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驼”家族成员。
游客挑选文创产品。
塔灵灵。
宁夏博物馆里的文创产品很受欢迎。
造型独特的帽子。
夜晚的览山公园,演唱会的余温尚未散尽,散场的人潮中,成都姑娘李婷举着一只萌萌的“杞驼驼”玩偶,对着手机镜头兴奋地喊:“谁懂啊!来这旅游竟被银川的伴手礼圈粉了!”
这个暑期,银川文旅市场像被点燃的篝火,大合唱、演唱会、体育赛事轮番登场,日均涌入的外地游客达数万人次。当游客在贺兰山看日出、在览山公园听音乐、在西夏陵探秘古迹时,一场关于伴手礼的消费热潮也在悄然升温。从街头巷尾的特产店到景区文创专柜,从直播间里的“宁夏枸杞”到演唱会上的“银川限定”,这些带着塞上风情的小物件,正以鲜活的姿态讲述着银川的故事。
老味道穿上“新衣裳”
在怀远观光夜市的转角,“塞上好物”特产店的专柜里,枸杞膳食纤维多糖八宝茶以全新的品质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店主麻利地给游客打包:“这是我们的新款八宝茶,前两个月刚上市,既能补充营养又不易引发热量过剩,价格还便宜,十分抢手。”
“以前游客来买八宝茶,都嫌包装太简陋,这次专门用瓶装,美观又上档次。”店主一边给客人打包,一边笑着说,“在原有工艺上,我们用枸杞膳食纤维多糖替换了传统八宝茶里的黄糖,还科学配比调制了玫瑰酱,有促进代谢、增强免疫、抗氧化抗衰老等健康作用。很多年轻人买来当伴手礼,说‘颜值高、有特色’。”
在银川,像八宝茶这样“改头换面”的特产不在少数,走进任何一家特产店,都能感受到这场“颜值革命”的威力:枸杞不再是散装称重的“红果”,而是被做成了枸杞原浆、枸杞酥、枸杞面膜,甚至有商家推出“枸杞色号”口红;甘草杏从大袋散装变成独立小包装,包装袋上印着“银川印记”插画;就连最朴实的牛肉干,也换上了不同主题的新包装。
“这不是简单换个包装,而是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转变。”银川一家特产店的老板介绍说,“比如我们的辣糊糊调料,以前就是塑料袋装的粉末,现在做成了独特造型的礼盒,里面还附赠一张辣糊糊美食地图。游客买回去不仅能吃,还能按图索骥打卡美食,这就把产品和城市记忆绑定在了一起。”
在特产店里的“宁夏好物”专柜前,来自上海的游客周鹏正对着一堆枸杞制品犯愁:“想买的东西太多了!有给老人的枸杞原浆,给孩子的枸杞软糖,给同事的枸杞咖啡,还有给女朋友的枸杞面膜,我得列个清单才不会买漏。”据专柜负责人介绍,暑期以来,枸杞延伸产品的销量同比增长了300%,其中80%都是外地游客购买的。
在电商平台上,银川特产的“洋气”更是显露无遗。小红书上“银川伴手礼”话题已有超500万次浏览,博主们晒出的“特产开箱”视频里,既有印着西夏文的瓷杯,也有印有贺兰山岩画图案的茶叶罐,还有银川地图形状的冰箱贴……“以前觉得宁夏特产就是枸杞、羊肉,来了才发现,原来能带走的银川记忆这么多。”一位博主的留言获得了上千次点赞。
小文创成了银川“活名片”
“家人们快看!这是我在银川旅游时带回来的玩偶‘杞驼驼’!是不是超可爱?”抖音上,来自西安的女孩张筱雨举着一只萌态可掬的毛绒玩偶“杞驼驼”。它将宁夏的枸杞与骆驼相结合,圆滚滚的身材顶着红艳艳的枸杞小帽子,眼睛圆溜溜的,模样十分可爱,头发用皮草制成,枸杞造型的帽子可以拆卸,还有钥匙扣挂件、背包等多种形态。这条视频发布几天,就收获了许多点赞,评论区里满是“求链接”“这是银川哪里买的”的追问。
张筱雨手中的“杞驼驼”,是今年新推出的“驼驼”文创,其家族成员主要包括杞驼驼、滩驼驼、仙驼驼和漠吉驼,既有地域特色,又带着萌态,一推出就成了“网红”。在不久前的“爱尚银川”群星演唱会上,知名歌手萧敬腾对“杞驼驼”的倾情推荐,让“驼驼”系列卖断了货。现在不仅游客来买,连本地年轻人都把它当成了“银川潮物”。
在银川,像“杞驼驼”这样独特的文创产品还有很多。在贺兰山岩画景区,以太阳神岩画为原型设计的钥匙扣、冰箱贴,上面刻着岩画的“密码”,扫码就能听到岩画背后的故事;在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荷花造型的书签里夹着一小片真荷花标本,附赠的卡片上写着“荷你相遇在银川”;在西夏陵景区,文创产品同样亮点纷呈,西夏残碑冰箱贴、妙音鸟系列金属书签等,都成了游客的心头好。
“好的文创产品,是能让游客‘带得走的风景’。”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今年暑期,银川各大景区的文创产品销量大幅增长。其中,“会讲故事”的产品最受欢迎。“比如我们的‘西夏文盲盒’,每个盲盒里装着不同的西夏文印章,印章背后印着对应的汉字和故事,很多游客买回去后,会和朋友玩‘破译西夏文’的游戏,这就把文化传播变得有趣了。”
