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州位于广西东南部,南宁市东部,东连贵港市,南接钦州市灵山县、浦北县,西界南宁市青秀区,北壤南宁市宾阳县。 横州市享有“中国茉莉之乡”、“世界茉莉花都”的美誉。横州市山川秀美,人文历史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汉伏波将军马援、宋著名词人秦少游、明建文帝朱允炆、大旅游家徐霞客等在横州留下了精彩的历史印记。有应天寿佛寺、伏波庙、海棠桥、天子码头、承露塔、笔山花屋、施家大院、李萼楼等众多古迹。2023年,横州市主要旅游景区(点)有国家AAAA 级景区2个(九龙瀑布群国家森林公园、中华茉莉园),国家AAA 级景区6个(横州市西津湖旅游景区、横州市圣茶谷景区、横州市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景区、广西金花茶业工业旅游园、横州市顺来茉莉花茶展览馆、伏波景区),以及平朗镇笔山村(中国传统村落)、宝华山旅游风景区、六景泥盆系标准剖面保护区等;有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1家(西津水力发电站)、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4家(圣种茶博园、圣茶谷景区、飘香农庄、南山大森),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1家(圣种茶博园),广西四星级农家乐2家(飘香农庄、铭钧庄园),广西三星级农家乐4家(马毕茉莉庄园、国标竹园家庭农场、上淇农庄、关塘龙珠泉水上乐园),三星级旅游饭店1家(横州国际大酒店),旅行社1家,旅行社分社及门市部10家(个)。#广西#
历史沿革
横州在唐、虞、夏、商、周时代,地处古荆州西南境。秦时,属百越地的一部分。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岭南置桂林郡。今横县北部属桂林郡(秦时桂林郡的郡治在布山县,即今贵县境。其区域包括今桂林地区中部、南部,柳州地区大部分,河池地区东部,百色地区东北部,南宁地区中部和北部,玉林地区北部,梧州地区西北部),今横县南部属象郡(秦时象郡的郡置在临尘,即今崇左县境。其区域包括今百色地区南部,南宁地区南部,钦州地区全部,玉林地区南部和越南北部一部分)。
秦末汉初(公元前206年),今横县属南越国地,秦朝末期,南海郡尉任嚣病故,由龙川县令赵佗理南海郡尉。他趁中原农民起义之机,在岭南割据,用武力攻占桂林郡、象郡,建立南越国。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国家元气尚未恢复,采用羁縻手段,仍封赵佗为南越王。其后南越国宰相吕嘉叛乱,反对归附汉朝,坚持地方割据。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伏波将军路博德率军南下,于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赵氏南越国。当时设州、郡、县三级区域制,全国分为十三州,广西境内大部分属交州,小部分属荆州和益州。今横县境内是当时广郁、合浦、安广等县地。隶属于交州的郁林郡、合浦郡辖地。
三国时代,今横县属吴国辖地、吴景帝孙休于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合浦郡,置合浦北部都尉,隶广州。
旋改宁浦郡,治宁浦。撤广郁县,并入安广县,增置昌平、平山、连道等县。
