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闯进非遗热坝!在双柏大麦地,每分每秒都是文化奇遇

当城市还在沉睡,绿汁江畔的热坝已被《查姆》吟诵唤醒——这个五一,双柏县大麦地镇化身“非遗活态实验室”,从晨光里的垂钓到星夜里的篝火,每个呼吸间都流淌着彝族文化的鲜活基因。跟着这份“无时间感”的漫游指南,让非遗像空气般自然浸润你的假期!

破晓时分,在江风与凤凰花香中触摸时光。晨光漫过房顶时,查姆营地早早开启晨光钓趣,感受热坝闲情,钓竿刚入水,旁边阿婆的底土粑粑已在铝盆里滋滋冒油——苦荞粉混合着茴香籽的香气钻进鼻腔,掰一块蘸上邦三红糖水,咬下的瞬间,百年前彝族先民的早餐滋味在舌尖复活。骑“趣”大麦地的路上,骑行团队沿着河普公路飞驰,风掠过耳畔时,普龙门牌上的古彝文在晨光中闪烁,转过弯便撞见“小豹子”欢腾,笨重的机车与灵巧的非遗笙舞碰撞,感受时代的交织。

日升时分,竞技与手艺的双重热力。当太阳爬上山顶,文化站的陀螺赛早已热火朝天,国家级传承人握着你的手甩出第一鞭,陀螺在地面旋出银色光圈,“站稳、气使够、看准!”他笑着揭秘民族体育竞技的得胜口诀。输掉比赛也没关系,赛场边“土味”十足的叶子糖让你把“舌尖上的非遗”带回家。扎进非遗市集寻宝,有指尖浮雕堆绣制成的鞋子、裹被等,有齐苏彝药的健康体验,有香疙瘩鸡秘制的味蕾起舞……最惊喜的是“非遗福袋”,拆开喜庆、拆开甜蜜哦!

暮色四合,非遗跃上舞台与篝火相印。小篷车演出变奏热场,四弦琴响起,传承人带着游客跳起节日欢歌,《啊噻调》歌手突然抛来一句“日月如何形成?答案就在不远处《查姆》吟诵的声波里。”喝一口混着古法红糖的米花水,看舞台上“小豹子笙”舞者身绘豹纹腾挪,民族的艳丽展现无余。 当巨型篝火窜起火花,夜的灵魂瞬间被点燃,彝家阿哥阿妹手把手教你跳“火塘打歌”。烤乳猪的香气混着四弦琴的旋律在空气中飘荡,火光映红的脸上,是千年文化与当下快乐的重叠。

随时发生的非遗魔法,碎片时间的惊喜,舌尖上的文化地图……把自己交给热坝的节奏,住下来、参与进来,带走是满手的温度。抽陀螺时掌心的茧、堆绣时指尖的线痕、烤粑粑时沾上的炭火味,这些都是大麦地给您的“文化指纹”。

这个五一,请把时钟调成“热坝模式”,在彝族千年文明里,做一个自由的文化漫游者,让这个的五一成为被非遗记住的时光——5月3日至4日,大麦地热坝,等您带着好奇心来“捣乱”!

温馨提示:穿耐磨鞋便于随时起跳打歌,防晒用品必备——毕竟,在热坝的阳光里,每个笑容都会被非遗的故事照亮。

(双柏县大麦地镇人民政府 尹文娟 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4

标签:大麦   满手   彝族   晨光   双柏县   双柏   文化   粑粑   舌尖   陀螺   篝火   奇遇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