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红:云南这座古城就是这么City,这个产业就是这么Fly

“三七、蒲黄、茜草、冰片、血竭、红花……”

电影《哪吒2》中,李靖来请求申公豹放大夫出城买药为陈塘关百姓医治,虽然申公豹没有答应,却让李靖留下了药材清单。

在这号称“十味救命药材”的清单中,红花便榜上有名。

而在云南,70%的红花,产自大理巍山。

4月,巍山红花进入采收期

神话古城与南诏旧都

陈塘关是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处关城,根据小说及民间描述,在商末时期,陈塘关原是商纣王所拥有的地盘之一,曾由李靖总兵负责镇守掌管。

陈塘关内住有上千多名百姓,是靠北边跟朝歌相连的重要关口之一,位于东海附近的九湾河边,而九湾河就是哪吒洗澡屠龙过的地方,李靖全家人都住于此地,而陈塘关就曾作为哪吒在凡间的家乡。在《哪吒2》中,陈塘关被岩浆淹没,古隘关口毁于一旦。

对比之下,巍山古城却仿佛有轩辕乾坤弓守护,在茶马重镇的交通要道上,宁静祥和、富足千年。

巍山是南诏国发祥地,古城始建于西汉元封二年,成型于明洪武二十三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境内巍宝山是全国14座道教名山之一,国家级森林公园。相传汉代孟优,也就是《三国演义》中被诸葛亮七擒的孟获之兄,曾在此山中传教。

巍山古城

明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旅经巍山,碧霄层岭、飞阁寺庙,让他欣喜不已,感慨“恨不留被氆于此,依崖而卧明月”。

难得的是,在朝代更迭中,巍山古城从无战事。明清两代,巍山古城更是儒学大兴、人才辈出,共出了23个进士、250个举人,并在清乾隆年间被特别御封为“文献名邦”。

红花开,药香来

四月的巍山,春深草长,群山之间涌动着一片片热烈的红。成片的红花正值盛开时节,枝头缀满橘红色的花球,宛如烈焰。农人躬身采花,红色绽开在提篮中,像极了土地对人的赞赏。

巍山倚靠无量山余脉,层峦叠翠之间,盆地缓坡如掌心般承托起这座南诏古地。这里四季温润、雨量充沛,是中药材生长的理想之地。

巍山中药材种质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978年,巍山就被云南省确定为红花、附子生产基地县,成为全省最大的红花和附子产地。2009年,巍山县被正式认定为“云药之乡” 。2024年,巍山县中药材累计种植面积4.5万亩,总产量预计4000吨,综合总产值达12亿元以上。

巍山种植红花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根据记载,自唐代永徽年间(650—655年),大理三月街已经有红花药材出售,明初云南省地方当局向朝廷进贡的药物中就有琥珀、苏木、檀香、犀角、红花等几十种。

红花兼具药用、食用、保健、色素和饲料等多重价值,为云南省重要的医药原料和传统中草药,也是云南重要的道地中药材,更是巍山最稳的“农字号”。因巍山所产红花黄色素含量较高,自1988年起便畅销日本等地,成为出口中药材中的佼佼者。

本世纪起,巍山红花开始规模化种植,并逐渐形成了集中连片的生产基地,成为“云药”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巍山4镇6乡均有红花种植,目前已成为云南省最大的红花生产基地和交易市场。

2024年,全县红花种植面积达3.5万亩,年产量高达708吨,占全省70%以上。县域企业红花年销售量更是超过1000吨。

2023年云南省红花种植面积达1.8万公顷,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2%,面积和总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二。

做好红花产业链,对推动云南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巩固边疆特色农业优势、推动“云药”出滇具有重要意义。

一品一链样板工程

4月22日,云南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文学与巍山县委副书记、县长字文源,县委副书记杨柱生到云南巍山特色产业园实地调研。

调研的重点,正是巍山红花全产业链建设的落地进展。

云南白药集团依托“数智云药”中药材数字化产业平台,通过1+1+N战略体系的落地,与种植户、经销商、第三方服务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积极推进各项合作,构建“1品1链,聚链成群”的新型市场格局。

“早上采,下午卖。”花刚装进篮子,不必再晾晒、不必再挑运,走几步就到了田边的交易点。种了几十年红花的巍山五印乡白池村村民吴学军,感受着今年最不一样的变化。

每天清晨,数智云药的移动仓车便从巍山产地仓出发,开往五印乡龙街村、白池村、鼠街村,按照公开价格现场收购鲜花、干花。种植户拎着刚从田里采下的花就能交易,现场称重、快检、签合同、银行打款,整个流程五分钟内完成。

代收点现场还配备免费检测,微波一秒测水分、显微镜查杂质、紫外灯看色价,快检流程科技加持,让红花“等级就是价格”,实现从“凭经验估价”到“按标准定级”的转变。平台与农户签订正式采购合同,合格即采即付,“一花一价、一单一清”。