晋朝基本沿袭三国时代建制,晋武帝太康元年(公元280年)置连道县,后更名兴道县。晋武帝太康七年(公元286年)置宁浦郡、又置简阳县、县驻所在地今横县平塘江口古城村。晋元帝大兴元年(公元318年),分郁林郡地,置晋兴、宁浦两郡,晋兴郡(治晋兴县,今南宁),宁浦郡(治宁浦县、今横县),辖宁浦、平山,简阳等县,区·域包括现横县和邕宁一部分。
南北朝时,宋、齐沿晋制,梁天监年间(公元503年一519年),分宁浦郡地,置简阳郡、简阳县,隶广州。撤平山县并入宁浦县,后又撤兴道、安广两县,当时的宁浦、简阳两县仍在今横县境。梁又置乐阳郡,现横县地有部分分别属乐阳县、岭山县。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撤宁浦、简阳两郡,改为简州,仍治宁浦县。又将乐阳县为乐山县,岭山县改为岭县、后又改为岭山县。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撤缘州、宁浦、乐山、岭山等县属郁林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简州,仍领宁浦、乐山二县,并析置蒙泽、淳风(后改从化)二县,同时,在今横县境置淳州(后改峦州,即今横县峦城镇)及永定、武罗、灵竹等县,淳州领永定、武罗、灵竹等县。武德五年(公元622年),以贵县之岭山来属。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改简州为南简州,贞观八年(公元684年),又更名为横州,省蒙泽、岭山二县。明皇时,为宁浦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复为横州,领宁浦,从化、乐山等县。淳州、横州均隶属岭南西道。
五代十国,今横县先属楚,后属南汉,沿唐建制。今横县境在五代十国时(公元907一960年),置宁浦、从化、永定等县。宁浦、从化等县属横州、永定等县属峦州。
宋太祖开宝五年(公元972年),撤峦州,废乐山、从化二县,永定县改属横州。开宝六年(公元793年)废武罗、灵竹二县,并入永定。神宗照宁四年(公元1071年)撤永定县,更名永淳县。宁浦县,永淳县及横州隶广南西路。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横州升为横州路。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5年),降为横州,治宁浦县,辖宁浦县、永淳县。
明太祖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撤宁浦县,并入横州,属广西布政司浔州府所辖。洪武十年(公元1877年)降州为县,改横州为横县。属南宁府所辖。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恢复横州,统永淳等县。先属浔州府,后属南宁府。
清朝(公元1644一1911年),仍称横州和永淳县,在今横县境。属南宁府。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撤销府制,横州改为横县。民国六年广西划分为六道。横县、永淳县同属南宁道所辖。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撤道改区,广西分为十个区,横县、永淳县同属南宁区所辖。
