球特技演员参与演出。表演中,跳船、风扇机船、海豚潜水艇、橡皮艇、水上飞行器等先进道具轮番登场,潜水、跳水、滑绳、速降、爆破等特技表演让人目不暇接,仿佛置身于一场激烈的海战之中,现场的震撼效果令人终身难忘。

《飞车特技》同样精彩绝伦,这是国内首部且目前全球规模较大的实景飞车特技表演剧。专业的飞车手们驾驶着经过特殊改装的车辆,在舞台上展示着车辆漂移、两轮侧行、车体断裂、摩托车翻滚、极速穿越建筑物、爆炸等高难度动作,速度与激情的碰撞,让观众们热血沸腾,欢呼声和掌声此起彼伏。

(泰达航母主题乐园)

此外,乐园还会定期举办各类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如 “逐梦启航・欢乐绽放” 活动。在活动期间,不仅有大型实景演出,还有互动体验、国防军事科普教育以及特色游艺项目等。游客们可以参与到各种有趣的互动环节中,亲身体验军事训练的艰辛与乐趣;在国防军事科普教育区,通过专业的讲解和展示,深入了解军事知识和国防的重要性;特色游艺项目则为游客们提供了更多的娱乐选择,让大家在游玩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军事文化的魅力 。无论是军事爱好者,还是普通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收获一段难忘的回忆。

(独乐寺)

穿越千年的辽代古刹,独乐寺

独乐寺,隐匿于天津市蓟州区的千年古刹,是中国仅存的三大辽代寺院之一,也是津门十景之一,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后于辽统和二年(公元 984 年)重建。明万历二十五年曾进行大规模修缮,此后在 1917 年和 1931 年,其西院先后被划拨为师范学校。

1932 年,梁思成先生到此考察并撰写了考察报告,使得独乐寺闻名遐迩。1961 年,独乐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管在 1966 年遭破坏,但在梁思成的建议下得到了妥善保护。1976 年发现壁画后,又于 1990 年进行修缮,1993 年被列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项目,2009 年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

(独乐寺)

山门作为独乐寺的门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庑殿顶山门。它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斗拱相当于立柱的二分之一,具有典型的唐代风格。山门的正脊两端,鸱尾长长的尾巴翘转向内,这是中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早的鸱尾实物。

山门前两稍间,两尊辽代彩色泥塑金刚力士像威风凛凛地矗立着,他们便是俗称的 “哼”“哈” 二将。这两尊塑像虽历经岁月侵蚀,但依然栩栩如生,其怒目圆睁的神态、夸张的肢体动作,将辽代彩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后两稍间,则是清代绘制的 “四大天王” 彩色壁画,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为山门增添了庄重而神秘的氛围 。

(独乐寺)

穿过山门,便能看到独乐寺的主体建筑 —— 观音阁。观音阁是一座三层木结构的楼阁,阁高 23 米,由于第二层是暗室,且上无檐与第三层分隔,从外观上看宛如两层建筑。其中间腰檐和平坐栏杆环绕,上为单檐歇山顶,给人一种庄重而典雅的美感。

观音阁内,中央的须弥座上耸立着一尊高 16 米的泥塑观音菩萨站像,因其头上塑有十个小观音头像,故又称 “十一面观音” 。这尊观音像面容丰润、慈祥,两肩自然下垂,躯干微微前倾,仪态端庄,似动非动,仿佛正以慈悲的目光俯瞰着世间万物。

(独乐寺)

其两侧各有一尊胁侍菩萨塑像,同样是辽代的原塑,它们虽制作于辽代,但其艺术风格却与盛唐时期的作品极为相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泥塑佛像之一,彰显了辽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 。观音阁下层的四壁上,满是彩画,内容丰富多样,有十六罗汉立像和三头六臂或四臂的明王像,间绘山林、云、水和世俗题材画。这些画作系明代画师之作,保存完好,画面清晰,色泽鲜明,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佛教文化和艺术风格,为后人研究明代绘画艺术和佛教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知识的殿堂与文化的宝库,天津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在中国的图书馆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中国创建较早、历史悠久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 。可追溯到 1908 年(清光绪三十四年),直隶图书馆正式成立,这便是天津图书馆的前身。

