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壮波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以18万人次的接待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作为无锡市政府当年重点打造的“八大园”之一,农博园不仅是目前唯一持续焕发活力的园区,更通过“农业+文旅”的创新实践,成功打造出一座深受市民喜爱的城市“野花园”。
无锡农博园作为无锡现代农业的活态展示窗口,紧扣农业内核,不走传统大农业模式,而是深耕“微创新”。今年,园区引入无锡网红品牌“阿甘豆腐花”,以特色美食激活舌尖经济;节前全新开放亲子农场,通过农事体验、萌宠互动等项目,构建起家庭消费场景。同时,园区打造“日咖+夜酒”的休闲动线,实现从清晨到深夜的全时段运营,让农田摇身一变成为城市人的第三生活空间,满足全年龄段的需求。游客在这里既能体验农耕乐趣,又能享受都市化的轻度假氛围,真正做到了“农”与“旅”的破圈融合。正如一位市民点赞所说:“带孩子种菜、喂动物,晚上还能看表演,比单纯逛公园有意思多了! ”
为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无锡农博园在夜间打起了“文化牌” 。依托自然山体打造的“山体投影秀”成为流量密码,巨幕上,从刀耕火种到智慧农业的千年农耕画卷徐徐展开,以震撼的视觉效果演绎从农耕文明到现代农业的变迁。非遗“打铁花”与火壶表演更是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漫天铁花与火光交织,引得游客惊呼不断。不少年轻人纷纷举起手机,将这精彩画面分享至社交平台。游客王女士感慨:“带孩子看现代科技演绎的传统农耕,既震撼又充满教育意义。”这场光影与非遗的碰撞,为游客带来了一场沉浸式文化盛宴,成功升级了夜游经济。
无锡农博园南面环山、三面临路,空间存在局限。对此,其上级集团董事长耿志强用“螺丝壳里做道场”来形容园区的精细化运营理念。他表示,园区不做大体量扩张,而是聚焦品质提升,将农博园定位为锡东人、锡山区乃至全体无锡市民的共享花园。通过场景重构,把每寸土地都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实现亩均效益的最大化。这一精准定位,让农博园在都市近郊游市场中找到了差异化赛道。
目前,农博园已形成春耕节、秋收节等系列品牌活动,年接待游客接近百万人次。这座在城市边缘生长的“野花园”,以农旅融合的创新模式,为都市人提供了回归自然的精神栖息地,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无锡样本”。文旅专家王洁平认为,农博园的成功印证了“农旅融合”的潜力——通过轻资产、强创意的内容升级,传统农业园区也能变身“流量担当”。据农博园总经理夏敏介绍,未来农博园还将持续引入季节性主题活动,进一步强化“短途微度假目的地”的品牌形象。
[作者手记]
从18万人次的客流数据到社交平台的自发传播,无锡农博园的“五一”战绩,为乡村振兴与城市文旅结合提供了鲜活样本。在有限的物理空间里,用无限的创意“做道场”,或许正是其持续领跑的关键密码。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