建国初,横县、永淳县属宾阳专区。1952年撤永淳县,将其所属峦城、六景、良圻、平朗、石塘等区划归横县管辖,县城设在横州镇,属南宁专区。2003年,撤南宁地区,横县划归南宁市管辖。2021年2月3日,撤销横县,设立县级横州市,以原横县的行政区域为横州市的行政区域,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南宁市代管。
行政区划
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版《横州志》载,清朝初年,横州划为图里,图分厢图(城内)、乡图(城外),厢图分为中南厢一图(图即里,下同)、中南厢二图、西北厢一图;乡图分为高登里、乐山一图(即端峰一)、乐山二图(即端峰二)、南乡一图、南乡二图、北乡一图、北乡二图、从化一图、从化二图、从化三图、从化四图。高登里分为曹村、清江、谢村、长寨、滩头北岸、国祥、古平、龙塘、马畔、油甘、六贡、云表、长岭、大岭、石罅焊炉共15团;乐山乡分为平垌、那阳、湴塘、荒岭、平佛、六河、新平独竹、木山、葛麻、六壮、南面龚村共11团;下南乡分为铜鼓、筋竹、桥笪、蔡板、筑墙冷水、可于、分界蒙村共7团;上南乡分为龙门、独竹、黄村、上零、尖角、陈宣共6团;上北乡分为孙民、乾井、廖村、苏光、蒙里、丁宋马栏、丹竹官庄、快龙梁造、白沙桐根共9团;下北乡分为宋村、蒙垌、蒙村、莲塘、绿衣、杨彭、水口黄村、令里、甘香佛子、龙谢塘头、山红石狗、苏刘、上莫、路林共14团;上从化分为高桥、六凤石井、校椅、韦民壬水、良缘山口、东里罗村、西里罗村、小陂、六味、六旺、六蓝、新平木力、邓里、塘峡、僧衣、黎村、竹兜共17团;下从化分为梁村、上下甘、甲塘、鸦陂、广塘佛子、蓬塘、成兰共7团。以上14里86团共813村。民国时期,横县划为中、东、南、西、北5个区37个乡(镇),其中中区下辖槎城(镇)、蒙江、那阳、谢泮、簕竹、铜鼓共6个乡(镇);东区下辖百合、均安、联平、克安、长吉、元福、嘉泰共7个乡;南区下辖南乡(镇)、桥笪、冷水、禄嘉、龙门、同宣、飞龙、独灵共8个乡(镇);西区下辖陶圩、福龙、镇西、莲塘、龙平、永安共6个乡;北区下辖校椅、青桐、东圩、邓圩、龙来、云表、镇东、镇江、站圩、石寨共10个乡。以上37乡(镇)345村(街)4006甲。原永淳县行政区划,按民国13年《永淳县志》载,民国5年,永淳划分为同仁、安平、淳安、南阳上、南阳中、人和、太平上、太平下、亲睦、化龙、良鸡、甘棠、那决、沙江、石塘、灵竹、露圩、那曹、榄桥、渌芦、古城、古辣、岭背、镇龙共24段,计579村22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6月,将原南区的禄嘉乡划归灵山县,不久,灵山县把平南乡的木凹村、下山村等地方划归横县,此时全县划为11个区和镇龙特区,其管辖范围如下:
第一区管辖城司、经义、槎江、洪德、宣政、城东等6个街和蒙垌、北村、长寨、学明、大和、江南、东郭、周塘、泮塘、莫大、鹿鸣、长淇、石村、谢圩、义成、小岭、上蒙、太平、蒙村、宋村、清江等21个乡。
第二区管辖百合、木山、平福、圩背、苏蓬、六加、江口、芳岭、庙庄、同菜、太宁、长塘、六壮、平阳、山江、芦塘、马山、马平、大芦等19个乡。
第三区管辖那鹩、维新、宝华、武留、黄村、罗凤、那东、勒竹、周杨、高苏、政华、那西等12个乡。
第四区管辖南乡、大沙、社头、蔡村、板路、桥板、民生、格木、高义、竹莲、下黎、平田、埠头等13个乡。
第五区管辖河塘、合山、魁地、五合、塔竹、三阳、岭平、三兴、平塘、天亮、邓塘等11个乡。
第六区管辖榃、彭岭、潘村、关塘、独村、团富、黎村、杨柳、平塘、新妙等10个乡。
第七区管辖快龙、小湴、平马、马山、大茶、张村、龙田、山柏、良水、苏光、大崇、廖村、六村、莲塘、石柱、杨彭、白沙等17个乡。
第八区管辖陶圩、上塘、福旺、苏村、六秀、山脚、那良、泮林、樟元、杨梅、大塘、令里、谢村、龙头、旺塘等15个乡。