当时,馆址初设在河北大经路(今河北区中山路)直隶学务公所内,开馆初期藏书近 20 万卷(册)。此后,直隶图书馆历经多次搬迁和更名,1913 年迁至中山公园北部一幢楼房,拥有了独立馆舍;1918 年更名为 “直隶省第一图书馆” 。1928 年随直隶省改名 “河北省”,该馆又更名为 “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 。

1929 年,天津市立图书馆成立,随后经历了一系列变革,在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与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等进行了多次合并与调整,最终在 1982 年 6 月,正式定名为 “天津图书馆” 。1996 年,天津图书馆开始通过网站为读者和市民提供电子资源阅读、活动预告、新闻资讯等服务,开启了数字化服务的新篇章。2012 年 5 月,天津图书馆文化中心馆建成开放,成为了天津文化建设的重要地标 。2019 年底,原天津图书馆与原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式整合组建为新的天津图书馆,进一步丰富了馆藏资源和服务内容 。

如今的天津图书馆拥有文化中心馆、复康路馆、海河教育园馆、贵州路梦娃绘本馆四个馆区,总建筑面积达 13.2 万平方米,宛如一座知识的城堡,为读者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交流空间 。截至 2024 年 9 月,馆内藏书总量更是达到了令人惊叹的 914 万册,其藏书种类之丰富,涵盖了各个领域 。

天津图书馆馆藏历代古籍 59 万余册,其中 246 种善本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古籍藏量位居天津之首 。这些古籍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智慧和文化,是历史的见证者。例如,馆藏的《穆天子传》六卷为清代著名藏书大家黄丕烈校本,是一部珍贵的黄丕烈批校题跋本古籍。此外,馆内还收藏了大量的民国文献,像《益世报》《京津泰晤士报》等文献完整无缺,在业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这些民国文献记录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经济、文化思潮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

(妈祖庙 - 东堤公园)

海滨的宁静与信仰之地,妈祖庙 - 东堤公园

东堤公园依傍着渤海湾展。这里没有喧嚣与繁华,有的只是大自然最纯粹的馈赠。漫步在长达 3100 米的沿海木栈道上,海风轻柔地拂过脸颊,带来大海独有的气息,那是一种带着淡淡咸腥味的清新,瞬间让人神清气爽 。极目远眺,辽阔的海平面一望无际,湛蓝的海水与天空在遥远的尽头融为一体,分不清哪里是海,哪里是天。阳光洒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如同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跳跃。远处,一艘艘船只缓缓驶过,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感与生机 。

公园内的景观设计独具匠心,处处散发着自然之美。两个景观湖宛如两颗碧绿的宝石,镶嵌在这片滨海土地上。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岸边的绿树、蓝天和白云,仿佛一幅天然的水墨画。湖边,各种花草随风摇曳,五彩斑斓,吸引着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沿着骑行通道前行,路边的绿植郁郁葱葱,有耐盐碱的柽柳,它们以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此,为公园增添了一抹独特的绿色。若是在春天,这里更是繁花似锦,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到了秋天,金黄的树叶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金色的地毯,美不胜收 。

(妈祖庙 - 东堤公园)

而紧邻东堤公园的妈祖庙,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庄严肃穆。庙内,妈祖的雕像慈祥而庄重,她身着华丽的服饰,面容和蔼,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关怀与庇佑之意。前来参拜的人们络绎不绝,他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献上祭品,上香祈福,祈求妈祖能赐予他们平安、幸福和好运 。无论是出海的渔民,还是远行的旅人,都将妈祖的庇佑视为心灵的寄托,这份信仰在岁月的长河中代代相传,从未间断 。

当夜幕降临,东堤公园和妈祖庙又呈现出另一番迷人的景象。月光洒在海面上,波光闪烁,如梦如幻。妈祖庙内灯火通明,柔和的灯光映照在庙宇的建筑上,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庄重的氛围 。此时,漫步在公园的木栈道上,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感受着海风的轻抚,再回望那灯火辉煌的妈祖庙,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宁静与敬畏之情 。

(鼓楼)

