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才:邛名边夹门关啄子山红色记忆(文案)

这里是川西盆地的最边缘。那恒恒在文井江与白沫江之间,绵延起伏的山梁,海拔在900~1000米之间。别看山这边多由浑圆的小山拱璧,像正吸着母猪奶的小猪,有人叫它“彘子山”;山北可是悬崖峭壁,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历史上是“土汉”的分界线。

山梁西最高处是雅安蒙山,东最低处是成都邛崃马湖,全长约40千米。文井江发源于镇西山,流经高何、火井、油榨、水口、马湖;白沫江发源于蒙山,从雅安建山、万古、中锋流来,向成都邛崃夹关、临济、平乐、水口、马湖流去,两江在临邛与䣢江合流成南河,再向东而去。

这山梁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叫“啄子山防线”,百丈关战役最先打响和战斗最后结束的地方。山梁上至今保留着“土汉”分界的残墙断壁,以及红军时期留下的大小弹坑,形状各异的战壕、地堡、指挥部、红军坟,现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百丈关是大部队从西康到成都的唯一咽喉隘口,红军和国民党川军都十分清楚:“夺得百丈关,成都无悬念”。因此,红军要想方设法通过,国民党川军要想方设法堵截不让红军通过。于是,1935年11月~1936年2月,红军与国民党川军便以啄子山脉为中心,在长约40千米,宽展约30千米的地方,进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殊死激战。

在场战役中,国民党川军总投入35个旅、85个团、4个独立营、4个直属总队、2个特务营计20万人,放在啄子山周边地区的就有10万余人;红军总投入10个师团,共约3万多人,放在啄子山周边地区的就有有17个团,约2 万余人。事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在《百丈决战,敌我双方,都打到了筋疲力尽的地步》文中,专门进行了战役的回顾。

这场20多万人持续112天的战斗,是红军长征史上仅次于湘江血战的战役,史书以血战七天七夜、红军歼敌一万五千多人、红军自身牺牲9356人的百丈关战斗,命名为“百丈关决战”,或“百丈关战役”

经有关专家评定,红军百丈关战役啄子山战斗遗址,是目前保存战争信息资料最多、最完整、最全面、最珍贵的露天博物馆。山上保存的各式工事、战壕、地堡、红军指挥部(所)以及红军墓,随处可见,有许许多多。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只给2.8千米的红军路新铺设了石板,整理出战壕525米,其中T型战壕270余米,弹坑30余个,红军烈士墓20余座。

红军与啄子山人民,鱼水情深,至今还传颂着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故事。2020年12月24日,红军百丈关战役啄子山战斗遗址,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人民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5

标签:邛崃   蒙山   川军   山梁   战壕   成都   千米   文案   红军   国民党   战役   红色   记忆   旅游   王文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