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客正在离开。
在清迈、在普吉、在曼谷的街头,空荡的酒店房间和冷清的旅行团仿佛无声地诉说着一个事实:
那个支撑起泰国旅游神话的庞大群体,正在快速流失。
清迈的数据显示,中国游客锐减了六成。
按常理,这本该是一场震动全泰国的危机。
但泰国却表现得异常从容:
少了数量,换来质量;少了喧嚣,换来价值。
在官方话语中,这不是衰退,而是一场期待已久的转型。
当中国游客在犹豫观望,泰国却在低声自语:“不慌,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可现实真的如此乐观吗?
这场关于旅游业未来走向的较量,或许才刚刚开始。
泰国北部旅游业同样遇危机!
清迈中国游客流失60%!
近日,泰媒消息称,泰国北部地区酒店协会会长派讪先生透露,清迈地区的中国游客减少约60%,而该信息则是从清迈府当地一群旅行社从业者处获得。
他表示,上述一同聚集起来做中国旅游市场的清迈旅行社从业者,前去向来过及没来过的中国人进行访问了解,而得到的回答是有90%都表示现在还不太敢来泰国,因为担心安全问题。
在中国社交媒体传播了一些负面消息后造成了负面形象,尤其是一部关于电信诈骗内容的电影分享,再到中国男演员被绑架,让中国人更加感到恐惧。
不仅如此,调查还发现另一个问题是在全球经济衰退后,中国方面鼓励国人在国内旅游以刺激经济,以让旅游资金在国内流通,这也是中国游客流失的另一个原因。
泰旅局回应中游减少原因!
将调整旅游业结构-重视游客质量!
4月27日,泰国国家旅游局局长塔帕妮女士透露称,目前存在对外国游客数量减少的担忧,但更希望能够看到反映价格结构出现改善的质量领域,这处于一个良好的趋势中。尽管数量下降,但酒店客房能够以更高价格出售,而大家更想得到的是价值高于数量,这也是即将能够看到的事情。
她表示,部分市场的游客数量出现减少,但有其他市场的游客来补充,价格结构也得以调整到更加合理水平,因而不希望仅关注游客数量的减少。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旅游局将不重视出现的形势,现已从各个维度进行评估,如调整外国游客质量结构、调整合适的市场定价结构,这是企业和顾客共同的期望;同时,需要解决提供服务和自然资源价值不对等的情况。
至于赴泰中国游客放缓一事,需要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如:由于中国方面也在采取刺激国内旅游措施、使得前往多个国家/地区的游客数量减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应对更高的出行需求,以及与合作伙伴在旅游营销领域的合作日益增多等。
因此,除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外,还需对尚未可见的问题进行评估。
此外,她进一步表示,目前美国税收政策带来影响一事已非常明晰,但仍需进一步评估对游客出行带来的影响,包括中国市场、美国市场等,以评估出行是否会出现减少。
而旅游局将与合作伙伴、网红合作等待收获未来的果实,如此前专注于通过营销来吸引远程市场游客且游客数量得以大幅增长,这反映出游客质量在结构上发生较大变化。
中游减少但收入增加?
泰政府将重点瞄准奢侈和品质市场!
4月27日,泰国旅游与体育部次长娜缇娅女士实地视察和组织召开推动东北部上部区域府(色军府、那空帕侬府和莫拉限府)经济增长、创收会议上表示,尽管中国等市场的外国游客数量出现减少,但旅游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近10%,且高消费、长期停留的游客群体呈增长趋势,特别是欧洲市场、阿拉伯市场和印度市场。
她表示,数据显示,仅2025年前3月的旅游收入高达6,000亿泰铢,相信全年来自外国游客的收入有望达2.2万亿泰铢目标。
同时,泰国不会放弃原有的目标群体,但会更多地瞄准奢侈市场(Luxury)和品质市场游客。
至于刺激色军府、那空帕侬府和莫拉限府市场以增强地区潜力、增加游客数量方面,各府需推出作为本地区卖点的产品、传统活动和节日,促进跨府连通、信仰旅游和雨季旅游。
而旅体部则是制定了服务标准和发展便利设施,如指路标牌、旅游景点标牌等,以及组织旅游景点管理等。
此外,她还透露旅游安全相关事宜称,旅游安全是政府非常重视的事项,现已下令让安全部门及相关部门负责维护生命财产安全,让产品和服务标准与游客支出相符合,以及准备全方位提高社区旅游的标准,让社区可以从旅游业中创造可持续收入。
泰国旅游业,正面临三重转型考验
泰国旅游业表面看似热络,实际上正隐藏着结构性动荡的暗流。
清迈中国游客锐减60%的数据,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泰国旅游产业链深层压力的具体显现。
表面是游客量下滑,实质是三重转型困局的集中爆发。
老生常谈,泰国旅游形象与安全信任。
泰国长期以开放、友好、便捷著称,但近年来一系列安全事件、负面舆情叠加,迅速侵蚀了游客,尤其是中产阶层游客的心理安全感。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局部负面事件可以在数小时内形成全球级扩散效应,泰国过去依赖“高宽容度口碑”自动修复形象的策略,已经难以奏效。
清迈的游客流失,不只是针对一地的选择,更是游客对泰国整体安全认知的一次“多元投票”。
此外,泰国旅游经济结构急需转型。
旅游局虽然高调提出“重质量、轻数量”,希望以高消费客群取代低价团体游客,但现实是,旅游产业链上下游(包括酒店、地接社、餐饮、交通等)在过去十余年深度依赖于大规模、高频次、低价消费的游客流动。
一旦流量枯竭,短期内极难迅速完成产业模式再造。
所谓“价格结构改善”,更多是一种政策叙事,而非市场现实。
从依赖规模,到追求附加值,泰国旅游业显然尚未打好基础。
游客质量是泰国盈利的基础,但游客数量,却是泰旅业发展的持续原力,也是景点评价的具体彰显。
质量和数量,不该分开,不能寄托于“开张吃三年,专挑大富豪”,更不能滥用“入境迎客数量”,什么人都放进来。
眼下的泰国,还面临国际竞争环境剧烈变化下的市场位势挑战。
疫情后,全球各旅游大国加速争夺中国、美国、欧洲游客。
与此同时,中国旅游业也不差,也在大力推进“国内大循环”,刺激国人国内旅游。
泰国已不再像十年前那样,是“中等消费出境游客”的第一选项。
今天的中国游客,也可以选择更多——中东、日本、越南,甚至是新兴的中亚市场。
泰国若不能快速塑造更清晰、独特、可信赖的旅游品牌优势,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位势将进一步下滑。
时间不多了,窗口期正在缩小,泰国需果断出招清迈游客流失60%,并不是一场偶然的风波,而是一记清晰的警钟。
泰国旅游业正在被迫进入一个没有回头路的深水区:
安全与形象治理,不能再停留在危机后修补;
产业链再造,不能再依赖“自发转型”;
“性价比”市场定位与“免签”品牌竞争力,必须迅速重塑。
如果泰国不能在未来一到两年内果断调整,真正完成从“流量依赖”到“价值驱动”的根本转型,那么今天的清迈,很可能就是明天普吉、曼谷的预演。
整个东盟,各有特色,同质化竞争加剧,抢客大赛开启。
真到了那天,不改变的泰国,失去的不仅是游客数量,也是泰国作为全球旅游强国的未来地位。
文:布周十面派、泰国网编辑部
更新时间:2025-05-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