见证天津历史变迁的地标,鼓楼

鼓楼的历史可追溯至明永乐二年(1404 年)天津设卫筑城之时。最初,这座 “卫城” 只是一座土围子,历经约九十年,到弘治六、七年(1493 - 1494 年),才砌成砖城,并修建了东、西、南、北四个城门的城楼和四处城角的角楼,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在此时拔地而起 。自此,鼓楼便成为了天津卫的核心地标,以它为中心,城市向四周不断扩张发展 。

如今其主体采用钢混结构,砖城木楼,须弥基座,木楼外形依照明清木作大式,设斗拱和飞檐,做殿式旋子彩画,重檐歇山屋顶,尽显宏伟典雅之姿 。瓦作大式灰色简瓦屋面,搭配绿琉璃券边和汉白玉栏杆,脊上飞檐走兽栩栩如生,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威严 。砖城四面做明式七券七伏锅底券拱门,穿心门洞设计巧妙,四拱门上方恢复的汉白玉城门石上,仍镌刻着 “镇东”“安西”“定南”“拱北” 字样,这些字样不仅是对方位的标识,更承载着天津人民对城市的守护与期望 。

一、二层设有《老城遗韵》基本陈列,通过丰富的展品和详实的资料,生动地展现了天津老城的历史风貌、民俗风情和社会生活 。三、四层为临时展厅,不定期举办体现天津城市历史及地方文化特色的展览,为人们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更多的窗口和视角 。五层正中悬挂着一口复制铜钟,这口钟的体量增大,高 2000 毫米,寓意为 2000 年制作,材料选用响铜,重达三吨,钟上铭文由冯骥才、张仲先生撰写,字体为繁体魏碑,当钟声响起,音色清脆、洪亮悠远。

(鼓楼)

鼓楼在天津人民的心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天津卫的三宗宝之一,更是天津城市文化的象征 。连续多年举办的 “鼓楼津声” 活动,以文化的方式提醒天津人铭记 “天津精神” 。这一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娱形式,展现了天津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统习俗,让 “继承弘扬、创新发展” 的理念深入人心,成为天津人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思考 。在活动中,天津人的韧劲儿、面对困难的乐观态度以及永不服输的精气神得以充分张扬,鼓楼也因此成为了凝聚天津人民情感的重要纽带 。

以鼓楼为中心,周边形成了热闹非凡的商业街区。北马路、东马路、南马路、西马路环绕四周,共同勾勒出了今天的西北角、东北角、东南角、西南角地区 。这里商铺林立,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店面里出售着各种各样的天津特色小吃,如香气四溢的狗不理包子、外酥里嫩的耳朵眼炸糕、口感独特的锅巴菜等,让人垂涎欲滴 。游客们可以一边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街道上,欣赏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建筑风格,感受着天津的历史变迁和现代气息;一边品尝着美味的小吃,领略天津独特的饮食文化 。

(大光明桥)

海河上的璀璨明珠,大光明桥

大光明桥始建于 1983 年,桥长 350 米,宽 30.5 米,其名字的由来与桥下那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大光明影院紧密相连。这座影院曾是天津第一家立体声影院,承载着无数天津人的美好回忆,也让大光明桥在诞生之初便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 。2008 年,大光明桥桥体桥面完成改造,不仅加固了主体结构,大大提高了通行能力,在景观设计上更是别出心裁,着重体现欧式古典风格和 “光明” 这一主题 。

(大光明桥)

改造后的大光明桥,以其浓郁的欧式风情让人眼前一亮。桥头新建的四个欧式桥头堡,宛如四位优雅的守护者,静静地伫立在海河两岸。这四个桥头堡分别以 “日、月、星、辰” 为题,每个桥头堡上的雕塑都蕴含着深刻的寓意 。

“日” 的雕塑象征着如日中天,它是生命的源泉,散发着无尽的活力与希望;“月” 寓意着唯美与花好月圆,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星” 寓意着善良、正直、明朗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励着人们在生活中秉持这些美好的品质;“辰” 代表着爱、美、理解与公平,体现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憧憬 。

(大光明桥)

除了桥头堡的雕塑,大光明桥的桥墩上还有着引人注目的大型塑像 —— 神话中海神的女儿乘着骏马来到海河沐浴的场景。这组塑像生动逼真,将神话故事中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为大光明桥增添了一份神秘而浪漫的色彩 。

