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第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咖位够不够重?

如果问你山东第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是哪里,你可能会说是青岛,或者济南,但其实都不是,而是济宁下面一座县级市,叫曲阜。

这里既没有青岛的啤酒泡沫,也不见济南的泉群喷涌。

但满城的柏树和庙宇牌匾上挂着的“万世师表”提醒着你,两千五百年前,某个老教师在这里给学生讲过“有朋自远方来”。

曲阜是孔子的家乡,因此被称为“东方的耶路撒冷 ”。

其实除了孔子,黄帝也在这降生,神农氏筑过都城,白帝少昊更是归葬于此,曲阜在商周时期已是东方文明轴心,所以能成为圣城,看起来似乎也算是天命所归。

说说交通,曲阜有火车站和高铁站,曲阜站在市中心,车次不多,站台也小。

曲阜东站是中国县级市第二大高铁,东西两个站房,共6台15线,30万平方米的建筑面积,仅次于义乌站。

就是离市区有点距离,大概十几公里,打车需要二十分钟。

另外东站的东西出站口互不相通,得绕三四公里路才能到对面,网约车基本集中在西出口,别走岔了。

至于住宿嘛,选在明故城三孔景区附近就行,曲阜城中心在三孔南边,整座城市都是围着它生长的。

如今曲阜明故城的街头是这么一副景象。

打着“孔子六艺之御”招牌的非遗马车在路上和汽车齐头并进,街头巷尾都是孔府宾馆,孔府菜馆的显眼招牌。

三轮车夫操着曲阜话背诵《论语》 拉客,三孔景区外蹲着上百个中年人,

他们用济宁口音的普通话拉住游客:“要讲解吗,老丝儿(老师)?我是孔家后裔。”

你在正式逛三孔之前,还感受一下曲阜的特色早餐—羊肉泡粥。

前一天炖透的羊肉码在瓷碗底,浇上滚烫的黄豆小米粥,豆香混合着肉香四溢。

我去的是归德路上的沙记粥铺,黄豆小米粥只要一块钱,但羊肉十元起称。

老板还会挎上半勺黄豆,现炸的油条和酥饼按斤称,单吃或者摁在粥里,十分落胃满足。


来曲阜旅游,必打卡的就是三孔了,即孔庙,孔府以及明故城外的孔林,联票140元。

它们是第一批国保单位,1994年更是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01 阙里至圣庙(孔庙)

曲阜孔庙算得上天下孔庙的祖师爷。

公元前478年,孔子去世的第二年,学生们把他生前住的屋子腾出来,放上衣裳帽子琴具书卷,逢年过节回来上炷香,那时的排场不大,只有庙屋三间。

后来历代帝王不断给孔子加封谥号,孔庙就跟着扩建,如今建筑大多是明清遗存。

六百三十米的中轴线串起九个院子,前面三进院子往前站,后六进左右对称排开。

红墙圈着104座殿宇亭台,四角杵着角楼,论规模仅次于北京紫禁城,最厉害的是这组建筑前后修了2000多年,放在地球上都是独一份。

常规的游览路线:

万仞宫墙→金声玉振坊→泮水桥→棂星门→太和元气坊→圣时门→璧水桥→弘道门→奎文阁→十三碑亭→大成门→先师手植桧→杏坛→大成殿→崇圣祠→鲁壁

大成殿是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重建,是孔庙最核心建筑,重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

九开间门面横在眼前,纵深五间房的距离,站在下面望不到顶,它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泰安岱庙天贶殿并称“东方三大殿”。

二十八根石头柱子撑起挑檐,每根近六米高,抱都抱不过来。

后墙和山墙的柱子刻着浅浅的云龙纹,正面的十根柱子最扎眼,双龙戏珠的浮雕抠出半寸深,鳞爪被争先恐后的游客们摸的发亮。


02 衍圣公府(孔府)

