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深山里藏着一个网红景点,还被外媒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

提到河南省著名的古村落,多数人或许会先想到禹州的神垕古镇、开封的朱仙镇等等,可实际上,在新乡市辉县的太行山深处,还有这么一个“敢与天争路”的村庄——郭亮村,它坐落于千仞绝壁之上,海拔1000米,曾因交通闭塞穷得“养在深闺人未识”,却靠13位村民用5年时间凿出的“绝壁长廊”,从贫困村变成国家4A级景区,连外媒都惊呼是“世界第九大奇迹”,如今更是成了游客必打卡的“网红景点”之一。

第一次自驾去郭亮村时,刚进太行山就被眼前的险峻震住:山路蜿蜒曲折,一侧是陡峭的山崖,一侧是深不见底的峡谷,偶尔能看到山间的云雾飘过,连开车都忍不住放慢速度。直到拐过一个弯,远处绝壁上的“石洞公路”突然映入眼帘——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郭亮洞,1300多米长的隧道嵌在百米高的崖壁上,每隔几十米就有一个“天窗”,阳光从“天窗”照进来,在隧道里投下斑驳的光影,像一条藏在绝壁里的“光的走廊”。

同行的本地向导说,这条公路藏着郭亮村最悲壮的故事。上世纪70年代,郭亮村还没有通往外界的道路,村民要出山只能走“天梯”——一条在绝壁上凿出的窄窄石阶,稍有不慎就会摔下峡谷。1972年,村里的13位壮丁自发组成“凿洞队”,没有大型机械,就靠钢钎、铁锤和双手,每天从凌晨干到深夜,一锤一锤地在绝壁上凿孔。为了省钱,他们住在山洞里,吃着掺了野菜的玉米糊糊,有人手上磨出了血泡,有人被落石砸伤,却没一个人放弃。

“你看隧道里的这些凿痕,都是当年用铁锤砸出来的。” 向导指着隧道壁上深浅不一的印记说,“最危险的是开‘天窗’,要有人吊在崖壁上往下凿,下面就是几百米的峡谷,全靠一根绳子保命。”1977年,当最后一锤落下,1300多米长的郭亮洞终于打通,村民们举着火把在隧道里奔跑欢呼,那一刻,郭亮村终于有了通往外界的“生路”。现在走在隧道里,还能看到墙上刻着的“13勇士”名字,和他们当年凿洞的老照片,每一个细节都让人忍不住感叹:“这哪里是路,分明是用命拼出来的奇迹!”

穿过郭亮洞,就到了郭亮村。村子依山而建,石墙、石屋、石板路,连屋顶的瓦片都是用当地的青石铺的,透着古朴的太行风情。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位老人坐在石凳上晒太阳,手里编着竹篮,看到游客会笑着打招呼;巷子里的农家菜馆飘出香味,炖土鸡、炒山菌、凉拌野菜,都是地道的太行味道,老板会热情地给你添上一碗小米粥:“咱这粥是山上的泉水煮的,香得很!”

郭亮村的历史,比这条公路更久远。相传明朝中期,有个叫郭亮的年轻人带领村民躲避战乱,逃到这片绝壁之上,开荒种地、建设家园,郭亮村也因此得名。几百年来,村民们在山里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习俗。

现在的郭亮村,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贫困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民宿,有的村民还做起了导游,带着游客逛村子、讲凿洞的故事;以前的“天梯”也成了游客们的“打卡点”,站在“天梯”上往下看,能看到郭亮洞像一条巨龙趴在绝壁上;春秋两季的郭亮村最美,春天山里的野花遍地开,红色的杜鹃、黄色的连翘,把绝壁染成彩色;秋天的枫叶红了,石屋旁的柿子树上挂满了红灯笼似的柿子,随手一拍都是 “太行秋韵图”。

有位在村里住了一辈子的老人说:“以前想都不敢想,咱这穷山村能有这么多人来玩。多亏了那13个老伙计,凿出了路,也凿出了咱郭亮村的好日子。” 确实,郭亮洞不只是一条公路,更是郭亮村的 “精神图腾”——它藏着村民们不服输的韧劲,也藏着太行山最动人的故事。

如果你下次再去河南旅游,不妨来郭亮村看一看:走一次绝壁长廊,摸一摸当年的凿痕,住一晚石屋民宿,尝一口太行农家菜,听老人讲一讲13勇士凿洞的故事。相信你会像我一样,离开时心里满是震撼——原来在这片险峻的太行山里,藏着这样一群敢与天争、敢向绝壁要路的中国人,也藏着这样一个充满力量与温情的村落哦!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刘小顺

用有趣的角度看世界,做最有态度的旅行家。

#秋日生活打卡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7

标签:旅游   景点   河南   奇迹   世界   绝壁   太行   石屋   太行山   隧道   天梯   村民   天窗   山里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