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湖南常德绿岛蓝湾细雨如织。数千游客身披雨衣、手持雨伞,在湖岸观景长廊翘首以盼。湖面雾气氤氲,古装演员踏筏而歌,《大湖水韵》沉浸式山水实景演出震撼上演。这幕“雨中万人观演”的画面,瞬间在社交媒体引发全民热议。
回想昔日的绿岛蓝湾,从规划到设计,连小车都还开不进去的时候,创始人罗鉴远就上门请教,邀请我的团队到现场指导服务,科学规划才是今天发展的坚实基础,轻资产运营理念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这样的结果并非偶然,这只是绿岛蓝湾的日常。这座位于常德津市药山镇的湖心岛景区,日均接待量突破5000人,节假日客流翻倍,去年营收4000多万元。更令人惊叹的是,其168元门票价格连续四年未打折,却仍被游客誉为“湖南性价比天花板”。在“旺丁不旺财”成为全国农文旅行业通病的当下,绿岛蓝湾的逆势突围,为行业提供了一套颠覆性的解法。
一、颠覆规则:高票价背后的“超预期价值交付”
1. 一价全包:没有套路的“免费主义”实验
当多数农文旅景(园)区将门票当作“入场券”,二次消费乱象丛生时,绿岛蓝湾的全包168元门票却诚意满满。
全天候演艺:
以美丽的毛里湖为背景,从《大湖水韵》实景大秀到《山水十二境》12个微剧场,日均20+场次无缝衔接。
30+游乐项目:
步步惊心玻璃桥、播放量超60亿次的“轻功水上漂”、森林KTV等、萌宠乐园;特别值得大家借鉴的绿岛蓝湾的游船上,就不是纯粹的畅游观景,每一条游船上面都可以随意的点歌唱歌展示才艺,每条游船上还有主持人。
文化增值服务:
购票后会免费获得一枚铜币,按秦制铜币兑换体系,游客凭币免费兑换冰淇淋、水果、零食、文创产品,非遗传习体验工坊“津品传承馆”等,特别可以用铜币参与各种互动,增强了游客与景区的关联度。
基础保障:
免费中晚或晚餐任选、水果茶饮、全域导游服务,免费的服务非常多,就连游客的新能源车充电都免费,卫生间的纸巾都给免费提供了。
这种“一票通玩、无隐形消费”的模式,精准戳中游客对“价格刺客”的厌恶心理,重塑了景区与游客的信任纽带。
2. 雨天经济学:极致体验打破自然限制
“下雨=客流下滑”的行业定律在绿岛蓝湾彻底失效。景区通过三大设计实现“雨天溢价”:
全天候演艺系统:
演出风雨无阻,雨雾反而成为《大湖水韵》孟姜女传说仙境般的天然舞台特效;
沉浸式场景覆盖:
廊桥、森林咖啡屋等半开放空间与微剧场联动,让游客转角遇戏,处处皆戏;
文化仪式感营造:
雨中发放免费雨衣、秦币兑换茶饮,长年免费开放10多个围炉煮茶场景,将天气劣势转化为独特体验。
二、文化破壁:让非遗“活”在游客的每一次呼吸里
1. 非遗的当代转译:孟姜女哭长城的新生
绿岛蓝湾将国家级非遗“孟姜女传说”进行创新解构:
实景演出核心IP:
演员乘竹筏泣诉、游客齐诵楚辞渔歌,集体情绪在湖面共振。
微剧场支线剧情:
12个场景嵌入孟姜女寻夫线索,游客通过互动拼凑故事全貌。
文创衍生体系:
秦制铜币串联消费场景和互动场景,游客用“古钱”购买非遗手作,完成文化认同闭环。
2. 全员NPC化:从“观演”到“入戏”的升维
景区打造“国风元宇宙”:
动态剧本系统:
侠客、汉服仙子、巡游仪仗队随机触发剧情,游客可能被“抓壮丁”参与修筑长城或随秦王巡游。
村民演员共生:
90%演员为本地村民,正式演出时饰演孟姜女、更多的时候是导游,村姑们原生态气质成最大亮点;这也是绿岛蓝湾让村姑变导游,让农民变演员的具体表现。
场景沉浸密度:
从入园领取秦币开始,服饰、语言、建筑皆强化时空穿越感,模糊表演与生活、演员与游客的边界。
三、乡村振兴的“绿岛范式”:从贫困村到AAAA景区的三级跳
1. 生态反哺:20万棵树的绿色革命
12年间种植20万株树木,绿岛蓝湾将因90年代高密度投肥养鱼形成的“浊水荒岛”,变身森林覆盖率超95%的生态乐园。水稻种植、人放天养的水产养殖产业与旅游形成闭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农文旅完美转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村民即资本:乡村振兴的“人本主义”实践
就业共富:
177名员工中90%为本地村民,90后、00后占比40%,月均收入6300元。
利益共享:
门票分红+农产品销售专区(免租金,还能免费中餐),村集体年增收52万元,村民们年增收突破500万元,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
能力再造:
通过短视频拍摄创作剪辑培训,村民变身拥有几十万粉丝的“乡村网红”,实现“农业+文旅”流量自主造血。
四、给全国农文旅人的启示:如何打造“非标爆款”?
1. 用户思维革命:从“卖资源”到“卖情绪价值”
绿岛蓝湾的成功印证:游客愿意为“被尊重感”买单。
其设计逻辑始终围绕:
减少决策负担(一价全包);
强化参与主权(全员NPC互动);
制造社交货币(古铜币串联场景)。
2.文化运营法则:小切口引爆大传播
将本土文化元素拆解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文化颗粒”,通过微剧场、文创等载体实现“高频触达”。
3. 韧性系统构建:打破农文旅“靠天吃饭”魔咒
通过全天候演艺、室内外场景互补、天气主题衍生服务,将自然劣势转化为体验特色,建立抗风险能力。
结语:农文旅的本质是“造梦”
绿岛蓝湾的逆袭,不是资源的胜利,而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胜利。当行业还在争论“流量从哪来”时,它已用实践证明:真正的稀缺资源,永远是对人性的洞察、对文化的敬畏,以及让每个参与者成为“梦中人”的诚意。
2025年4月23日,这场细雨中的万人狂欢,或许正昭示着中国农文旅产业的未来——乡村振兴唯有让“农业(资源)+文化”可触摸、让体验有温度、让共富能落地,方能破解“旺丁不旺财”的行业困局。
更新时间:2025-05-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