这不是孔子的家,而是孔子后代的府邸,孔老师当年没这么阔气的条件,只有简陋的三间堂屋。

最初孔子后裔在他的故居中设祠奉祀他,并依庙建宅住在旁边。

直到北宋朝廷给孔家嫡长子颁了个“衍圣公”的铁饭碗,房子也越盖越气派,到明清时甚至成了仅次于皇宫的最大府第,拥有厅、堂、楼、房463间的九进庭院。

除了豪宅本身,孔府还是一座实打实的藏宝库,拥有大批历史文物以及珍贵古籍。

比如明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至1948年的文书档案,是世界上持续年代最久、范围最广、保存最完整的私家档案。

再比如乾隆皇帝赏赐的“商周十供”。

清乾隆三十六年二月(1771年),乾隆皇帝驾临曲阜祭孔,他看到孔庙里的祭祀礼器大多是汉代年份,不足以显示孔子“帝师”的身份。

于是便颁旨从清宫里挑了十件青铜礼器赏赐给孔府用作祭祀。

商代3件、周代7 件,包括木工鼎、册卣、牺尊、亚尊、伯彝、幡夔敦、宝簠、饕餮甗、夔凤豆、四足鬲。

孔府将其视为至宝,除春秋丁祭之外放在保险柜秘藏,不过现在嘛,这十件宝贝正大光明的摆在孔子博物馆里免费供游人观赏。


03 至圣林(孔林)

帝王墓叫陵,圣人墓称林,比如曲阜的孔林、洛阳的关林,至于安阳那个袁林就别提了,袁世凯自己都未必敢信。

洛阳关林

孔林是孔子家祖坟,世界上找不出第二处这么大还续得久的家族墓地,现存坟冢10万余座,历史跨度超2500年。

当年孔子走了,弟子们埋他在曲阜城北泗水边,秦汉时只垒了个坟头,守墓的也就几户人家。

后来老孔家地位噌噌涨,墓地年年扩张,到了明洪武十年(1377年),3000亩的规模已经能跑马了。

孔林门票10元,只看孔子墓的话,进门直走拐个弯就到,不用坐景区里的电瓶车。

孔子墓在中间,儿子孔鲤蹲东边,孙子孔伋守南边,这种墓葬布局叫“携子抱孙”。

孔鲤是孔子的唯一儿子,因出生时鲁昭公赐孔子一尾鲤鱼而得名。

他本身并无多大成就,但他有个好儿子叫孔伋—曾子的徒弟,孟子的老师,是孔孟之道重要桥梁,被称后世为“述圣”。

除了孔子墓,孔林里还葬着历代衍圣公,孔家名人(孔尚任等等)以及无数籍籍无名的普通族人,对了尽管是孔氏家族墓,但也有“五孔不入”的说法。

①孔家嫁出去的女儿;②孔家未满18周岁夭折的人;

③孔家的出家当和尚的人;④孔家的犯罪判刑之人;⑤再婚者带来的孩子或入赘、赐姓孔的人。


三孔之外,还能逛点啥?

除了三孔景区,还有一些景点值得一逛,比如颜庙,周公庙,少昊陵,汉魏碑刻博物馆,孔子博物馆等等。

01 汉魏碑刻陈列馆

出孔府别跟着人群往右走,左转十来步就能撞见汉魏碑刻陈列馆。

这里免费,出示身份证就能进,一墙之隔的孔府出口人声鼎沸,这里冷清得像被施了结界。

但这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有碑刻131块,石雕6尊。

历西汉、东汉、曹魏、北魏、东魏、北齐、隋、唐、宋、金、元、 明、清至民国,贯穿整个中国碑刻史。

其中22块汉魏碑居全国之首,所谓“天下汉碑半齐鲁,半个齐鲁在曲阜”。

一进门就能看到是几对石翁仲,院子里有顶汉石人亭子,这对石人兄弟原先是给汉鲁王看坟的,50年代被搬进这里,成为两个穿越时空的哨兵。

这里没游客也没管理员盯着,你能贴着看那些字,比拓本上多出各种细节,懂书法的朋友来了一定会狂喜。

因为四大汉碑除了《曹全碑》在西安碑林,其余《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都在这儿了,称为“孔庙三碑”。

《史晨碑》

《乙瑛碑》


02 周公庙

大多游客奔着孔子来曲阜,没几个人知道这里是周公旦的封地。

老树古碑衬着庭院空荡,这地方没搞什么景区花活,满院子老柏树就够撑场子了。

周公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是周武王姬发的哥哥,被封于曲阜,因辅佐周成王没法过来。