(金汤桥)

历史的见证者,金汤桥

金汤桥横跨于海河之上,连接着南开区与河北区 ,位于建国道西端与水阁大街之间。桥长 76.4 米,总宽 10.5 米,是天津市现存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钢制平转式开启桥。

桥梁下部结构为实体墩身,分为三孔,桥身可以进行平转式开启,这种构造在桥梁建筑中并不多见,彰显了其独特的设计与建造工艺。如今,桥两侧新建的钢结构玻璃引桥,更是为这座古老的桥梁增添了现代时尚的气息,刚柔并济,古朴与时尚相映成趣 。

金汤桥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清雍正八年(1730 年),当时名为盐关浮桥,俗称东浮桥,由 13 条木船联缀而成,桥面铺设活动木板 。到了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10 月,因铺设从东浮桥至东站有轨电车路轨,由津海关道和奥、意租界领事署及比商天津电车电灯公司合资改建为永久性的钢梁铁桥,并取名 “金汤桥”,寓意 “固若金汤” 。

(金汤桥)

金汤桥在平津战役中的意义最为重大。1949 年 1 月 14 日上午 10 时,解放天津的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向国民党守军发起总攻击。根据作战部署,采取 “东西对进,拦腰切断,先南后北,先割后围,各个击破” 的方针,东西对进的会师地点就选定在了以金汤桥为中心的海河上下游地区 。

经过激烈战斗,15 日凌晨 5 时 30 分,东西对进的人民解放军在金汤桥胜利会师,鲜艳的红旗插上了桥头。这一历史性的会师,完成了 “拦腰斩断” 的作战目标,切断了国民党守军的南北联系,打乱了其作战部署,彻底动摇了国民党守军的信心,成为全歼守敌的关键,也标志着天津即将迎来新生 。

(天津音乐厅)

音乐的殿堂,天津音乐厅

天津音乐厅的前身是始建于 1922 年的平安电影院,由英籍工程师赫明和帕尔克因联合设计,是天津第一家由外国人开设的影院,也是当时天津最豪华的首轮电影放映场所 。1956 年,该影院正式更名为音乐厅。2007 年,音乐厅开始重建,由欧洲建筑协会会长、法国著名设计师雷格尼担纲设计,重建后的音乐厅沿用了原有的欧式建筑风格,整体洁白无瑕,外观更加华美,气势愈发恢弘 。

走进音乐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独特的穹顶,它高高隆起,仿佛一片浩瀚的星空,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穹顶之下,精美的局部雕花遍布各处,无论是立柱上细腻的纹理,还是门窗边缘精致的图案,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精湛技艺,无不诉说着欧式建筑的典雅与浪漫 。音乐厅的正面,高大的罗马柱整齐排列,它们不仅为建筑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更增添了一份庄重与威严,让人仿佛置身于欧洲的古老宫殿之中 。此外,音乐厅的石材均从法国进口,确保了建筑品质的上乘,也使得整个建筑散发出一种原汁原味的欧式风情,与圣马可教堂的风格颇为相似 。

(天津音乐厅)

不仅如此,在建筑设计上,天津音乐厅还融入了声学原理,使其音响效果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音乐厅的外形采用黄金分割比,舞台层高 10.8 米,观众厅层高最高 11.7 米,厅堂选择每座 6 立方米左右的空间,这种 “黄金比例” 的设计能够让声音在厅内得到最佳的传播和反射 。同时,音乐厅采用双层外墙,有效隔绝了外界的噪音干扰;通过科学合理的观众厅体形设计、吊顶和侧墙的装修设计,使声场分布均匀,混响声场扩散,避免了声聚焦、回声等声学缺陷;就连楼座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声学因素,避免了声影的产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乐队演奏时无需扩音设备,观众坐在任何位置都能享受到最纯粹、最美妙的原声音乐 。

(民园广场)

体育与休闲的融合,民园广场

民园广场的前身民园体育场,始建于 1920 年 ,由天津旧英租界工部局在租界地修建。1925 年至 1926 年,天津英租界工部局邀请苏格兰运动员埃里克・利德尔(李爱锐)参与设计改造。李爱锐以伦敦斯坦福桥球场的设计图纸为参考,对民园体育场进行了精心打造 。

