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一觉醒来,时间的指针已经到了下午二点处。突然心血来潮,想去温岭网红景点七彩村……
没有事先预谋规划,一场真正想走就走的旅行!
儿子帮忙在网上预定了靠近目的地宾馆,按照房东的指示,驱车两小时到达渔港路。
坐上接驳车,房东说本来想让你们停到里箬停车场,但这里停车免费——遇到好人了。
车子快要进入东海隧道时,隧道上方一个大大的旅游广告牌上写着“陈和隆旧宅”。我以为是哪位大官的府邸,房东说陈和隆不是大官,是以前的大财主,当时他可以去对岸的,但是他认为自己没有做过坏事,选择留了下来,但后来还是被镇压了。当地人对陈和隆的后人还是很尊重的,因为不少人祖上受过他家的恩惠。
陈和隆旧宅位于里箬村的南侧,南面临海,水运十分方便。
1988版《温岭县地名志》对里箬村的介绍为:以地处山内侧,并相对其南之外箬而言里箬,又名内箬。293户,1199人,多陈姓,以渔为主。有机动渔船21艘,1987年渔总产量749.5吨。境内有陈和隆旧宅,建于清末民初,系东南沿海渔村木石结构的典型建筑,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和地方特色。又有民间舞蹈“大奏鼓”,源自福建民间舞蹈,结合地方特色,热情奔放,别具一格。有村办箬山里箬冷冻厂1家。
村里房屋依山势而建,高低有别错落有致,街街巷巷又把房屋串联成一个散而不乱的整体。陈和隆旧宅则是村内的明星建筑。
陈和隆旧宅八点开门,我们来早了一个多小时,就在村中逛逛。
村内有一座玄天庙,不知道是奉祀哪位神仙。作为以出海打渔为主业的村民,八九不离十供奉的神仙主要保佑在海上作业村民出入平安。
陈和隆旧宅现在更名为石塘旧宅,浙江省级文保单位。
面东的大门两侧,上等青石上镌刻着一幅“旧德溯东湖俭勤世守,新支衍箬岙义礼家传” 楹联,说明陈氏家族迁自福建惠安东湖,在箬岙这里繁衍新支……楹联书写者为民国时期温州苍南人书法大家,曾担任过淳安、黄岩、常山三县知事的汤国琛。
在东门邂逅了带孙女来玩的一位老人,老人很热情地带我们参观。交谈之中,这位生于1947年老人竟然是陈和隆先生的第四代直系后裔(重孙)。老人说现在已经住到温岭市里,这个旧宅是他小时候生活居住的地方,有空经常回来看看……
从老人的口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公开资料中查不到的事迹。
陈家世代打渔为业,到陈和隆已经第三代,旧宅的房子其实是从陈和隆父亲这一辈开始建造。到陈和隆这一代,逐渐发展成当地的渔业大亨巨富之家。
陈和隆出生于同治初年,于1935年去世。房东大哥说的不对,解放初被镇压的不是陈和隆,而是陈和隆的儿子,也就是身边这位老人的爷爷。
从大门进去的左侧房子,现在已经是民宅。据老人介绍,这里原来下面一层是粮仓,上面是花园。现在仅剩下花园的一角……
花园的旁边,是一座五层高的防卫台,俗称碉堡。顶层四面均设置有瞭望口和射击孔,在当时四周没有其他建筑物的环境下,视野非常开阔。
再往西的房子是旧宅主楼,临海而建,主人会客和生活的主要场所。老人指着最西侧的一间房子说,当时他的奶奶就住在这间,而他小时候就住在奶奶房间的楼上。
旧宅的设计巧妙之处,还在于底层的临海码头与房屋合为一体而建,当涨潮时,船可以直接停靠到房屋底层,然后船上货物直接卸到底层仓库,非常省时省力,被誉为沿海地区房屋设计的典范。
对于旧宅能保存如此完好,老人说在那段特殊时期,旧宅曾经作为箬山公社的办公地,大概是得以保存的原因。门口上的石雕,还有用水泥等涂抹的痕迹,那是好心人为了保护古迹不被破坏的无奈之举。
临海的阳台上,其中一块青石栏板上镌刻有繁体字“小嫏嬛”,落款执笔人为“风道人”。老人说,这个风道人是民国时期温岭有名的秀才,与其太爷爷陈和隆交情深厚。令两位先祖想不到的是,老人妻子是风道人的重孙女,也就是说两位先祖的第四代直系后裔成了夫妻,缘分这东西,有时候真是妙不可言。
“小嫏嬛”三字,我当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老人说他也不清楚。回来查了资料,原来嫏嬛是藏书的地方,风道人把这豪华的建筑命名为“小嫏嬛”,用意不言而喻,希望巨富之家还能成为书香门第。
在另一个宅院,墙壁里还镶嵌一块“勒碑永禁”的石碑,内容大意是禁止赌博,陈家的家风家训还是很正的。
2025081020250815
更新时间:2025-08-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