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99年来我国已度过61个“黄金周”
1995年我国实行周末两天休息日,1998年我国遭遇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了促进国内消费需求,1999年国务院决定增加公民的假日时间达到114天,占全年365天的31.2%,加上带薪休假,人们的休闲时间增加了,人们有更多的时间自主进行消费,于是就有了“春节回家看看”,“五一、十一出去转转”的机会。自1999年“十一黄金周”以来,至2025年春节“黄金周”,我国已经有61个“黄金周”,其中除2003年“非典”时,五一没有放假,以及2008年及以后取消“五一黄金周”。
二、2008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
自1999年开始,我国有了“五一黄金周”,到2008年,我国取消“五一黄金周”。根据2007年国务院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从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从原来的7天长假调整为3天短假,同时新增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假期。此后,“五一”假期经过多次调整,2019年改为4天,2020年起延长至5天(需调休拼凑)。
当时,2008年及以后的假日调整,主要是为了分散假期人流、缓解当时交通、住宿和景区压力,同时兼顾传统文化保护和劳动者权益。
1999年以来,我国“黄金周”的实践来看,当时取消“五一黄金周”是有道理的,但是,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来看,取消“五一黄金周”是错误的。当前我国确实需要恢复“五一黄金周”来满足我国居民“出去转转”的消费需求。
三、恢复“五一黄金周”条件早已成熟
随着我国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特别是大量机器人及其无人机等AI的广泛应用,居民的休闲时间应该是越来越多,而不是越来越短。因此,增加“五一黄金周”是十分必要的。为什么要增加“五一黄金周”呢?我看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增加居民的休闲时间,周末两天休假,国家法定七大节庆,如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其中“春节黄金周”(6天+2天周末)“十一黄金周”(3天+2天周末)。
二是减轻“十一黄金周”压力,减轻人们“出去逛逛”的“人流从众”的消费压力,可以分流一些人流,避免集中于“十一”“出去转转”的“黄金周”,从而提高人民的消费的质量。
三是增加“五一黄金周”条件已经成熟,如当前休闲消费的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比如自然景点越来越多、人文社会景点越来越多、AI基础设施的场景越来越多、以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恢复“五一黄金周”的休闲消费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四是形成“带薪休假”“黄金周休假”“周末休假”以及其他法定休假的多层次的休闲结构体系,从而进一步落实202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任务。
五是促进我国消费政策进一步完善,扩大假日消费政策是成本最小的政策,因为“五一黄金周”是政策性成本最小的一个政策,恢复“五一黄金周”具有“一石多鸟”的效果。
四、恢复“五一黄金周”是发展趋势
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恢复“五一黄金周”十分必要的:
(一)休闲消费是发展趋势
要加快使“假日经济”走向“休闲消费”,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提高人们的休闲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目标、生活品质目标、健康生活目标。
(二)增加“黄金周”基础已经具备
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假日经济向休闲消费发展的条件,恢复“五一黄金周”的五个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一是我国人均GDP超过了13000美元的水平:2024年全年人均GDP达13450美元[ 2024年,中国人均GDP有多少?很多人都算错了,给您科普正确算法[EB/OL].财经慧聚圈2025-01-22 15:42],这是我国旅游业发展和旅游消费的黄金时期;
二是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1%,高于经济增长0.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119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3%,第三次迈上2万元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继续缩小到2.34:1;
三是是休闲消费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特别是对恢复“五一黄金周”消费的需求旺盛,近年来我一直在呼吁恢复,一些人大代表也在极力呼吁恢复;
四是消费品市场(特别是旅游消费市场)的供给是越来越丰富,包括实物商品、服务商品或体验商品的各种各样的商品供给越来越丰富,仅就实物商品来讲,2024年底超过了2亿种,服务商品和体验商品就更多了;
五是流通业、旅游业、交通业、文化产业的四大支柱已经基本形成国家的支柱产业,为恢复“五一黄金周”奠定了基础。
五、恢复“五一黄金周”的理论依据
现代化或者机器人正在减少工人、减少劳动时间,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休假或者延长休假,创造出更多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服务等新的就业机会。从而社会进入服务业为主的社会,社会进入消费主导型的经济社会,人们的品质生活的目标就会真正的实现。
这就需要人们转变“生产创造价值”“消费不创造价值”的观念,扩大假日消费也能够创造出新的财富,能够创造出新的就业,创造出新的高质量经济发展,促进消费发展、促进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2025年“五一假期消费”证明
1、出行再创新高,据交通运输部预测,2025年“五一”假期,日均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达2.7亿人次以上,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约为6200万辆,小客车日均流量占客车比例预计约99%,新能源汽车日均流量占日均总流量近20%。
2、铁路日发送旅客超历史,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获悉,5月1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2311.9万人次,其中动车组列车发送旅客1567.1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1.7%、16.1%,均创历史新高,运输安全平稳有序。公路人员流动量为30561万人次,同比增长4.7%;水路客运量为164.9万人次,同比增长87.5%;民航客运量为233.6万人次,同比增长8.9%
3、入境游再创新高,中国旅游的文旅部数据显示,2025年五一期间入境游订单量同比激增173%,收入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恢复至2019年水平。有网友调侃:“在外滩逛了五分钟,耳边飘过的外语比普通话还多。”
4、“五一”假期的旅行热度或将达到2023年以来的峰值,“五一”入境游订单量同比增长173%。
5、电影“五一”档(5月1日至5日)消费破6亿元。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5月4日15时11分,2025年五一档(5月1日-5月5日)电影总票房(含预售)破6亿,《水饺皇后》《猎金·游戏》《幽灵公主》分列档期票房榜前三位。
6、北京等旅游目的地受到欢迎。如五一假期第三天,北京388.8万人次,同比增长6.2%;实现旅游总花费44.7亿元,同比增长6.6%;人均花费1149.3元/人次,同比增长0.4%。
……
希望政府能够接受民意:尽快恢复“五一黄金周”!
(作者:中国消费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教授)
更新时间:2025-05-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