改造后的民园体育场占地面积 33000 平方米,建筑面积 20000 平方米,在当时的亚洲堪称一流 。球场南北两侧设置了两座旋转门,西面建有木质和水泥看台,还辟有田径场地和两个足球场,四周环绕着 500 米跑道 6 道,在场西看台前有 6 道 200 米直线跑道,场地能容纳近两万名观众。此后,万国足球比赛和万国田径比赛等众多重要赛事皆在此场地举行,使其成为当时体育界备受瞩目的焦点 。

(民园广场)

在抗日战争时期,民园体育场历经波折。1943 年,日军拆走铁栅栏和铁门,为准备举办 “华北都市交欢体育大会”,对体育场进行了改建,砌以砖围墙,体育场的纵轴从南北向改为东西向,田径跑道由原来的 500 米缩短为 400 米 。当年冬天,它更名为 “天津市市立第二体育场” 。

新中国成立后,民园体育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1951 年 12 月 1 日,全国足球比赛大会在民园体育场举行,这是解放后中国首个足球赛事,意义非凡 。此后,体育场不断进行改建和完善。1953 年全国四项球类比赛后,对周围看台进行了大规模改建,以水泥板替代原有材料,还建有较大的主席台 。1956 年,正式更名为 “天津市民园体育场”,同年对田径场地进行整修,足球场地由沙地改为草坪场地,并以圆木做架建起灯光足球场,在体育场的四角搭建起 24 米高的木质灯架,成为中国第一个灯光足球场 。

(民园广场)

1980 年 8 月至 1982 年 7 月,民园体育场再次重修,重建了草皮地,内部规划为足球场,外围铺设了塑胶跑道,还增设了比较现代化的设备,容纳人数依旧保持在两万名左右 。2012 年,和平区启动了民园体育场保护利用提升改造工程,历时 18 个月,于 2014 年 5 月,民园体育场以民园广场的全新面貌对外开放,从单纯的体育场转变为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

(小白楼)

繁华的商业地标,小白楼

小白楼的历史可追溯至 1860 年天津开埠后,它成为了美国租界 。关于其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开封道附近曾有一座白色的小洋楼,人们便以此为标志,称这一地区为小白楼 。也有说法称,是因为先农公司在大沽路和徐州道交会处为英国士兵盖了白色二层小楼作为娱乐场所,从而得名 。

如今的小白楼,商业氛围浓郁,是天津的时尚前沿和购物天堂 。这里汇聚了众多高端购物中心,如海信广场,作为小白楼商圈的核心商场之一,海信号称 2018 年营业额达 26 个亿 。其定位高端,吸引了众多国际一线品牌入驻,涵盖时尚服饰、珠宝首饰、美妆护肤等多个领域 。

(小白楼)

小白楼的欧式风情街也是一大特色 。这里充满了浓郁的异域风情,街道两旁的建筑风格独具特色,仿佛让人穿越到了欧洲的某个小镇 。街道上有许多西餐厅、咖啡馆和酒吧,人们可以在这里悠闲地享受下午茶时光,品尝正宗的西餐,感受别样的浪漫与惬意 。在一家西餐厅里,木质的桌椅、柔和的灯光,营造出温馨而浪漫的氛围 。顾客们品尝着美味的牛排、意大利面,搭配上一杯香醇的葡萄酒,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 。

(泰安道五大院)

欧式风情的街区,泰安道五大院

泰安道五大院位于天津市和平区,这里汇聚了众多欧式风格的建筑,建筑的外立面以红砖为主色调,搭配着白色的线条装饰,色彩鲜明而协调 。高大的罗马柱矗立在建筑入口,彰显着庄重与威严 。尖顶、穹顶等元素的运用,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典雅的气质,仿佛将人带入了欧洲的中世纪 。

(泰安道五大院)

走进其中一个院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带有穹顶的建筑,阳光透过穹顶的彩色玻璃洒下,形成五彩斑斓的光影,美不胜收 。建筑的门窗设计也别具一格,雕花精致细腻,展现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 。木质的门窗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与整体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 。

