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收“保护费”引爆全网:50元是文化传承还是商业割韭菜?

当“世界文化遗产”遇上“付费入场”,一场关于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争论在2025年暑期被彻底点燃。8月1日起,丽江古城正式实施每人50元的古城维护费,有效期一年。这项政策刚出台,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超过10万条讨论,#丽江收保护费合理吗#话题阅读量突破3亿。

一、政策出台:官方说是“保护费”,游客骂是“变相门票”

根据丽江市政府文件,此次收费依据《云南省丽江古城保护条例》,资金将用于“遗产保护、基础设施维护、文化传承”。但游客迅速算了一笔账:丽江古城2024年接待游客量超2000万人次,按每人50元计算,年收入可达10亿元。这笔巨款的使用明细,官方仅给出“专项账户管理”的模糊承诺。

争议焦点

二、历史对比:从“免费天堂”到“付费围城”

丽江古城的收费史可追溯至1997年。当年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当地曾收取“古城建设费”,但2003年因舆论压力取消。此次重启收费,官方强调“时代不同”——丽江古城目前有70%的建筑为木质结构,消防、修缮成本逐年攀升。

数据对比

但反对者指出,丽江旅游集团2024年财报显示,其停车场、观光车等业务年利润超4亿元,完全可覆盖维护缺口。

三、专家激辩:文化遗产该“免费共享”还是“付费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明指出:“全球1157处世界遗产中,超60%通过门票或专项税筹集维护资金。丽江的尝试符合国际惯例。”但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吴必虎反驳:“丽江问题核心是管理低效,2024年审计显示,其1.8亿专项资金使用率不足50%。”

游客态度分化

四、行业启示:文旅融合下的“收费困局””

丽江事件折射出中国文旅产业的深层矛盾:

  1. 保护资金缺口:全国55处世界遗产中,仅12处实现“收支平衡”。
  2. 游客体验与商业开发的平衡:携程数据显示,收费政策公布后,丽江暑期订单量暴跌37%,而大理、香格里拉等地订单量激增。
  3. 监管缺失:文旅部尚未出台“开放式景区收费”的全国性标准,导致地方政策“各自为战”。

结语:50元背后的文明选择题

当我们在2025年的盛夏为50元争论不休时,或许该思考更本质的问题:文化遗产究竟属于谁?是全体国民的公共财富,还是需要“付费入场”的专属景观?丽江的尝试,或许是中国文旅产业从“流量经济”转向“质量经济”的一次阵痛。但无论如何,这场争论本身,已为行业敲响警钟——没有游客参与的文化保护,终将成为空中楼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旅游   保护费   韭菜   商业   文化   丽江   游客   门票   遗产   景区   政策   文化遗产   国文   成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