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业不足10年,广东人的“迪士尼”突然宣布年底结束营业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一键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引言:当童年地标沦为“地产弃子”,谁来守护曾经的快乐记忆?


国庆黄金周的脚步渐近,全国景区早已一片热火朝天。


有的在入口处挂起红绸灯笼,有的支起卡通气模巡游造势,还有的连夜调试设备、推出“假期畅玩套票”,空气里都浮动着迎客的雀跃。



可就在这全民备战的旅游旺季里,一则带着凉意的公告却在佛山顺德悄然刷屏。


曾承载无数人童年期待的“史努比缤纷世界”,竟要在2025年深冬与所有游客正式作别。


图源:史努比缤纷世界微信公众号


公告中那句“在过去的时光里,能为您提供欢乐的游玩体验是我们的荣幸”,仿佛为这段长达十余年的波折历程画上了句号。


从“全球最大”蓝图到烂尾十余年

最终还是走向结业


史努比缤纷世界的开场,是很风光的。


2003年,顺德嘉信置业与美国联合菲彻辛迪加有限公司签约,顺德嘉信置业拍胸脯喊出“全球最大史努比乐园”,规划里全是“花生漫画宇宙”:太空漫游、绿野高尔夫、空中历险……当时连设计图都美得像童话。

史努比主题公园平面设计规划图


当年的规划显示,整个项目计划于2004年上半年度完成。


然而,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施工队和图纸“打架”、开发商和资金“闹别扭”、区划调整让手续“迷路”……一拖就是13年!



区划调整、工程纠纷、开发商资金链断裂等问题交织,让这座乐园成为市民心中的“烂尾符号”。


市民们更是直言,“从‘带娃去玩’等到‘带孙子去玩’”,生生把期待值拉成“考古级”。


直到2014年顺德区政府介入督办,项目才加速推进,并于2016年5月21日正式开业。



但此时史努比IP的热度,已从“全民顶流”变成“爸妈辈回忆杀”。


尽管如此,在开业首日,还是有很多游客因为情怀捧场,加之当天顺德人可以凭身份证免费入园,史努比缤纷世界的入口排起长龙。


图源:史努比缤纷世界


然而,争议接踵而至。


首先最为诟病的就是票价,成人票120元,远超同期西樵山、祖庙、南风古灶在内的佛山一些知名景点的门票价格。



除了票价争议,还有园区体验不足。


史努比缤纷世界仅5万平方米,最多容纳2000人,而且缺乏停车场,矿泉水售价10元一瓶。



而事实上,乐园难以持续运营的部分原因,也可追溯至开发商的资金问题。


史努比缤纷世界作为佛山市顺德嘉信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嘉信置业”)开发的项目,去年3月,嘉信系五家公司集体“躺平”进了破产清算程序。



更扎心的是,同年11月,长城资产广东分公司还发了个“甩卖清单”,把嘉信置业当“抵押物大礼包”挂在市场上吆喝,核心资产正是乐园所在的嘉信城市广场。



而至于这块地未来的命运如何,园区对此回应称,这取决于顺德政府的安排,因为土地归属权在政府。



本土打造的主题公园为何难活?


往深处来看,史努比乐园的结业,也折射出文旅开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隐痛。


若开发商真能以打造百年文旅IP的初心经营主题乐园,行业或许早已摆脱“高开低走”的魔咒。


但现实是,国内多数主题公园从立项之初就深陷“地产依赖症”——开发商看中的并非卡通人偶能带来多少欢声笑语,而是乐园周边土地的升值空间。


史努比缤纷世界就是一个例子,其自诞生以来,就是作为房地产的配套项目来运作的。


土图源:佛山乐居


开发商表面喊着“打造童年乌托邦”,实则是希望通过主题公园带来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拉动周边的房地产,利用房价上涨盈利才是根本的目的。