泰安道五大院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多种欧式建筑流派的特点,既有哥特式建筑的高耸尖顶,又有巴洛克式建筑的华丽装饰,还有古典主义建筑的对称与庄重 。这些不同风格的元素相互交融,却又和谐统一,共同构成了泰安道五大院独特的建筑风貌 。在一座建筑的立面上,可以看到精美的浮雕,这些浮雕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是神话故事中的场景,有的是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艺术家们的精湛技艺 。

(泰安道五大院)

如今,泰安道五大院在保留历史建筑风貌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这里汇聚了高端酒店、餐厅、艺术画廊、精品商店等多种业态,成为了一个集文化、艺术、商业、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街区 。

天津的美食天堂

狗不理包子,作为天津美食的代表之一,已有百余年历史。其选料精细,制作工艺独特,包子皮薄馅大,咬上一口,鲜嫩多汁的肉馅与鲜香的汤汁在口中交融,令人回味无穷。关于它的名字,还有个有趣的故事,创始人高贵友乳名 “狗子”,因其包子生意太好,忙得顾不上搭理顾客,久而久之便有了 “狗不理” 的称呼 。

(狗不理包子)

煎饼果子则是天津人早餐的宠儿。绿豆面摊成的薄饼,打上鸡蛋,撒上葱花,再放上酥脆的果子或薄脆,刷上特制的面酱,简单的食材组合在一起,却碰撞出绝妙的口感。那一口下去,既有薄饼的软糯,又有果子的酥脆,还有酱料的浓郁香气,让人欲罢不能。如今,煎饼果子不仅在天津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更是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成为天津美食的一张亮丽名片 。

十八街麻花也是天津不得不尝的美食。桂发祥十八街麻花,选料精良,工艺独特。麻花中夹着由芝麻、桃仁、瓜仁等多种食材制成的什锦馅酥条,炸至色泽金黄,口感酥脆香甜,越嚼越香。它不仅可以作为零食随时享用,更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承载着天津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 。

(十八街麻花)

耳朵眼炸糕同样不容错过。它起源于晚清光绪年间,因店铺紧靠耳朵眼胡同而得名。炸糕以糯米为皮,内馅选用优质的红小豆,经炒制成香甜细腻的豆沙馅,再用香油炸至外皮金黄酥脆,内里软糯香甜。一口咬下去,外皮的酥脆与内馅的甜蜜瞬间在口中绽放,给味蕾带来极致的享受 。

(耳朵眼炸糕)

除了特色小吃,天津的经典津菜佳肴也独具风味。罾蹦鲤鱼是一道极具特色的传统名菜,以带鳞活鲤鱼炸溜而成。上桌后的鲤鱼,形态如同在罾网中挣扎蹦跃,故而得名。其制作工艺讲究,需先将鲤鱼处理干净,保留鱼鳞,然后在热油中炸至鳞骨酥脆,再浇上由葱丝、姜丝、蒜丝、白糖、醋等调制而成的卤汁。这道菜的口感独特,鳞骨酥脆可口,肉质鲜嫩多汁,酸甜的味道恰到好处,让人赞不绝口 。

(炒肝尖)

炒肝尖则是一道考验厨师火候掌控能力的菜肴。选用新鲜的猪肝,切成薄片,用热油快速滑炒,再加入木耳、黄瓜等配菜,勾上薄芡。炒好的肝尖色泽红亮,口感滑嫩,味道咸鲜,丝毫没有腥味。每一口都能感受到猪肝的鲜嫩与配菜的清爽,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

独面筋也是天津的特色菜品之一。它以水面筋为主料,经过油炸后,再用鸡汤、酱油、糖等调料烧制而成。烧好的独面筋色泽酱红,口感软糯,吸饱了汤汁的面筋,味道浓郁醇厚,让人回味无穷。这道菜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天津菜的独特风味 。

结束语

天津,它既有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现代都市的活力与繁华;既有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又有别具一格的建筑与风情。

如果你还未来过这里,那么请一定要将天津列入你的旅行清单。相信当你亲身走进天津,去探索、去感受、去品味,你一定会被这座城市深深吸引,流连忘返。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5

标签:天津   海河   鼓楼   金汤   光明   音乐厅   航母   体育场   好吃   图书馆   旅行   地方   建筑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