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成都,春光明媚,阳光甚好,踏青出游再适合不过,对于喜欢清净的人来说,在郊区有一个地方非常适合出游,那就是白鹤山。
白鹤山,位于邛崃境内,植被覆盖率高达90%以上,四季常青。
山间步道以石板铺就,坡度平缓,全程徒步仅需1-2小时,沿途设凉亭、石凳与洁净公厕,适合全年龄段游客轻装漫游,所以很适合喜欢登山的亲子家庭。
整条登山线路算是一个小环线,每隔不远就是一个小景点。
徒步登山线路建议鹤林寺,鹤林绿道,鹤林大佛,竹林秘境,幽居寺,一路景色超级美,特别是天气晴好的时候。
全程约2公里,石板路平缓,沿途可欣赏古树名木和摩崖造像,穿越松林绿道,在曲径通幽中感受自然野趣。
山顶的观景平台配备了高倍望远镜,方便游客观赏邛崃山脉的壮丽景色。
白鹤山始建于隋代,公元6世纪,白鹤寺(后更名鹤林寺)在此奠基,成为川西最早的佛教丛林之一。
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理学大家魏了翁题写“鹤林禅院”匾额,寺名自此固定。现存建筑群沿中轴线布局,五进五重,山门、前殿、大雄宝殿层层递进,左侧僧房院落静谧幽深。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殿内佛像庄严慈悲,两侧塑像栩栩如生。
寺内影壁高10米,正面“鹤林禅院”楷书雄浑,背面琉璃“盘龙戏珠”陶釉雕工精湛,堪称明代工艺瑰宝。
寺后的鹤山书台,是宋代理学重镇,培养出大批人才,现存的四合院式建筑,青瓦白墙,古朴典雅。
书台前的"桂影轩",植有百年丹桂,中秋时节,丹桂飘香,与书台的墨香交融,形成"书台桂影"的独特意境,被列为临邛八景之首。
山中的摩崖造像群,是唐代佛教艺术的活化石。在长约50米的岩壁上,分布着20余龛造像,最大的弥勒佛像高近5米,这些造像历经千年风雨侵蚀,仍保存完好,是研究川西佛教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白鹤山的自然景观非常美,从山脚到山顶,植被随海拔变化呈立体形式,山腰处是遮天蔽日的桢楠林,枝叶交织成绿色穹顶,阳光透过缝隙洒下斑驳光影;
接近山顶的缓坡上,有大片翠竹,风过处如绿浪翻涌;而在山巅的开阔地带,有百年银杏与香樟,深秋时节,金黄的银杏叶铺满石板路,宛如一条金色地毯。
蜿蜒的鹤林溪穿林而过,溪水清澈见底,溪畔的"洗心潭",传说为魏了翁洗砚之处,潭水终年不涸,倒映着两岸青山,偶有白鹭掠过水面,惊起一圈涟漪。
山巅的"天池"虽小,却如明镜一样,雨季时,雨水从岩石缝隙渗出,形成微型瀑布,在阳光折射下幻化成七彩霓虹。
林间,活跃着松鼠、竹鸡等野生动物,更有数十种候鸟在此停歇,春秋两季,成群的白鹭在山间翩跹,与山名相映成趣。
从汉代胡安的修仙传说,到宋代魏了翁的理学讲坛;从唐代摩崖造像的艺术瑰宝,到现代都市人的心灵驿站,白鹤山始终在历史与现实的中演绎着自己。
它是川西平原的生态屏障,是临邛古城的文化地标,更是都市人寻找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当暮色降临,鹤林寺的晚钟悠扬回荡,白鹤山又将在千年岁月中沉睡,当游客带着山间的清风与历史的余韵归去,等待着的又将是下一个美好的明天。
地址:邛崃市邛芦路
门票:免费
交通:成都乘坐高铁邛崃站下(35min),坐1路公交在白鹤山站下,即可抵达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