第九区管辖校椅、榃汶、榃冷、榃桥、横塘、旺安、六味、青桐、石井、六凤、上富、古逢、三清、西里罗、瓦窑、福塘等16个乡。
第十区管辖六蓝、南康、甲俭、邓圩、大球、临江、宿龙、龙秀、罗村等9个乡。
第十一区管辖云表、金沙、马泮、新旺、站圩、福塘、南兰、古平、凤恩、六河、关塘、大良、大岭、学心、江兴、广平等16个乡。
镇龙特区管辖那州、六谢、大站、六兴、六昌、榃可、共和等7个乡。
1952年8月间,撤销永淳县,把原永淳县峦城、六景、平朗、良圻、石塘等地方划入横县,横县便重新划分为17个区236个乡6个街(分级),其管辖范围一至七区不变,从第八区起至十二区,把永淳县划入的统一安排下去,计第八区管辖平朗、稔歌、那檀、笔山、宝鼎、黄强、颜村、刘奇、双窑、池鹏等10个乡。第九区管辖莫村、伶秀、竹标、良绿、雄会、上滕、留凤、南阳、朗西、新楼、施厚、二田、华安等13个乡。第十区管辖大塘、民塘、六景、那莫、大浪、石洲、滩头、良塘、高村、泮塘、格木、杨江、马毡、石板、峦城等15个乡。第十一区管辖化龙、陈山、新城、利江、佛渡、良村、竹塘、苏村、高沙、陇西、那冒、良春、泗英等13个乡。第十二区管辖三联、五福、石塘、木道、大料、逢村、灵竹、潘六、那燕、留江、新宁、大桥、合庄等13个乡。原来的第八、九、十、十一区依次改为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区,原镇龙特区改为十七区。
1953年1月至4月间,横县与邕宁、贵县、宾阳交界的地区有所调整。横县把原十六区的大岭、学心、江兴、古平、凤恩、金沙、马泮、新旺等8个乡划归贵县,贵县把双桥、汗桥、新田、新龙等4个乡划入横县第二区;横县将原九区的伶秀、良绿、雄会、留凤、南阳、朗西、新楼、施厚、二田等9个乡划归邕宁县;把原十二区的留江、新宁、大桥、合庄等乡划归宾阳县。至此,横县划分为15个区182个乡和1个镇3个街。
1958年2月,横县撤区并乡,把全县划分为42个乡1个区(等于乡、镇一级)1个镇,即曹村乡、谢圩乡、长寨乡、马山乡、双桥乡、百合乡、圩背乡、新圩乡、那阳乡、武留乡、籁竹乡、南乡乡、民生乡、大沙乡、天亮乡、飞龙乡、彭岭乡、平恩乡、莲塘乡、良水乡、石柱乡、那冒乡、江南乡、平朗乡、峦城乡、安平乡、六景乡、格木乡、良圻乡、良村乡、灵竹乡、石塘乡、陶圩乡、那良乡、龙头乡、校椅乡、青桐乡、东圩乡、石井乡、云表乡、站圩乡、邓圩乡、镇龙区、槎江镇。
1958年8月,成立了槎江红星、曹村红旗、马山、百合、那阳金星、南乡五星、飞龙飞跃、莲塘东风、颜村、峦城上游、良圻促进、灵竹、陶圩、校椅先锋、云表、镇龙高峰等16个人民公社。
1959年6月间,横县人民委员会第三届第三次、第四次会议通过撤销小乡并大乡,使农村基层政权适合于人民公社的体制,全县划为20个乡,其名称是:槎江乡、谢圩乡、马山乡、百合乡、新圩乡、那阳乡、民生乡、南乡乡、大沙乡、飞龙乡、莲塘乡、颜村乡、峦城乡、六景乡、良圻乡、灵竹乡、陶圩乡、校椅乡、云表乡、镇龙乡。
1961年间,划区设乡,全县划为7个区46个乡和4个乡辖镇。其名称是:
横州区下管槎江、那阳、长寨、谢圩、曹村、勒竹等6个乡和槎江乡下辖的横州镇。
百合区下管百合、武留、新圩、马山、克安、双桥等6个乡和百合乡下辖的百合镇。
南乡区下管板路、南乡、高莲、大塘、五福、飞龙、平塘等7个乡。
峦城区下管峦城、安平、江南、平朗、石板、六景等6个乡和峦城乡下辖的峦城镇。
芦村区下管芦村、良圻、太平、那冒、石塘、灵竹等6个乡。(注:1959年8月间,原宾阳县的芦村、下垌、沙江等地划归横县)
莲塘区下管莲塘、龙平、良水、陶圩、那良、龙头、福旺等7个乡。
