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登过泰山的小伙伴都知道,在红门游客中心步行登山,一路前行,走了个七七八八,还以为快到了,抬头一看,怎么才到检票口?一看手机步数,竟然已刷1.2公里。殊不知这段暗藏了多少个景点,像关帝庙、红门宫、万仙楼都在其中。与之相同的操作重现,在东御道牌坊西行,一路走来,弯弯绕绕,快半个小时了,才看到东御道检票处的真容,这中间也有很多景点,风光之美让游客直呼泰山景区太大方!
东御道,起点位于上梨园村,止于中天门分水岭,其来历要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千古一帝秦始皇,雄才大略汉武帝,都曾登封泰山,向天地宣告功绩、祈求国泰民安。他们选择的登山入口就在这儿,原因有二:一是地势相对平缓,更易于攀登;二是处于泰山东面,有紫气东来之意,象征国家昌盛繁荣。正因如此,这条路被赋予了 “东御道”的尊贵之名,成为了泰山文化的重要符号。
2003 年至2005 年,上梨园村民们自发集资,在御道起始处路中央建立“泰山东御道”坊,距离103省道御道公交站仅百余米,方便了游客乘车。东御道石坊为三孔架构,背西面东,由巨石砌成。总高约 6、7米,总宽约 8、9米,古朴庄重、沉稳大气,比例协调,布局合理。正面坊额上刻有 “泰山东御道” 五个大字,雄浑有力,让人不禁遥想当年皇帝东巡时浩浩荡荡的壮观场景。
沿柏油路西行,见道路两边多是酒店、餐馆、超市及盆景园林,东御道登山线路的开放在无形中惠及了周边村落,很多有商业头脑的村民,利用自有资源搞起了副业,有的将泰山特产拿出来售卖,如黄精、泰山灵芝等,吸引得外地游客纷纷驻足。约五六百米,柏油路尽头是石盘道,上面一个大坝横亘眼前,下面水潭内潺潺的溪流叮叮咚咚,唱着悦耳的欢歌直冲谷底,一路奔向远方。
再上,就是大名鼎鼎的未央湖,湖水澄澈如镜,倒映着周边连绵起伏的泰山群峰,郁郁葱葱一片苍翠,仿佛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湖光山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可能说得就是它吧!一阵微风拂过,涟漪阵阵,波光粼粼,“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氛围感直接拉满。立于石亭内,极目远望,曼妙的泰城东部城市风光一览无余,这座与泰山相伴千年的古城,正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辉煌篇章。
移步到西岸边的青阳堂,但见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散发着浓浓的历史韵味。据记载,汉武帝于元封二年(前 109 年)下令在泰山下筑明堂,明堂四面无墙壁,上覆以茅草屋顶,四周引环形水道包围。名堂的东门即为青阳。东面抱柱上有一幅对联,上联:东岳霞光照胜地,下联:九天云气映斯亭,把眼前的美景刻画的淋漓尽致。亭内几个刚下山的游客正休憩,美妙的景色让他们如醉如痴。
检票处的下方是汉阙门,也是东御道登山线路上的一处标志性建筑,仿照汉代汉阙型制建设,分立于道路两侧,阙身和阙顶都刻有汉代风格的精美图案和纹饰,每一处雕刻都线条流畅,栩栩如生,展现了工匠高超的技艺。门前矗立一块泰山石,上刻 “汉御古道” 四个字,采用了汉印的形式,散发着浓厚的大汉气息,瞬间想起一句很霸气的话: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热血沸腾!
一路走来,这里就一个字“静”,全然没有红门的喧嚣、天外村的热闹,登山的游客也很稀少,偶有背包客擦肩而过,也只是轻手轻脚,生怕惊扰了这份沉睡千年的清幽。在这里,山的雄壮、湖的宽广、树的苍翠、水的灵动,与历史的厚重交融在一起,编织出独属于东御道的诗情画意,能让你在这一方静谧的天地中,寻得内心的那份安宁与平静。
我是@泰山旅游那些事儿,喜欢这篇文章,就动动你发财的小手,加个关注点个赞,转发出去留个言!期待分享您的建议和观点!
更新时间:2025-04-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