在大仓镇甸中工业园区,收购回来的红花统一送入数智云药(巍山)产地仓加工。这里通过微波带式干燥,只需10—20分钟便可完成干花初加工,省去了传统晾晒的时间与不确定性,品质更稳定、分级更规范。

为了解决“鲜花易坏”的老问题,仓内还首次引入气膜快装冷藏库,容积更大、能耗更低,运输更轻便,真正做到了“花不落地、即进冷库”。

这一模式借鉴了烟草行业“产地定级、产地交易、产地加工”的做法,相当于“第一车间留产地”。从种到卖,从花田到车间,巍山红花第一次真正拥有了自己的产业链条,也为云南中药材打造“一个核心品种、一条完整链条、一个产地市场”的一品一链提供了清晰样本。

今年2月,巍山县政府与云南白药集团正式签订《县企合作协议》,以政企联动方式,全面提升巍山红花产业链条。从种植源头到加工仓储,从流通交易到质量溯源,巍山红花正在构建一条标准化、数智化、品牌化的全链体系。

产业变革下的链主担当

从山野散种到数字化全链条,从靠天吃饭到标准交易,在这场以巍山红花为样本的中药材产业链变革中,云南白药集团不仅是参与者,更是推动者和引领者。

在传统中药材产业链中,种植、加工、销售长期脱节,农户种了好药材,却未必卖出好价钱;企业需要好原料,却常常难以直达地头。

这种“两头悬空”的局面,让中药材产业多年徘徊在规模小、标准低、效益差的困境中。

而巍山红花的探索,用实践走出了一条不同的路。

以数智云药平台为纽带,以产地仓为支点,以合同制采购为保障,打通了从田间地头到消费市场的每一个环节,真正把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植入了中药材生产的最前端。

种植户们的感受最为直接。“以前是卖给谁都得靠关系,还怕压价,现在是称重快检,花值多少钱自己心里有数。种得好,就能卖得好。”“花一摘下来,微信上收购点的消息就发了,现场签合同,现场付款,心里踏实得很。”

而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这套体系不仅让农户增收,也推动了县域农业向产业化、组织化升级。中药材不再只是“种得好”这么简单,更需要“链得好”“卖得远”,最终实现“链上有标准、市场有品牌、农民有收益”的闭环发展。

作为链主企业,云南白药集团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清晰的四重角色:

一是代言人,为产地种植户发声,保障农户权益,让他们种得出、卖得了、挣得到;

二是扶持者,在上下游布局中支持经销商、合作社等生态伙伴共同成长,打通中药材“田间到药箱”的全链体系;

三是促成者,搭建平台,推动金融、科技、物流等多方力量协作,让交易更高效、成本更优化;

四是实践者,通过自身在红花项目上的成功经验,为云南乃至全国中药材产业转型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更重要的是,云南白药集团并未将目光局限于一个县、一种药材,而是系统性布局全省中药材产业,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高标准的联农带农格局。

在文山州,云南白药参与建设三七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订单模式,实现三七种植溯源率达90%以上;

在普洱景谷,助推茯苓产业规范化生产,构建集种植、收购、初加工于一体的产地仓体系;

在红河屏边,推动砂仁从零散种植向集约发展转型,探索林下经济与中药材融合的新路径。

以数智云药平台为支撑,云南白药打通了原产地、仓储、加工、质检、销售等链条节点,打破了以往中药材“小散弱”的局面,形成了一条条联农带农、村企共赢的新链路。

未来,数智云药平台还将在景谷、屏边、鲁甸、玉龙等地,复制巍山模式,围绕茯苓、砂仁、木香、重楼等核心品种,打造更多“一个区域、一个品种、一个市场”的一品一链工程,真正形成点成链、链成群、群成势的产业集群效应。

而这背后,是云南白药对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更高期待——

不是一时一地的短期收益,而是系统性提升产业链韧性与价值;

不是单一企业的短线交易,而是平台型生态的共建共享;

不是简单输出一个产品,而是共同打造一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云药”名片。

“让利而非争利”。链主企业不仅要打通产业链,更要守住价值链的温度。唯有让农户站上产业的前排、共享链上的红利,云南中药材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才不是纸上蓝图,而是真正在田间开花、在百姓手中结果。

花儿为何这样红?

或许,正是因为它扎根泥土,也被时间与信任灌溉;它盛开在春风里,也连接起企业、农户与山川的共赢。

以巍山为始,以“链”为脉,一朵花,正在为云药铺出走向世界的道路。


(来源:微公号“拥抱印度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4

标签:旅游   云南   古城   花儿   产业   红花   中药材   云南白药   产地   哪吒   农户   云南省   产业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