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个帖子,挺扎心的。有个年轻人被家境好的同学问:“你怎么老抱怨父母?”他没急着反驳,只是默默算了笔账——同学结婚父母包首付还月供,二十多万的车直接全款,连孙子的奶粉钱都是老两口抢着付;他自己呢?农村父母没退休金,每月得寄生活费,买房首付靠东拼西凑,父母还总为撑面子到处随礼,连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结婚都要借钱随份子。最让他憋屈的是,父母还总念叨:“你看谁家孩子多出息!”

这让我想起老家邻居张叔。2018年他儿子创业差五万启动资金,张叔连夜把养了三年的猪卖了,又挨家挨户借遍全村。现在儿子公司年入百万,每次回家都红着眼圈说:“没有我爸那筐猪饲料,哪来我现在的办公楼?”而隔壁李伯家当年守着存款不肯帮女儿付钢琴班学费,如今女儿在商场教钢琴,总望着琴行老板的孩子弹肖邦。
《战国策》里有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有些人理解成攒钱买房,其实真正的“计深远”,是舍得把肩膀垫在孩子脚下。就像同样爬山,有人坐着父母的缆车轻松登顶,有人却要背着全家匍匐前行。那个发帖的年轻人月薪比同学还高两千,可同学是轻装上阵,他是拖着全家负重越野,这能一样吗?

当然也不是说要把所有问题都推给原生家庭。我表姐当年带着五百块北漂,现在在北京有两套房。但她常说:“要不是我妈偷偷在我行李箱塞了半年绣花挣的钱,我可能第一个冬天就回老家了。”你看,真正的托举未必是金山银山,可能是深夜里为你留的一盏灯,雨天悄悄倾斜的伞。
现在总有人争论“寒门再难出贵子”,可比起阶层固化,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见过不少父母,自己躺平却逼孩子逆天改命,就像旱地里的老农非要秧苗抽穗,这不合常理嘛!也有年轻人把原生家庭当万能背锅侠,但《哪吒》里说得好:“我命由我不由天”,与其抱怨出身,不如学王健林给王思聪的五亿练手金——哪怕咱没有五万,给孩子五千的试错勇气总行吧?

最后想起个老笑话:父亲骂儿子不争气,儿子委屈:“人家爸爸给孩子留别墅,你留啥?”父亲瞪眼:“我留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还不行?”笑着笑着突然心酸——当我们在比较父母给了什么时,是不是也该想想,自己将来能成为怎样的父母?毕竟每个家族的未来,都是场接力赛啊。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更新时间:2025-11-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