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浈江农房换新颜,乡村美景入画来

2183栋农房焕然一新,67万平方米外立面精彩蝶变,一条约9.5公里的环丹农房风貌示范带初现风采……近日,南方+记者行走在韶关市浈江区的乡间,只见昔日斑驳的老旧农房纷纷披上“新衣”,与绿水青山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幅生动的乡村新画卷。这些看得见的变化,正是浈江区聚力推进农房风貌提升取得的扎实成效。

为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见效,浈江区城镇建设专班早谋划、快行动,率先出台《浈江区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工作指引》,全面吹响了农房风貌整治提升的“集结号”。

农房风貌提升,不仅关乎村民的居住品质,更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重要举措。浈江区以系统化思维推进整治工作,一手抓存量农房改造,一手抓新建农房管控,全力塑造具有浈江特色、协调美观的乡村风貌新图景。

锚定“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区城镇建设专班牵头抓总,多部门协同联动,政策引导、技术帮扶、过程监督、要素保障多管齐下,凝聚成推动农房风貌提升的强劲合力。

旧屋“穿新衣”

乡村颜值大提升

针对存量农房,浈江区住建局联合各镇街深入开展走访摸排,“一房一策”建立台账。改造过程中,充分听取村民心声,尊重村民意愿,坚持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美观安全并重。

一方面,引导村民选用耐久、协调的建筑材料进行外立面翻新,在“四沿”区域和重点村落,优先推广真石漆、质感涂料等现代环保材料;另一方面,鼓励各镇村挖掘本土文化元素,将地方特色融入整体风貌,推动乡村面貌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183栋农房“旧貌换新颜”,改造面积约67万平方米。走进村庄,昔日斑驳的墙面披上“彩衣”,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映成趣,村民的幸福感洋溢在笑脸上。

农房风貌整治前后对比

示范带引领

绘就浈江“风貌长廊”

浈江区坚持示范先行、以点带面,聚力打造“秀美风光、文旅阅丹”环丹农房风貌示范带,串珠成链、连片成景。

示范带以村小组为单元,沿阅丹公路X796线串联湾头村、赤岸村、牛栏前村,X800线连接乌泥坑、府管村,全长约9.5公里。沿线整合古村落、翠竹、同心树等文旅资源,实现农房风貌与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的深度融合。

如今,驱车行驶在阅丹公路上,沿线村居错落有致、立面整洁、色调和谐,与丹霞山景区的壮丽风光相得益彰。这条示范带不仅成为浈江乡村的“颜值担当”,更是“百千万工程”初见成效的生动展示窗口。

环丹农房风貌管控示范带

管建并重

筑牢风貌“长效基石”

在美化提升的同时,浈江区严把新建农房“审批关”和“建设关”,坚决杜绝风貌失控。区住建局联合相关部门加强报建审查与施工监管,确保新建农房从源头即符合管控要求。

同时,加强乡村建筑工匠培训,提升按图施工、规范建设的专业能力,确保农房不仅“好看”,更要“好住”。

浈江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巩固整治成果,拓展示范效应,完善长效机制,推动乡村从“局部美”迈向“全域美”,从“风貌美”升华为“内涵美”,奋力绘就“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浈江乡村振兴新画卷。

南方+记者 唐音

通讯员 浈住建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31

标签:旅游   韶关   美景   乡村   风貌   村民   相映成趣   初见成效   存量   画卷   沿线   斑驳   韶关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