只好把儿子伯禽派来坐镇鲁国建都,后来成王特批在这里建太庙祭祀祖宗,也就是鲁太庙。

鲁国没了之后太庙也毁了,北宋祥符元年(1008年),宋真宗追封周公为文宪王。

在太庙旧址重建周公庙,宋元明清多次修建,与河南洛阳、陕西宝鸡周公庙并称为全国三大周公庙。

元圣殿是周公庙的最核心建筑,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内供有周公、鲁国首代国君伯禽、周公仆人金人的神像。

元圣是周公的称号,有趣的时候,曲阜海拔最高处留给了这里,86m,以表敬意。

说个冷知识,这座周公庙还是东野族人的家庙祠堂,都说东野是日本姓,其实根源在曲阜。

周公的儿子伯禽成为鲁公后,把最小的儿子鱼扔在东野田那块封地,此后他就以地名东野为姓传承了几千年,到今天曲阜还有两个东野村呢。

周公庙旁边是曲阜鲁国故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不过遗址公园现在也不开放,我进入到项目部,看到保安,悻悻的退了出来。


03 颜庙

出孔府向北走几分钟就到了颜庙,占地不大也不收门票,门口蹲着不少导游,紧跟不舍的拉客。

颜回,字子渊,孔门七十二贤之首,一辈子穷得叮当响,偏就乐在其中,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颜庙哪年建的没人说得清,汉高祖刘邦东巡过鲁,祭孔子,同时用少牢祭祀颜子祠,这可视为颜庙祭祀的开端。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旧庙毁,迁至陋巷颜回旧居故址建庙,致和元年(1328年)落成”,同年封颜子为兖国复圣公,故称复圣庙。

复圣殿是颜庙的主体建筑,元代时为五间重檐,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重建,七开间的绿琉璃顶,前廊也横着几根盘龙柱。

当游客们在孔庙挤成早市的时候,这儿实在安静得厉害,庙里的柏树和石碑特别多。

我在这里待了好一会,有时候站在井边,看着石缝里的杂草,想象着当年那人啃着干粮打水的身影。


04 孔子博物馆

逛完三孔、颜庙这些地方,出古城往东站方向拐个弯就是孔子博物馆,我是逛完之后直接打车去曲阜东站,比较方便。

国家一级博物馆的招牌下,孔府攒了几百年的家底全码在这儿,镇馆之宝有仨儿,战国黄玉马,战国镶金银质猿形带钩以及乾隆赏的商周十供。

青铜器冷着脸,竹简堆成山,墙上的字字句句都是“仁话”,转一圈下来,两千年的积累是对三孔景区最好的理论补充。


最后借着孔子博物馆,就简单介绍一下孔子这位最熟悉的陌生人吧。

孔子原名孔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他出身没落贵族,三岁丧父,少年丧母,跟着母亲在困顿里长大。

为了守住宋国祖籍的根,十九岁娶了亓官氏,后来生了儿子孔鲤,养家糊口的那些年管过粮仓、放过牛羊。

前半生混迹官场,当过鲁国的大司寇,推过礼治,但终究没玩转权力的牌局。

五十五岁那年,心灰意冷出鲁国,带着几个学生周游列国十四年,卫、曹、宋、陈、蔡……兜兜转转,推销“仁政”碰了一鼻子灰,最狼狈时被困于陈蔡之地,七天没吃过饭。

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彻底收了治国平天下的心,把力气都砸在教书和编书上。

修订六经,攒了三千弟子,七十三岁去世,坟头就埋在泗水边上,当时连块像样的碑都没立上。

其实说白了,他就是个从烂泥里爬起来的老头,用一辈子在礼崩乐坏的年代硬拗着讲道理。

至于那些“世修降表”的那些诟病,我就不作评价了,只能说孔子是孔子,孔学是孔学,孔府是孔府(也分南北),切勿二极管,辩证的去看吧。

去周公庙的路上看到的孔子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7

标签:旅游   山东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   曲阜   孔子   孔府   孔庙   碑刻   景区   太庙   汉魏   祭祀   博物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