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老杨就发博文说本次事件在互联网灾难史上绝对可以单独摘出来写一篇传记,整个事件跟老杨的付费文章描述的场景都差不多.

前几天刷 Phoronix 的时候,我看到一条不起眼的小新闻:
David Hildenbrand 要离开 Red Hat 了。
David 是在 Linux 内核圈名人堂top级的人物,他不是那种喜欢抛头露面的明星工程师,但谁都知道——你碰到 memory management 的问题就一定有看到他的补丁。
而他离开的方式,也很 David:安静得不能再安静。
他就在一行代码里说 “我走了”
许多工程师找工作、离职都是发 LinkedIn 或写长文告别。David 不一样。
他是怎么对外宣布的?
——在 Linux 内核的 MAINTAINERS 文件里,把自己的邮箱从
david@redhat.com
换成了
david@kernel.org。
然后补了一句:
Red Hat 邮箱会在 2026 年 1 月停用。
没有仪式,没有官宣,就像他平时写代码一样——能一句话解决的,绝不多用两个字。
他是那种 “不说话,但能把系统救回来”的人
要介绍 David 的风格,只能说一句:
内核圈的“豪放派”和“工匠派”,他是后者,而且是硬核那种。
十年在 Red Hat,他几乎被绑定在内存管理的各种深井里:
谁敢随便动 THP?GUP?RMAP?
你动之前,最好看看 David 写过什么,踩过什么,堵过什么。
很久之前Red Hat内部就盛传一个关于David大神的故事。内存 reclaim 那边有个复杂 bug,讨论吵到天昏地暗,各种 patch 飞来飞去,大家都晕了。然后 David 出来一句:
“我觉得问题在这。”
接着一小段补丁贴过去。世界清静了,bug 也解决了。
就是这种气质——
不抢戏,不发声,但关键时刻把系统稳住的人。
这样的工程师,说现实一点:可遇不可求。
写在最后:离开的不是一个人,是一段时代的气味
对普通用户来说,这件事甚至不会上新闻。但对熟悉开源生态的人,这是一种“时代细节”的变化。
有人离开,不是戏剧性的,也没有巨响。就是悄悄地,把邮箱换了。
但你知道,这背后是一段十年工作的收束,一个时代的转身,还有 Red Hat 内核团队必然要面对的一段空窗期。
而 David 的故事,还没完。
他的补丁还在,他维护的代码还在。他哪里都能工作,但无论在哪——
Linux 内核里都会继续有他的影子。
LYSTech是一个AI驱动的企业资讯情报平台。全球新闻聚合+真实性评估+价值评分+智能摘要,让团队高效捕捉关键信号、快速沉淀优质素材。
更新时间:2025-11-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