文创产品的走红,也点燃了创作者的热情。银川市非遗展示中心负责人李剑说:“我们推出的100余种非遗类文创产品,涵盖卷轴、冰箱贴、书签、胸针等多个品类。其中,宁夏地图冰箱贴以精准的地理轮廓呈现、详细的景点标注和高品质的制作工艺,成为连接消费者与宁夏的情感纽带;剪阅宁夏黄铜书签将传统剪纸艺术与黄铜材质相结合,通过细腻的雕刻工艺,将民族传统服饰、特色建筑等民俗元素生动展现,兼具实用价值与艺术收藏价值。”
外地游客的反馈更是给了创作者信心。在西夏陵博物馆的留言本上,来自杭州的游客写道:“买了‘塔灵灵’玩偶后,我特意查了西夏陵的历史,原来这个可爱的小家伙背后有这么多故事。”来自武汉的游客则说:“把贺兰山岩画钥匙扣送给同事,他们都问我这是什么‘神秘符号’,我趁机给他们科普了银川的历史文化,感觉自己成了银川的‘文化使者’。”
伴手礼里藏着文旅升级密码
在银川市非遗展示中心负责人李剑的办公室里,放着一个特别的“伴手礼档案盒”,里面有今年新推出的文创产品样品,有游客对伴手礼的反馈问卷。“很多人觉得伴手礼就是‘买点东西带走’,但在我们看来,它是文旅产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城市形象的‘第一印象’。”李剑说。
“最后一公里”的意义,有数据佐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暑期,外地游客在银川的“伴手礼消费”人均达800元,占旅游总消费的20%。“伴手礼已经从‘可有可无的附加品’,变成了‘文旅消费的重头戏’。”李剑说,“更重要的是,它能延长游客对银川的记忆。很多人离开银川后,看到伴手礼就会想起在这里的经历,甚至会因为一个喜欢的伴手礼,再次来到银川。”
为了让伴手礼既“吸粉”又“吸金”,银川正在下一盘“大棋”。比如在演唱会、体育赛事现场设置专柜,在电商平台开设“银川伴手礼”专区,还帮它们对接渠道,让银川的伴手礼传播得更远。
在产业链的另一端,银川正推动“伴手礼+产业”融合。在贺兰山下的枸杞园内,游客可以亲手采摘枸杞,体验八宝茶的制作过程,最后带走自己参与制作的伴手礼;闽宁镇的非遗工坊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自己设计香包,制作专属鞠球挂件;就连银川的老字号餐馆,也推出了“可带走的银川味道”,比如将辣糊糊调料做成“DIY礼盒”,里面附带详细的制作教程。
“伴手礼的最高境界,是让游客觉得‘非带不可’。”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这需要三个条件:有特色,能体现银川的独一无二;有故事,能让游客产生情感共鸣;有用途,能融入游客的日常生活。比如银川的枸杞面膜,既有宁夏枸杞的特色,又有‘天然护肤’的功能,还能让游客想起在银川的旅行,自然会受欢迎。”
“未来,我们计划打造‘银川伴手礼’公共品牌,制定统一的标准,让游客一看到这个品牌,就知道是正宗的银川特色。”银川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说。
从八宝茶的香气里,从“塔灵灵”的笑容里,从枸杞制品的红韵里,我们看到的不仅是银川伴手礼的升级,更是一座城市文旅产业的升级。当每一份伴手礼都成为“会说话的银川名片”,这座城市的文旅故事,也必将被更多人听见。
●记者手记
让伴手礼成为城市的“移动代言”
采访结束时,银川的夜市正升腾起烟火气。看着游客们手提印着贺兰山岩画的礼盒,对着“塔灵灵”玩偶拍照发圈,忽然明白:伴手礼早已不是旅途尾声的随手带,而是一座城市最生动的“移动代言”。
这场“代言革命”,始于一场“颜值逆袭”。在怀远夜市,特产店的八宝茶换了包装、升级了品质,销量倍增。这让我想起特产店老板的话:“这不是换包装,是给文化找个看得见的载体。”当枸杞跳出散装袋,变身面膜、口红,当甘草杏穿上印着“银川特色”的外衣,土特产真正成了可触摸的地域文化。
更深层的蜕变,在于让伴手礼“开口说话”。西夏陵的“塔灵灵”玩偶火出圈,不仅因它憨态可掬,更因头顶的三号陵造型藏着历史密码。就像那位杭州游客在留言本上写的:“买了玩偶后,我特意查了西夏历史。”文创的魔力正在于此,它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伴手礼的升级,实则是文旅产业的“暗线突围”。从占旅游消费8%到20%的跃升,数字背后是城市从“卖风景”到“卖体验”的转型。当游客能亲手制作八宝茶、设计专属“文创”,伴手礼便成了连接“诗和远方”与“柴米油盐”的纽带。最好的伴手礼,从来不是物件本身,而是它所承载的、让人一再回味的城市记忆。
银川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鲍淑玲 文/图
更新时间:2025-08-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