校椅区下管校椅、青桐、东圩、石井、邓圩、站圩、镇龙、云表等8个乡和校椅乡下辖的校椅镇。
1962年9月设区划小社,全县又划分为1个镇8个街15个区193个公社。其名称是:
横州区下设上淇、大和、长寨、周塘、学明、谢圩、北村、清江、曹村、蒙村、新桥、宋村、龙池、太平、蒙垌、江南等16个公社。
马山区下设马山、六壮、新龙、庙庄、克安、太宁、长塘、金石、双桥、汗桥、西竹、罗板等12个公社。
百合区下设同菜、大芦、圩背、江口、武留、马平、新圩、黄村、百合、芳岭、平阳、洪炉、罗凤、芦塘、平福等15个公社。
那阳区下设那阳、莫大、那泮、周杨、政华、簕竹、维新、宝华等8个公社。
南乡区下设五合、天亮、合山、蔡村、桥板、陈塘、广龙、民生、竹莲、高义、板路、大沙、社头、高山等14个公社。
飞龙区下设新福、那河、塔竹、三阳、关塘、白沙、瓦灶、替湴、平塘、丕地、潘村、独村、团富、平恩、新妙、彭岭等16个公社。
莲塘区下设杨彭、山柏、龙田、张莲、莲塘、六村、小湴、苏光、良水、快龙、平马、大茶、丁村、长安、石柱等15个公社。
平朗区下设那檀、刘奇、颜村、双窑、黄强、平朗、笔山、稔歌、池鹏、宝鼎等10个公社。
峦城区下设良塘、峦城、民塘、高村、滩头、莫村、安平、竹标、石洲、那莫、大浪、六景、八联、马毡、石板、杨江、新兴等17个公社。
良圻区下设化龙、木塘、佛渡、良圻、那冒、陇西、泗英、良村、张村、三洲等10个。
公社。
芦村区下设五福、潘六、灵竹、三联、古逢、大料、石塘、逢村、木道、芦村、沙江、下垌等12个公社。
陶圩区下设陶圩、谢村、上塘、六秀、泮林、那良、大塘、苏村、福旺、令里、龙头、杨梅等12个公社。
校椅区下设校椅、韦村、榃汶、横塘、石井、贺桂、六凤、罗村、六蓝、临江、青桐、六味、榃桥、榃冷、旺安等15个公社。
云表区下设云表、大良、旺庄、福塘、甲俭、邓圩、宿龙、南康、山口、站圩、六河、广平、周朴等13个公社。
镇龙区下设那州、马兰、凤丹、榃可、六昌、那麓、大站、六谢等8个公社。
横州镇下设洪德、城司、城东等3个街。(1966年9月间,横州镇将洪德街改名为朝阳街,城司街改名为向阳街,城东街改名为东方红街。)
1968年4月,横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后,根据广西桂发(1968)011号文件规定,现设的区和区级镇改为人民公社,现有的小社改为生产大队。1969年元月,又增设了平马、六景两个公社,同年12月又成立了水上公社。1970年3月,又加设了东方红公社(后又改为马岭公社)。到1979年上半年为止,全县划分为20个公社237个大队,4417个生产队。其中:农业的229个大队4374个生产队,非农业的水上公社5个大队43个小队,横州镇三个街。
1979年下半年和1980年,经上级批准,撤销水上公社,改为民间运输公司。至此,全县有19个公社。在各公社原大队中,调整了部分大队。
1984年10月,政社分开,建立乡、镇人民政府,全县划为5个镇、17个乡,7个居民委员会、292个村民委员会,1782个自然村(街)。
2014年,横县行政区划为横州镇、百合镇、那阳镇、南乡镇、新福镇、莲塘镇、平马镇、六景镇、峦城镇、陶圩镇、石塘镇、校椅镇、云表镇、马岭镇、马山乡、平朗乡、镇龙乡。17个乡(镇),307个村(社区)。
2023年,横州市辖16个镇:横州、峦城、南乡、六景、百合、那阳、莲塘、平马、新福、石塘、陶圩、校椅、云表、马岭、平朗、马山,1个乡:镇龙;社区居民委员会32 个、村民委员会276个。有自然村1551自然村、32街圩。有六景工业园区(自治区级)。广西农垦良圻农场有限公司驻市境内。
大美广西欢迎您!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