心思不在乐园上,这就导致史努比缤纷世界缺乏长期运营规划,而开发商资金困境更是加速了其衰落。



当时国内的主题公园普遍采用“旅游+地产”运作模式,以文旅项目名义低价获取土地,待乐园开业后,周边住宅区房价应声上涨。


这种“乐园造势、地产收割”的套路,早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


这种模式看似双赢:地方政府获得税收与就业,开发商收割土地红利。


但长此以往,主题乐园沦为“地产配套”,开发商自然不愿在内容创新、设备更新上投入真金白银。



反观迪士尼、环球影城等国际巨头,其盈利结构中地产占比不足两成,核心收入来自衍生品、酒店、IP授权等长尾效应。


而国内部分乐园的门票收入占比超八成,一旦地产退潮,乐园便如断翅之鸟,维护资金断裂、设备老化、客流锐减,最终沦为“鬼城”。


政策调控的收紧,也让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濒临终局。


图源:北京商报


随着“严控文旅项目地产化”政策出台,那些以“假乐园真圈地”为生的开发商,终将面对乐园闭门谢客、土地价值崩塌的双重困局。


童年永不散场,但乐园需要进化


如今的主题乐园,早已跳脱出“旋转木马+过山车”的传统框架,蜕变为一座座承载幻想的“造梦工厂”。


这里不只是存放笑声的容器,更是文化体验与情感共鸣的发生地。


在这个体验经济时代,游客的需求发生了质的飞跃——他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设施游玩,而是渴望获得能够触动心灵的沉浸式体验。



这种转变,让乐园的“使命”从“让人玩得爽”,升级为“让人记得深”——体验方式从“你演我看”变成“你我共创”,消费逻辑从“拍张照就走”变成“为故事反复奔赴”,情感纽带更从“图个乐呵”沉淀为“心灵共振”。


但要接住这份期待,乐园行业的“升级考试”才刚刚开始。


迪士尼用《冰雪奇缘》的冰晶城堡把童话砸进现实,环球影城让《哈利·波特》的禁忌之旅在指尖“触手可及”,国际巨头正用IP深度开发与科技革新,不断抬高行业的“体验水位”。



反观本土乐园,不少仍困在“硬件竞赛”的旧赛道:斥资建更高的摩天轮、更刺激的垂直坠落项目,却忘了给设施注入“灵魂”。


这不是简单的“没钱没技术”问题,而是思维惯性的突围战。


当00后游客举着手机拍“会讲故事的灯光秀”,当Z世代为“和角色共创剧情”买单,主题乐园必须撕掉“游乐设施集合体”的标签,把自己锻造成“文化体验发生器”。



从敦煌乐园用数字技术复活壁画里的飞天,到河南万岁山让游客自动成为了万岁山武侠剧本的“参演人员”,随时随地可以开演的沉浸式体验。



这些尝试都在证明:真正的“造梦”,是把文化内核揉进每个互动细节,让游客在参与中成为故事的一部分。


乐园的未来,不在更大的占地面积,而在更深的体验厚度。


当“好玩”升级为“好共情”,当“打卡”进化为“牵挂”,这些承载着集体记忆的空间,才能真正成为跨越代际的“情感原乡”——毕竟,我们爱的从来不是某个游乐设施,而是在那里,我们曾和全世界最美好的幻想,有过一场双向奔赴。


当史努比挥手告别时,香港迪士尼的城堡正上演烟花秀,顺德欢乐海岸的摩天轮还在转动。



或许真正的“童年守护”,不是把回忆锁进铁门,而是让IP在时代浪潮中持续生长——就像查理·布朗永远追着风筝,而乐园需要追着用户的需求奔跑。


主题乐园唯有不断突破边界,将创新思维贯穿于规划、设计、运营的每一个环节,深耕人文关怀以建立情感纽带,并保持持创新的活力,其才能真正成为那个让无数人魂牵梦绕、愿意一次又一次重游的现实中的乌托邦。


写在最后


史努比乐园的告别公告轻描淡写,却难掩唏嘘。


它的落幕,不仅是开发商嘉信置业债务危机的余波,更是一个时代对IP经济盲目乐观的注脚。


当情怀被标上高价,当期待消磨殆尽,这座“迟到的乐园”终究未能等到下一个十年。



或许正如网友所言:“至少我们曾拥有过。”


在2025年最后的圣诞季,史努比与花生家族的告别,将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琥珀。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头条深一度#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品牌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旅游   广东人   年底   结束   乐园   开发商   顺德   缤纷   世界   主题公园   地产   项目   游客   童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