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星空、小编|智慧
1985年,美国游客镜头里的少林寺,已初显商业气息。
老照片里,山门前游客络绎不绝,木质功德箱立在殿前,小贩支起摊位兜售木刀布鞋。
此时的千年古刹,门票制度开始实行,成为国内最早尝试文旅运营的宗教场所之一。
这般热闹景象,与三年前上映的一部电影密不可分。
1982年,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横空出世。
一毛钱看一场的电影,竟创下1.6亿元票房奇迹。
按当时票价折算,相当于超过5亿人次观影,意味着全国近三分之一人口走进影院。
主题曲《牧羊曲》传遍大街小巷,十八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家喻户晓。
电影如同巨型广告,让深藏嵩山的古寺举世皆知。
始建于公元495年的少林寺,本是北魏孝文帝为印度高僧跋陀修建的禅修之地。
1928年遭军阀石友三焚毁后,寺院沉寂半世纪,仅余断壁残垣与数名老僧守候。
而《少林寺》带来的全球热度,使这里迅速蜕变为功夫朝圣中心。
现在游客爆棚的景区,那时候还是庄稼地。
寺院门前的小溪,《牧羊曲》里唱过。
少林寺的正门,也是进入少林寺的第一道门。
游客在门口扎堆,像是在听讲解。
从匾额依稀能认出是西方圣人殿。
少林寺高僧德禅大师,木质功德箱上随喜功德字样清晰可见。
寺门外形成简易集市,手工布鞋与木制刀剑成热销品。
那时候游客穿的都很朴素,有照相机的也非常少。
拍照的游客。
游客在休息,还有人在嗑瓜子。
一个佛殿的遗址,露天端坐的佛像。
有些破败的塔林,那时候游客可以随便出入。
少林寺景区旁边的饭店。
这哪里是少林景区,更像一个集市。
这些变化引发当时舆论争议。
有学者在《文化报》撰文担忧,
当禅房变成售票处,佛门清净该如何维系?
但更多普通游客沉浸在功夫梦里,
少年们比划着电影里的招式,期待着偶遇觉远和尚般的隐世高手。
当扫码支付取代木质功德箱,当武校学生超过修行僧众,
回望1985年这些影像,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商业化的起点,
更是一个文化符号在时代浪潮中的重生轨迹。
电影片尾那句尽形寿,不杀生,
与山门外喧闹的纪念品叫卖声,共同谱写着传统与现代的永恒博弈。
[免责声明] 本文中的内容和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传递正能量,不涉及任何低俗或不良导向。如有版权或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并删除相关内容。如本文涉及的事件有任何疑问,欢迎联系,我们会立即进行更正或删除。
信息来源:微博、百度百科、新郑信息
更新时间:2025-07-3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